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举止有度,胸怀大爱,腹满经纶,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堪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好教师。无数个好教师聚合在一起,塑造起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印象:他们是值得尊敬、值得信任的一群人。当然,有辱斯文的个例也偶有出现,但整个社会舆论会理性对待,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认知。对教师而言,这样的师德,可为、可控、可感,社会舆论与教师的道德追求,也相向而行,相互支持、相互影响。
但到了网络时代,师德师风舆情却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加上一段煽情的文字,再配以不知真假的视频和照片,一个“师德事件”便瞬间被引爆,整个网络上充斥着批评甚至谩骂,却没人顾及事情的真相;你不知道跟谁去辩解:所有的人都在说,而这些人大多是匿名的,在你还没找到说话的人时,话题变了,说话的人也变了;在你饱经舆论指责的煎熬,甚至因不实之词而被不公正对待时,新的热点出现了,于是事情急转直下,烟消云散了。
网络舆情下,作为谦谦君子的教师,风暴过后,空有茫然。我们不禁要问:自己长期以来持守的师德信念,还值得信赖,还要坚持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是教师,是为人师表、担负社会教化重担的人民教师。
我们得葆有初心。潮起潮落,但不变是坚硬的礁石。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网络舆情中,我们可能会被误解,甚至会受伤害,但只有不忘自己的使命,才能经受舆情的洗礼,才能让社会更加认同教师群体。
我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把握网络时代师德舆情的新物征,主动适应新的舆论环境,才能赢得话语的主动权。师德舆情传播规律是怎样的?如何让真相驱散谣言?如何让好的师德榜样成为舆论场的主流声音?如何影响意见领袖,使其为自己发声?……所有这些,都应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完成的功课。
时代在变,但崇高的道德法则历久弥新。对于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