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7月14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66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7558亿元;全国税收收入85564亿元,非税收入19657亿元。从支出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5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摘自央视网)
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稳步增长,连续8个季度同比正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其中,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为2.95万亿元、2.71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保稳提质面临不少压力。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依然较为明显。(摘自网易)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14日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到8%以上,创近40年有纪录以来新高,美国发布的6月份CPI涨幅更是高达9.1%,再创新高。而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CPI平均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物价工作,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调控稳定生猪产能,强化蔬菜产销衔接,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地保障了物价基本稳定。(摘自中国经济网)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0713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565亿美元,降幅1.81%。6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境内外汇供求延续基本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言人介绍,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显著上涨,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因素,6月份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汇储备并未出现大的波动,表明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收支经常项与金融项大概率依旧是一顺一逆状态。我国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摘自经济日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是抓重点,促进消费回稳。汽车、家电、餐饮等是传统消费的重要支撑,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助力餐饮等服务业纾困政策措施。二是抓创新,激发消费活力。商务部积极组织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健康发展,拓展数字生活新服务。三是抓平台,提升消费能级。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便利店升级改造,提升消博会消费促进平台功能,让城市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摘自中国政府网)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7月13日报道,在华尔街频频将矛头对准中国企业之际,欧洲已成为中国投资的“灯塔”,已是中国企业并购操作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列入可能被“摘牌”公司名单,其中包括多家中企巨头,如拼多多、京东、蔚来汽车、哔哩哔哩、网易等,这种情况冻结了中国企业在华尔街的投资热情,促使它们转向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受益最大的就是欧洲。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交易额就达21.3亿欧元,并购主要集中在德国,其次是意大利和荷兰,投资领域集中在健康和金融服务相关行业。中国企业的投资也不限于并购,2021年中国风险资本投资者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几乎比上年翻了一番。这预示着欧洲股市可能会成为新的华尔街。(摘自腾讯网)
路透社7月6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今年4月以来全球经济前景明显暗淡,鉴于风险上升,不能排除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同时她认为,控制不断飙升的物价至关重要,与两年前相比,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出现了分化,包括美国在内的能源出口国的基础更加稳固,进口国则举步维艰。考虑到迫切需要恢复物价稳定,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格奥尔基耶娃还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分道扬镳的风险越来越大,她呼吁各国谨慎调整行动,以规避财政支持措施削弱央行控制通胀努力的任何可能性。(摘自证券时报)
法新社7月12日报道,欧元与美元近20年来首次达到平价,欧元对美元汇率触及1比1,创下200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俄罗斯减少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加剧了人们对欧元区陷入衰退的担忧。随着各国央行提高利率以对抗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人们担心全球经济会出现更大范围的衰退,油价因此暴跌,跌破每桶100美元。专家认为,通胀加剧、经济增长停滞以及人们担心俄罗斯可能减少天然气供应,让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失去了信心,拉低了欧元汇率。对欧洲来说,未来几周可能是充满挑战的,而不确定性甚至可能要持续到8月。(摘自新浪财经)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30日报道,欧盟已决定终结加密货币数字王国中盛行的丛林法则。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近日达成一项政治协议,旨在终结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协议对资金转移法规进行了改革,要求币安交易所等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必须识别每个操作的发出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协议将使把加密资产用作非法活动支付工具的犯罪分子更加难以得手。该协议仍需要正式批准才能生效。目前全球约有20000种不同的加密货币,所有加密货币的总市值约9000亿美元,交易单价超过每枚19000欧元,去年11月曾突破每枚56000欧元。欧盟希望通过法规增加该领域的确定性,遏制犯罪组织利用加密货币进行非法交易和洗钱活动。(摘自人民日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4日报道,随着能源价格飙升和贸易中断,德国30多年来首次出现月度商品贸易逆差,德国政界和商界领袖警告说该国正面临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飙升的能源价格增加了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进口商品的成本,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对贸易造成了冲击,加上中国的新冠防疫措施都挤压了对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商品需求,德国4月至5月份进口1267亿欧元,环比增长2.7%,出口1258亿欧元,环比下降0.5%,5月德国贸易逆差达10亿美元,这是自1991年来的首次。这些数字与德国制造业出口多年来推动该国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欧盟经济引擎的情况形成了对比。经济学家预计,高企的能源价格和疲弱的出口将打击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德国和欧元区其他国家今年很有可能陷入衰退。(摘自参考消息网)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7月1日报道,非洲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非洲一向是一个在国际贸易中重要性不强的大陆,据官方统计,它仅占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3%。然而,当前的贸易形势正使得这片大陆获得更多关注,南非和塞内加尔近日获邀参加在德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证实了非洲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欧盟委员会计划到2030年消除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为非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另外,随着各国推动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转型,世界对太阳能电池板、电池、风力涡轮机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锂、石墨、钴、镍、稀土等矿产对于绿色技术制造而言至关重要,而非洲国家是这些材料的供应商,矿产需求增加成为这些非洲国家投资和创造就业的机会。(摘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