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其支持对策

2022-11-01 07:07王发珍
物流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襄阳工业机器人

陈 刚,王发珍,陈 磊

(1.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02;2.襄阳市交通物流发展服务中心,湖北 襄阳 441000)

0 引言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占据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着低端重复、高端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研发资金投入有限、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基本生产要素。众多学者开展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研究:邓仲良,等分析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化特征规律,指出我国应当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引导推进工业机器人更多地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罗连发,等总结部分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产业政策上的经验,并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政策的优化建议;武燕,等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日趋向好,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机器人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态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促进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王辉,等研究了工业智能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

湖北省发布了《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将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这为机器人主机生产企业聚集地的襄阳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聚集区,襄阳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襄阳市的产业基础、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研究,提出推动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模式、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工业机器人,历经50多年的发展,其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已成为世界上机器人强国之一;日本以“工业机器人王国”著称,拥有最齐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产业规模与实力位居全球之首,拥有发那科、安川电机、川崎重工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纳博特斯克更是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德国属于世界五大机器人应用市场,德国政府提出的“改善劳动条件计划”,推动了德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长足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产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全球五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依次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如今全球工厂中有30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运营库存达到943 223套,2021年达到115万台。2020年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是126台机器人/万人。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密度率从2015年的49台上升到2020年的246台。如此高的增速,预示着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速度持续加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2 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分析

2.1 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襄阳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9 898 台,同比增长了28.1%。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从事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开发,其中大部分企业从事系统集成开发且多从事自动化非标定制。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企业产品包括桁架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从产品层级来看,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品处于低端层次,缺乏高端层次的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产品。从产品先进程度和品牌知名度来看,只有日本独资的中日龙(襄阳)机电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中日龙)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据调查,襄阳市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大部分来自日本、台湾或日资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工厂,其他机加工零部件则大多采购自襄阳本地配套企业。这些配套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等因素制约,零部件加工精度低、表面处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工业机器人企业的需求。从工业机器人企业技术研发角度来看,相关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从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广来看,襄阳市正在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引导重点企业在加工、码垛、物流搬运等环节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打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2021年襄阳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已达45家。总体来看,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了以中日龙为龙头,其他工业机器人企业为基础,大批机器人零部件加工和表面处理企业为配套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雏形。

2.2 襄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近年来,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为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政策因素。襄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以提高先进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为重点,支持中日龙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推进装备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系统性、协同性研发攻关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突破一批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加速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经济因素。2021年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30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比上年增长,增长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6.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6%,全市整车产量达到33.6万辆,与上年持平,其中新能源汽车1.4万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8%。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手机、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0%、82%、28.1%。襄阳市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环境优势。襄阳市地处交通要道,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既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又是南北物流的重要集散地,被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公路、铁路、水路、机场等,民航网络覆盖全面,襄阳港口可通江达海,融入全国水运交通物流网。不管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还是港口承运能力,都居于全省前列。襄阳的交通优势和运载能力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生产制造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将促进襄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襄阳市历史厚重、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古隆中、襄阳古城、护城河、米公祠等著名景点,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襄阳正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城市。2021年襄阳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被评为湖北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跻身全国营商环境评价50强。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襄阳市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4)技术因素。襄阳市委、市政府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参与技术研发、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襄阳市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通过科创平台建设,打造“一核三城”的创新主平台;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招引高等院校入驻和与高校合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形式,为襄阳创新发展招才引智;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建立“无偿资助+股权投资+风投补偿”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的栖息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计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过14%,建设创新发展的高地,加快打造科技强市。

2.3 襄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襄阳市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配套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集成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襄阳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和支持缺乏针对性,产业支持力度有限。襄阳市出台了《襄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襄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各项优惠政策、进行税收减免等补助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环节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化政策支持体系。工业机器人产业研发投入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引进外部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措施,难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且尚未形成常态化的投入机制。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缺乏具体政策支持,难以保证产业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持续供给。

(2)产业链不完整,核心技术严重缺失。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相关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小,具备本体生产能力的企业少。除外商独资的中日龙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外,其他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弱,关键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产品结构种类单一、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主要业务只能集中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领域,以非标定制、代加工和组装为主,研发的产品主要是三轴、四轴的搬运和上下料等中低端工业机器人。产业资源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且面临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

(3)基础配套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配套不完善,一方面产业相关配套企业(零部件加工、表面处理等)发展不到位,不平衡,零部件加工精度低,表面处理能力差,难以满足机器人企业的需求,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工业机器人企业自己研发制造,推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研发投入低,高端研发人员缺失,导致自主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自主化进程。加之核心技术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机器人企业不愿过多在技术研究上投入,产值增长主要靠资本带动而非技术带动。且扎堆中低端市场,产业结构和形态固化,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趋同现象严重,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

(4)缺乏创新人才,协同创新尚未形成。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当前,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和科研技术人员缺失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由于襄阳市本地高等院校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机器人对口的专业学科设置不够完善,高端领军人才培育环境不优,培养出来的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襄阳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工资水平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巨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本地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导致大量高等院校和企业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到沿海地区。虽然襄阳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领计划,但是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影响了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

3 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应用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襄阳市拥有良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和宏观经济环境基础,特别是在襄阳市建设湖北省区域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襄阳市机器人产业应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系统集成为切入点,走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发展的道路。

3.1 政府引导

(1)形成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政策支持体系。襄阳市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依据国家、湖北省相关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整合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资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承担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同时,相关的产业激励和支持政策不仅要从宏观上考虑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总体发展,还要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研发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形成常态化的投入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保障产业发展人才供给。

(2)强化科技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襄阳市装备制造行业联合会、襄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联盟等机构的服务职能,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助推企业、高校院所协同攻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推动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投融资体系,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培育创业投资市场,为具备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团队和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搭建“互联网+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进行深入交流融合,完善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服务体系。

(3)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襄阳市工业机器人创新平台,发挥科研院所的科技攻关优势和企业产业化优势,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襄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联盟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和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提供智慧力量。根据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系,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道路,培养一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招才引智,积极创造条件,打造襄阳市高层次人才栖息地,引进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高端人才,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智慧基础。

3.2 市场主导

(1)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依托产业创新平台和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平台,整合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机器人本体企业同零部件企业协同开发新产品,零部件企业将合作本体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零部件加工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襄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缓慢,短期内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襄阳市机器人产业应当立足本土优势,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系统集成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推动技术研发,着眼于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使之成为细分市场自动化应用的龙头。

4 结语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要素,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十分必要。襄阳市作为建设湖北省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具有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必须充分构建和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布局,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形成完善的工业机器人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服务体系,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慧力量;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打造自有品牌,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襄阳工业机器人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