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月星 祁智宏 孔令帅 刘晨曦 张星
随着军队转型建设深入发展,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以来,各级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不少单位已通过合并、拆分、撤销、扩编、升格、降级等方式完成“重组与重塑”,并依令进行了转隶交接。军队资产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上都有了质的飞越,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当前军队各级的资产管理工作,对于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加快推进新军事变革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快推进军队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撤并降改单位没有按规定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很多资产没有管理责任主体,也未进行账目登记;有的新组建单位没有按规定组织资产清查,造成资产账账、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登记资产只反映实物信息,不体现价值,造成资产价值统计不准确、不完整。
很多行业和单位按标准统筹配置资产的意识还不强,没有建立配置标准,也未落实计划管理要求,随意购置资产和高配、多配资产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从全军情况看,资产资源紧缺和闲置浪费并存,一方面大型训练场建设等土地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停偿后大量土地闲置难以调剂利用。
有的单位对资产“重购置、轻处置”,很多资产损坏不报废、闲置不处置、盘亏不履行销账手续,造成军队资产越积越多、资产保障效益越来越低;有的单位资产处置不规范,不按规定组织评估、不按权限报批和不按比例上缴收入,低估贱卖、自收自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做好停偿下篇文章,党中央做出组建军队资产管理公司的重大决策部署,军队停偿后的大量空余资产将移交公司运营管理,但如何加强这部分资产的监督管理,规范资产“移交、运营、收回”三个环节管理行为,是当前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随着原几大军区撤并改和原军兵种单位体制机制重塑,后勤财务机构和人员力量大幅缩减,大单位原有的军产工程财务处全部撤销,资产管理人员也锐减,军以下单位基本没有资产管理人员力量,大部分资产管理工作都是临时指定人员“突击式”完成任务,之后大多处于停滞状态。
细化管理规定。尽快对《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完善,紧前研究制定切合当前部队实际的“资产管理实施细则”,重点要对军队各级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管理的行政事业性资产进行规范,让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完善运行机制。资产的管理需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配合实施”,事业部门要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好资产使用、调配、保管和处置等工作,财务部门要做好产权登记、计价核算等工作,纪检、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查纠问题。严密资产交接。2019 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军队停偿后的大量经营性资产将移交至新组建的军队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营管理,配套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要及时出台管理规范,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平稳过渡。
要明确配备标准。建议各级立足财力可能,参照预算编制“二上二下”方式,区分单位性质和规模,制定科学的资产配备标准,逐级上报审批后按统一标准执行,改变“各自为政、自立标准”的状况。管理要全程可溯。针对资产购置、登记、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逐一制定下发简明扼要的资产管理流程图,让各级官兵“一看就懂,拿来就用”,把住资产管控的“入口关、使用关、处置关”,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处置要严格规范。严格按照“党委统管、分工负责、规范有序、提高效益”原则加强资产处置管理。重点对资产评估进行规范,可考虑参照国家财政部《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出台符合军队实际的资产评估细则。
清理要到底到边。改变当前“突击式、集中式、应付式”进行资产清查的做法,通过制定“年度资产清查计划表”,将资产清查变为常态化工作,纳入部队日常管理规范,保证资产时刻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查。责任要定人定位。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落实资产“定人、定位”,在人员调整变更、部队执行任务等时机必须履行书面资产交接手续,确保不出遗留问题。管控要较真碰硬。重点关注容易出现“损公肥私”问题的资产,诸如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各种音视频设备等,一旦发现有故意损毁资产、私自处置资产或私分、隐匿、转移资产的,要依据条令条例和相关法规,从快从严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处理以警示部队。
升级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对当前财务部门“军财工程”平台的预算管理系统、会计账务管理系统等进行进一步整合升级,完善各模块信息共享互通和数据统计功能,变“人工化管理”为“数字化管理”。主动运用前沿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和利用当前地方流行的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用信息技术对资产底数进行汇总和数据分析,力争实现资产全寿命、全过程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研究开发动态监控系统。参照近几年有一定技术基础且已在各级部队推广使用的“车辆动态监控系统、枪支离位报警系统”等,构想研发资产动态监控系统,对容易流失的资产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资产管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