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22-11-01 03:50:22吴亚娟李科举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岗位

●吴亚娟 李科举 刘 颖

订单式人才培养主要是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统筹优势资源,明确自身生产发展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定期提供具有对应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全套的培养方案,完成培养目标。为此,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总结以往人才培养经验,不断对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期在新形势下实现人才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为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创造优势条件。

一、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作用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真正解决了高职教育与就业市场对接不稳定的问题,针对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提供相应教育课程,使学生的就业率和学习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符合自身生产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保证人才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学校在这一过程中承接企业的人才订单,增加了营收渠道,让高职院校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新式教学场地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具有相应的资金投入,规范教学环境,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教学环境的改善让高职院校具备更加优秀的教学条件,能够吸引到更多具有类似需求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展开合作,为其今后的经营发展规模的扩大输送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

(二)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存在一定相似性,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生产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导致许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面较为狭窄,自身发展局限性较强,一旦所在岗位遭遇技术革新,人力资源要求大幅下降很可能导致失业情况出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容易出现供需矛盾。资料生产加工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量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操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这部分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相似性,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往往采取同质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产必需的知识技能,而许多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类型存在多样化特征,包括广告设计、金融财会、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等多种类型的人才,这部分人员的需求数量较少,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批量化人才订单。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即时性特点,一旦合同生效就需要快速投入人力物力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将生产订单完成,这种经营发展模式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生产任务难以等到学校人才培养周期的完成,导致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必要的知识学习后就投入到岗位工作当中,这种形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企业一旦出现订单稀缺、产能下降、遭遇生产市场寒冬等问题,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很容易出现大规模裁撤基层员工的情况,而学生在短期的培养时间内所学的基础知识往往难以满足其发展成长需求,导致其成长空间受到较大局限性。

二、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一)订单突出素质要求,强化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在应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时刻牢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化就业能力和素养的就业人员,尽可能将高技能、高素质与应用能力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完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前提下能够具备广远的就业眼光,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能够适应各种职场环境。为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创建相应的教学方案外,还需要在教学体系中适当增加包括法制观念、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等多种与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积极举办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和自我营销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让订单教育除了注重技能教育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考虑到订单式人才培养周期短的特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做好系统规划,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时间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内容外,积极在校内创办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经历第一年的综合培养后,学生正式具备进入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范围当中,院校领导根据具体订单情况划分订单涉及到的专业类型,在综合考察工作环境和具体工作内容后适当增加能力培养课程占据的比例,在保证学生能够在固定周期内达到订单式人才需求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立新式教师队伍,明确培养目标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到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并重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显露头角,提高订单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高职院校在工作中尽可能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在课程精简、融合、充足、增设的过程中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降低学习难度,加快学习效率和理解速度,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岗位工作当中。

企业出于用人成本管控和人才质量要求的考虑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参加订单培养模式的学生在结束培养周期后通常会直接投入到岗位工作当中,完成生产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到更多的企业人才订单,高职院校在工作中需要加强环境场地建设,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尝试处理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使其能够快速上手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建设任务,让订单式人才的培养效果得到企业的认可,为双方后续的长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良好的教师团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要素,为此高职院校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招录、培养一批具有相应技能的优秀教师人才,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特点得以真正发挥。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弱,难以在实践课程当中提供真正有效的指导,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任一批具备较强实践素养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指导;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加强合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顶岗锻炼,在工作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了解岗位发展前沿资讯,为校内教师培训的展开提供必要知识储备;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考虑到教师发展的需求,院校可以定期组织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培训,在培训活动中拓展教师的眼界和实践能力,为其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帮助。

(三)拓展订单深度广度,提升就业能力

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不断走向集约化经营管理,需要人才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为此广大劳动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较强的跨岗位工作技能。此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逐渐提升,为了尽可能降低劳动力成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这导致部分企业岗位随着生产要求的提升也在不断出现更替情况,许多学生在接受订单式培养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失业问题,而转岗再就业对于基层职工群体来说往往意味着从头开始。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减少订单培养定向性与未来工作岗位之间的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在订单式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展订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多种类型的工作技能。为此在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开放式培养方案,即所有对这一技术领域感兴趣的高职院校学生都可以面向院校提出参培申请,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这一岗位的具体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岗位技能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院校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建立龙头专业,以龙头专业为核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操等教学内容,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结合市场用人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数量,实现岗位知识、素养与能力之间的有效整合,让其他专业的优秀人才也能通过订单式培养方案完成就业,为其在社会上的工作发展积累必要的知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为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订单培养动态反馈,推动良性发展

传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职院校针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人才能力与岗位技能要求的高度契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这种培养方案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但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培养方式单一针对企业需求,未能真正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导致技能教学拓展性有限,教学与市场需求容易出现脱节情况,导致所教知识内容陈旧过时,落后于当前主流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领导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尽可能确保订单培养上的动态性要求,形成良好的订单培养学生就业反馈机制,推动高职教育良性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在订单管理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尽可能强化对订单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密切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强化沟通效率,打造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成长情况进行统计,预估人才合格率,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现有的订单培养模式进行补充优化,必要时可以增设夜间课程,为积极上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保证人才综合素养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经营状况,结合其当前生产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评估企业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参与人数,保证行业人才数量,避免过多劳动力集中涌入到行业当中冲击劳动力价格和用人环境。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订单式培养模式产生一定依赖性,认为即使不努力学习也能够随着其他人一同进入用人企业当中,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管控力度,导致人才输送在质量上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为此高职院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需要配套建立对象选拔与淘汰机制,从思想和行为认知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观念,鼓励他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内容,为自己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向,当前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实现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三方共赢,需要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服务工作,推动高职教育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践行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目标和使命。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岗位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8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