语篇衔接下的韩汉指示词翻译技巧

2022-11-01 03:19霍雨珂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汉文韩文指代

霍雨珂

(烟台大学)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语言。而衔接使语篇的部分之间形成了连续性,是语篇生成的必要条件(胡壮麟,1994)。韩礼德和哈桑(1976)曾总结了五种衔接手法,分别是: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语连接。其中,照应关系表示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指称或所指对象之间相互解释的关系(朱永生,2001)。对于语篇的生成来说,照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韩礼德和哈桑(1976)将照应关系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三类。

指示照应是由指示词充当支撑词语构成的指称关系。指示词表示说话者通过空间上或时间上的远近关系来确定所指对象(胡壮麟,1994)。它可以通过指称或替代上文内容。因此,指示词对于构成语篇连贯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比韩汉两种语言,不难发现,韩汉的指示系统并无法一一对应。这便意味着在韩汉互译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两种语言使用指示词的习惯差异,一味地按照教材,将“이”对应成“这”,将“그”和“저”对应成“那”的话,就很容易产生译文生硬、语篇不连贯等问题。

一、韩汉指示词使用特征及差异

韩汉指示体系具有较大的共性。它们之间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体现了说话者“自我中心”的特点。第二,指示功能都具有体态功能和象征功能(姜美子,2016)。然而,译者在翻译指示词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指示系统的不对称性。

(一)参照点不同

从基本原则来说,汉文语篇在选用指示词“这”和“那”时,是以说话者的位置和时间为参照点;而在韩文语篇中,除了说话者外,参照点还包括听话者的时间和位置。但在实际的语篇中,选用指示词的参照点也远远比上述原则要更加复杂。

在实际的汉文语篇中,“这”和“那”可以同指于等距的实体。例如:

[例1] 他(罗杰)怕得在那里一动都不敢动。……在这昏暗的角落里,她(哆玲妲)的润泽的脸庞上,眉眼口鼻的轮廓全部镀上了一层光,像夜明表。——《倾城之恋》P87

例1中的“那里”和“这昏暗的角落”指的是同一地方。这也就证明了,说话者的远近并不是选用“这”和“那”的唯一原则。从上例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在描写罗杰的状态,而在第二句描写罗杰言中的哆玲妲。这种描写方式如同一台移动的摄影机,改变着读者的视角,即从原来观察罗杰的上帝视角,再变成观察哆玲妲的罗杰视角。因此,虽然这里的“这”和“那”都是指的是同一地方,但由于读者的视角在改变,所以也产生了由远到近的效果。

而对于韩文的指示词而言,在实际语篇当中也比较复杂。当话者选用“이”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指示的是话者认为离自己近的对象;当话者选用“그”时的主观性相对较弱,指示话者、听者对立范围内的对象;当选用“저”时,指示的对象并不是话者主观化的对象,指示话者与听者对立范围之外的对象(姜美子,2016)。

(二)功能不同

汉文与韩文的指示词都具有回指的功能,并且当指示词回指上文时,韩汉指示词的使用都具有两种形式。第一是直接使用指示词,二是指示词与其他名字性成分回指上文(祁阳,2021)。然而,韩汉指示词的功能也并不能完全对等。在韩文语篇中“그”可以单独使用可作为人称代词,而汉文的“这”和“那”无法单独作为人称代词的,汉文指示词实现人称代词的功能,只能通过与其他名词的组合的形式实现。例如:

[例2]그가 합창단을 향해 다가갔고 몇 사람이 급히 전화기를 꺼내는 모습이 보였다.

译文:接着就看到那男人走向合唱团,有几个人匆匆拿出了电话。

——《杏仁》

例2证明,虽然汉文和韩文的指示词都可以回指前文的对象、内容,但两者功能并不完全对等,因此,韩汉文篇的指示词的使用形式上也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汉文中的“这”和“那”在介绍某个人或说明、辨认某个人的时候,是可以单独使用指代人物的。而在这样的句式在韩文中并不存在。当“이、그、저”用作指示代词而非人称代词时,是无法指代上述人物的。如:

[例3] 原文1:这是我的朋友

译文1:이는 나의 친구이다.

原文2:那是我的妈妈

译文2:저는 나의 어머니이다.

在例3当中,译文1和译文2都是不成立的。如果要想使它们成立,则必须在指示词后添加“사람”等依存名词。

(三)使用频率不同

汉文的指示系统“这”和“那”和韩文的指示系统“이”、“그”、“저”都存在不对称性。 据《汉文词典的统计与分析》的抽样统计,“这”的使用频率是高于“那”的。

而在韩文的指示性统中,“그”是远远高于“이”和“저”的。并且与“이”、“그”之间看起来是对立关系,但在实际的语篇使用中,“이”和“그”并没有形成对立结构。除此之外,“저”在语篇中的使用频率微乎其微,大多都是以“이……저……”的形式出现。(박선희,2018)。

并且,除了两种与语言的指代系统的使用频率自身存在差异之外,还可以发现韩文语篇的指示词使用频率是要高于汉文语篇的。백수진(1994)曾指出,当汉文在没有特别强调的对象,为了文章的简洁性,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使用指示词。姜美子(2016)曾表示,相较韩文的指示词“이、그、저”而言,汉文的“这”和“那”要更简单和整齐,韩文的指示词也有着更强的能产性。

二、韩汉文篇指示词的翻译技巧

韩汉两种语言的指示系统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无法把所有的指示词整齐对应进行翻译。因此,本文对三部韩文原文和对译文本中出现的指示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出了以下译者在处理指示词时的几点常用技巧。

(一)转换

转换表示译者跳出“이对应这,그、저对应那”的框架,用另一个指示词替换原文的指示词。由于韩汉自身指示词系统的使用频率各自不同,并且选择指示词的参照点也不相同,所以译者经常将原文的指示词进行转换。例如:

[例4] 그렇게 키워낸 아들들 중 결국 자식노릇을 하는 건김지영 씨의 아버지뿐이었는데…

——《82年生的金智英》

译文 :然而,如此辛苦地一手带大的四个儿子,最终只有金智英的父亲善尽儿子的本分。

例4将表示“그”翻译成表示近指的“此”。这里的“그렇게”是用来形容后文的“辛苦”的程度,如果在这里将“그렇게”直译成“那样”,虽然从语法上不算错误,但其修饰“辛苦”的效果不及“如此”。这是由于韩汉指示词的表达习惯存在差异。译者使用这样的处理方法,即能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思,又能使语篇的衔接更为自然。

[例5] 선생님: 그런 관계에서 벗어나려는 노력은 해봤나요?

译文:医生:你有尝试努力摆脱这样的关系吗?

——《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炒年糕》

在例5中,“그런 관계”是用来回指上文“我”描述的“我”与“姐姐”的关系。在这里,将“그런 관계”译成“这种关系”,显然要比“那种关系要”更加合适。这是因为在此情景语境中,对于作为发话者的“医生”来说,相较听话者的“我”而言,“我”所描述“관계”是远距离的;而对于“我”来说,自身所描述的“这种关系”是近距离,因此,在原文用“그”会比“이”更合适。而对汉文来说,选择指示词无需对比发话者与听话者的距离,所以对于发话者的“医生”来说,“这种关系”是发话者和听话者在此时此刻正在交谈的重点对象,所以在这里用“这”会比“那”要更加合适。

(二)省略

省略表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了原文的指示词。韩文语篇使用指示词的频率是高于汉文语篇的,所以在韩汉文言的转化过程中,如果将韩文语篇的指示词全部翻译出来,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译文冗长的情况。因此在韩汉翻译中,译者会习惯性省略一些指示词。例如:

[例6] 유독 가사 노동에 대해서는 그걸 인정하지 않으려한다.

译文: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

——《82年生的金智英》

例6中,“그걸”是用来替代前文的“가사 노동”,而译者却进行了省略。可以发现,原文作者利用指示词,在一句话中反复提到“가사 노동”的目的是想强调“유독 가사 노동을인정하지 않으려 한다”的这个事实。而对于译者而言,如果把这句话直译成“唯有对于家务,那个始终得不到认可”,不仅无法起到强调的效果,还会使译文冗长,所以译者对指示词进行了省略。

[例7] 그 애는 나비에게 그런 짓을 하고 나서 왜 화를 냈을까…그런 짓을 하고 만 스스로에게 화가 나서?

译文:他对蝴蝶做出那种事后为什么会发火?……还是对事情只做一半的自己感到生气?——《杏仁》

在例7中,原文出现两次的“그런 짓”指替的是同一件事。由于韩文的指示词要比中文更加频繁,在原文的这个地方,如果省略指示词,则无法衔接上文。而在汉文中,此处即便不加指示词,读者也能通过上下文,知道下句“事情”就是上句的“那种事”。如果在将后文的“事情”也跟上文统一,处理成“那种事情”,反而会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三)替换

替换表示译者在韩汉翻译过程中,用其他的表达替换原文的指示词。由于两种语言的指示词的功能无法完全对等,并且表达习惯不同,所以译者有时会采用替换的方式。例如:

[例8] 그래도 할머니는 할아버지를 원망하지 않았다. 계집질 안하고, 마누라 때리지 않은 게 어디냐고, 그 정도면 괜찮은 남편이었다고 진심으로생각했다.

译文:但是奶奶从未对爷爷有过任何怨言,她真心认为,丈夫只要不在外偷腥,不动手打妻子,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82年生的金智英》

例8中,作者使用指示词“그 정도”,透露出了“할머니”评判“괜찮은 남편”的标准之低,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因此,这里将“그 정도”替换成“只要”是一个很巧妙的处理手法,译文不仅表达出了原作者在这段话中所内涵的态度,还使得语篇更加通顺和流畅,这是直译无法达到的效果。

[例 9] 저번에 말씀 안 드린 게 있는데, 로봇이 되고 싶은거 같다고 하셨잖아요.

译文:上次有件事没对您说,您说我似乎想要变成一个机器人……. ——《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炒年糕》

在例9中,“저번”指代的上一次“我”与“医生”的见面,由于上一次离发话者和听话者的时间相等,因此,这里使用了指示词“저”。但在这里如果译者按照指示词的原则,将“저번”直译成“那次”,那么读者就很容易产生“那次是哪次”的疑问。用“上次”替代,即明确了所指的时间点,避免了指代不清的问题,又符合了汉文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指示词在语篇的衔接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指示词,译文也无法自然传递出原文的意思,所以指示词的翻译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课题。

本文总结出了韩文与汉文之间指示系统的三点差异。这些差异也决定了译者在进行韩汉互译的过程中,不能将指示词一一对译。因此,本文也通过对比分析韩文作品以及它们的汉文译文中所出现的指示词,对译者处理指示词的技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发现译者在进行韩汉指示词的转换时,经常使用转换、省略替代的处理技巧。

同时,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当指示词用来回指,形成照应性时,我们无法通过指示词本身确定其所指的对象,而是必须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因此,译者在处理指示词时,应该充分注意到两种语言知识系统的差异,并结合上下文及情境语境和语篇语境。

猜你喜欢
汉文韩文指代
黑水城汉文文献补考
A Great Artist in My Family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小香蕉
沈阳故宫门额考
爱国婊
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
一笔一画
“指代”难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