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8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1.3%、12.3%、16.2%、-4.5%。东部地区中,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7月份增长11.2%,自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1-7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1 0 2 6 6 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7%,其中国内增值税2365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2%。在支出方面,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7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2个月正增长,源于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和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企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带动相关税种恢复性增长。(摘自人民网)
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今年前7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需加力。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6%,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6%。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摘自人民网)
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其中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16.6%。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17万亿元,增长14.5%,占外贸总值的64.3%;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3万亿元,增长1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3万亿元,增长8.9%;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2.93万亿元,增长11.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55万亿元,增长19.8%。(摘自央广网)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国家外汇管理局专家介绍,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均衡。在国际金融市场,美元指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因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我国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摘自中国经济网)
证监会网站8月19日发布的2021年度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11家公司外,A股市场共有47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36家、创业板1132家、科创板396家、北交所89家,实现盈利的4028家、发生亏损的725家。按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249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否定意见1家、无法表示意见43家、保留意见98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107家。证监会多部门联合共抽样审阅了682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年报发现,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整体质量较好,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包括: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恰当、金融工具分类与后续计量不准确、或有对价确认和计量不合理、债务重组损益确认时点不恰当、商誉减值测试不恰当、集团财务公司存款列报不正确等。(摘自证监会网站)
证监会、财政部7月29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共十四条,主要包括申请主体、申请期限、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明确了违法行为人所缴纳的行政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工作机制。《规定》的出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是顺应资本市场法治环境变化,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随着《证券法》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证券集体诉讼司法解释的出台、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修改,以及《规定》的施行,从证券审判标准、诉讼程序到赔偿保障环节的中国特色证券民事赔偿体系基本形成。(摘自新华财经)
《日本经济新闻》7月28日报道,世界范围内债务过剩的僵尸企业数量增加,其特征是主营业务利润少于贷款应付利息。2021年,僵尸企业占比达16%,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各国央行长期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僵尸企业数量呈增加趋势。最近,美国加快加息步伐,不少企业被逼至破产边缘,全球加息趋势令人担心破产企业数量会增加。《日本经济新闻》调查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约2.45万家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发现2021年有3900家企业属于僵尸企业,约占总数的16%。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加拿大的僵尸企业占比最高,为32%,随后是澳大利亚(23%)和印度(20%)。从数量上看,美国(606家)和欧盟(661家)的僵尸企业比较多。在日本,很多企业对借债持谨慎态度,僵尸企业占比仅为4%。(摘自网易)
拉美社7月29日报道,越南政府宣布10月10日为国家数字化转型日,决心尽可能快地推进国家现代化。2020年年中该国出台《至2025年国家数字化转型计划及2030年发展方向》,该计划不仅旨在促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意在更新体制、机制,以帮助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该计划基于三个主要支柱:电子政府、电子经济和电子社会,越南是世界上最早实施此类计划的国家之一。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越南到2030年在电子政务领域跻身世界50强之列,且数字经济将能够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至少30%。(摘自参考消息网)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31日报道,美国在芯片领域投入巨资,一次性投入大约770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减免专门用于鼓励美国生产这种无处不在的技术零部件。但是,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几十年来一直在投入政府资金并且推出有利的管理措施,而且它们还计划做得更多。韩国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希望在未来五年鼓励大约2600亿美元的芯片投资。日本正在投入约60亿美元,以期在这个十年末将国内芯片收入增加一倍。报道称,预计芯片需求在未来几年将大幅增加,为大胆的投资赌注开辟空间。国际商业策略咨询公司说,到2030年,预计芯片行业年收入将达到1.35万亿美元,比2021年的5530亿美元增加一倍多。美国目前芯片业的生产成本比中国台湾、韩国或者新加坡高出约30%,与中国大陆的差距可能高达50%。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新出台的激励措施将有助于大幅降低在美国本土设立先进芯片工厂的成本。(摘自中国经济网)
日本《产经新闻》8月12日报道,该报最近对日本主要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9月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大约20%的企业认为“应该扩大”,加上认为“应该维持现状”的企业,共有超过50%的企业希望两国关系保持稳定。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很多日本企业认为无法忽视中国这一邻近的巨大市场。报道称,关于中日经济关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距离问题,调查得到的最多回答是“应该以维持现状为目标”,占34.7%,而回答“应进一步扩大”经济关系的占比为6.8%,回答“应该稍微扩大”的占比是12.7%。不少企业认为,对日本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没有中国这个经济大国,构筑对外经济关系是不现实的”。(摘自新浪财经)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8月17日报道,随着信用卡、通过应用程序或手机支付等替代性支付方式不断发展,继续使用现金的人逐渐减少。西班牙银行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5.9%的公民认为现金是他们最常使用的支付手段,而54%的人选择了银行卡。甚至有一些经济体离告别纸币只差临门一脚。从2011年到2020年,瑞典人的现金使用率已经从39%降低至9%;挪威人只在3%至4%的交易中使用纸币或硬币;韩国正积极推进政府制定的数字化支付路线图,现金也只占全国交易总额的17%,韩国正通过实力强大的手机支付公司和名为S-Coin的数字货币实验来推动这种转变;2021年,加拿大信用卡、借记卡和预付卡共占全国所有交易的60%,电子支付占12%;澳大利亚全国个人现金支付的比例从2007年的75%左右下降到2019年的30%左右。(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