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喜,刘文博
(1.桂林旅游学院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2.桂林理工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生态环境纳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强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视效率提升。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充分不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并首次提出国家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提出,立足于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对“发展”作出新的理解,必须从根本上克服对“发展”的各种曲解和片面认识,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创新[1],对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评价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和关系验证等方面。在理论内涵方面,田秋生以高质量发展为视角,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发展[2]。何立峰从“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要矛盾视角出发,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3]。另有学者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框架,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3个层面[4],是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5]。在评价体系构建上,任保平等从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全局与局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体系构建[6]。师博等如众多学者一样,基于“新发展理念”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同的是其又不拘泥于“五大发展理念”,而是从中定义和选取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和生态成果3个维度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和测度[7]。在影响因素和关系验证等实证研究上,主要涵盖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8]、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9]、环境规制与高质量发展[10]等领域,涉及面较广。
虽然截至目前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极少有文章对其进行系统性文献梳理和可视化的脉络研究。基于此,本文以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为工具,对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
从CSSCI数据库中选取文献数据,并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将检索时间定为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检索发现,在检索时间跨度内,共有相关论文1 894篇,各年论文发表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在检索时间范围内,高质量发展论文发表量存在明显的“平稳-急升”的数量变化趋势,可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2017年,这一时期高质量发展相关论文发表处于平稳的低潮期,发表数量除了2015和2017年各有一篇外,其余年份均为零,而且两篇发表的文章内容也只是相关话题的简单提及或进行理论上的相关表述[11-12],未真正意义上对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研究;2018—2021年为第二阶段,随着高质量发展概念的提出,其相关理论和实证等学术研究从2018年起逐渐被学术界重点关注,以致出现相关论文数量指数式增长。面对如此大量的文献数据,本文采用相关学者一贯方式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13-14],最终从总文献数据库中抽取194篇样本文献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图1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发文量
相较于文字性综述类的文献分析,基于CiteSpace等可视化计量软件所具备的一目了然的图谱效果,可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研究话题的热点程度、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在当前学术界已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资源[15]、制造业转型升级[16]和生态环境研究[17]等领域,但较少有将知识图谱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故本文以CiteSpace 5.8R2为计量工具对高质量发展研究进行学术分析,以期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2.1.1 作者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CSSCI中选取的194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高质量发展文献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4人,具体见表1(作者署名不限于第一作者)。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任保平以第一作者和参与作者所发表的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章达31篇,余下的夏杰长、肖宇、刘志彪、郭晗和师博等学者,发文量都在7篇及以下的个位数,他们共同组成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任保平作为此领域的高发文作者,其文章也具有系统性和高品质特征,其主要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18]、判断标准和实现途径[19]、目标要求和重点[20]及水平测度[21]等理论层和实证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理解性和指标可测度性,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引。夏杰长、肖宇等则将高质量发展拓展到服务业领域,对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22-24],从多方面对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关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刘志彪在高质量发展研究上聚焦于政府角色、制度创新及供给能力提升等领域[25-26],以期为高质量发展寻求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表1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作者
2.1.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在已知各位学者发文量的基础上,还可通过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大小和连线情况,直观了解作者发文量和彼此间的联系程度及合作强度[17]。通过对相应的分析参数进行设置,将参数阈值设置为2,生成图2所示的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由图2可知,节点大小与之前发文量大小相匹配,任保平为最大节点作者,夏杰长等节点大小相对较小。从知识图谱中还可获悉,除任保平与师博、郭晗、文丰安和宋雪纯等连线较多外,其余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而且网络密度为0.009 2,绝大多数中介中心性为0,说明作者之间合作不紧密,未形成一定强度的作者合作网络状态,发文作者的集中度和关联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图2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作者合作分析网络图
2.2.1 机构发文量分析
根据作者发表文章的所属机构,对机构发文量前10名进行统计,具体见表2。统计显示,高质量发展文献发文量最多机构为西北大学,达到46篇的高值,占到前10名统计文献数目的38.02%,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分排2~4名,其发文量都达到10篇及以上,余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西安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则排在5~10名,其发文量都在个位数,都远低于西北大学。但值得关注的是,排名前10的机构中,有4家机构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此计算其发文量达30篇,占比达到24.8%,成为此领域不可忽视的研究机构。
表2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发文量前10机构
2.2.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RFID电子客票的采用可有效的防治伪造车票行为的产生,通过特定的读写器就客票中的加密数据进行解读,继而有效的打击造假者的违法行为。而智能化的比对手段更是能够保证高效的分辨车票真伪,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出行的效率。
利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在适当调节阈值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高质量发展研究有4个密切群组,分别是以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为核心,形成一定强度的机构合作网络。从节点大小来看,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财经大学位列前4,其中3个属于以西北大学为核心的密切群组,说明此群组对高质量发展研究有相对高的合作强度和关注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合作网络共有节点83个,51条连线,密度为0.015,说明整体机构间的合作强度依然较弱,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机构间研究合作需要加强,应建立更加适度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从机构所属区域来看,图谱中的研究机构有66.67%位于北京和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其余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反映出研究主题热度与地区发展状况和机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联系。从文章发表机构属性来看,高校占比达到63.64%,说明目前中国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于科研力量相对雄厚的各大高校。
图3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作者合作分析网络图
2.3.1 作者共被引分析
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次数和强度,能够明晰对高质量发展研究影响深远的学术内容,了解学者在领域内影响力及地位[27]。利用CiteSpace对194篇文章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设置被引频次在3次及以上,生成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图4),同时统计共被引数为前10的作者(表3)。图表结合来看,任保平和刘志彪的被引频次位居第1和第4,这一结果与前文作者发文量统计和分析相匹配,特别是任保平的高被引频次再次反映其发文质量的系统性和高品质,被学术界较多引用。排名靠前的金碚、魏敏和刘志彪在发文量相对不高的情况下,被引频次分别达到34、24和20次,说明其有关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论和观点学术影响力较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推动了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学术界被广泛引用到相关研究中。排名5~10的学者被引频次在10~18,反映出他们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此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此外,从中介中心性来看,前10名被引作者中,大多数的中介中心性超过0.1,再次印证高被引作者在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图4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
表3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前10名作者被引频次
2.3.2 期刊共被引分析
期刊共被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领域内的研究重点[28],更便于研究者获悉目标领域的学科属性。运用CiteSpace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设置共被引频次在10次及以上,生成图5所示的知识图谱,图中共有期刊42篇,选出排名前10位的期刊,见表4。从图表中可以获悉3个方面信息:一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改革》位列被引期刊的前5名,被引频次都在49及以上,其中《经济研究》作为经济学领域权威性极强的顶尖期刊,被引频次达88次,位居第1。二是前10名期刊都是相关领域内的权威期刊,在期刊领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各期刊联系较紧密,这也侧面反映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高热度和高关注度。三是十大期刊均属于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解决举措提出的经济管理学科,说明高质量发展研究高度聚集于经济管理领域,具有很强的学科属性。
图5 2012—2021年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
表4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前10名期刊被引频次
2.3.3 文献共被引分析
表5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共被引统计
图6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共被引Timezone图谱
2.4.1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既能够表述论文核心,又能够展现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34]。通过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7)和聚类报告(表6),报告显示聚类Q值均值为0.581 5,S值均值为0.916 5,均在理想区间内。结合本领域研究实际情况,通过图表分析,可从中国经济、黄河流域和全要素生产率3个方面来了解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
图7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6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关键词聚类
1)以中国经济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在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是解决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矛盾的有效手段。为此,学者围绕什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影响因素进行大量学术探讨和研究。在内涵及评价上,金碚从新时期解决新矛盾定义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30]。李金昌等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5]。 任保平、杜宇翔则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发展成本进行度量,提出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降低经济发展成本的观点[36]。
2)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与之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其视点也从内涵、问题理论层面逐渐向体系和影响因素等实证层演变。石碧华从黄河流域具备的特殊生态出发,提炼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37]。于法稳等在对黄河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38]。钞小静等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建立市场协同、利益协同、社会协同、文化协同和生态协同的现代化治理体系[39]。周清香、何爱平从环境规制视角探究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40]。
3)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研究在内涵界定上是复杂的,在测评指标体系方面尚未统一,在学者以“新发展理念”为标志对高质量发展进行复杂多维系统展开测评时,也出现用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一多投入多产出测算指标来表征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中以刘志彪、贺晓宇等学者为代表,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分别在动力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系列研究[41-42]。
2.4.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基于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样本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工具,以膨胀词测算法提取词频变化高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前沿。表7显示,2012—2016年未出现突现关键词,这一结果与前文论文发表统计数量相照应。2017—2018年,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高质量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中国经济和区域差异等突发度较高的关键词突现,其中“中国经济”的关键词热度保持到2019年。在此期间,由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与之相关的发展变革机制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43]。2018—2019年,突现关键词演化为创新驱动和服务业。在这一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高质量发展开始从理论向实证演进,注重中国经济各方面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容也从宏观经济向诸如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等细分行业拓展。最后就是2020—2021年,这段时间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两个关键词突现,特别是黄河流域和生态保护两突现词具备高突现强度,这一变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密切相关。
表7 2012—2021年高质量发展文献前沿关键词突现
通过以上数据来源及作者、机构、共被引和关键词计量分析可知,在总体上,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有其时代背景,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提出呈逐步增长态势,研究学者和机构也逐渐增多,学术影响力逐渐增强,使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热点之一。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通过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发现,高质量发展研究拥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动态特性,在时间推移和相关政策、研究理论的发展及丰富下,其在动态发展中与国家现实发展理论需求相契合,为国家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服务,研究视角和话题内容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从理论到实证、从整体到区域、从宏观到中微观的系统演变趋势。
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CSSCI数据库中有关“高质量发展”的194篇样本文献为数据基础,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分析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整体趋势,了解发文、合作及被引状况,把握研究重点及前沿热点。研究发现:①高质量发展研究自2018年起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相关发文量呈指数式增长。②作者发文量以任保平为首,夏杰长、肖宇、刘志彪等学者作品也较多,学者间虽有合作但总体合作强度较低;发文机构中,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位列前茅,然而机构间合作同样需要加强。③作者、期刊和文献高被引,聚焦于高发文、高质量和高影响力,侧面反映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高关注度。④通过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发现,高质量发展研究具有理论-实证、整体-区域、宏观-中微观的系统演变趋势。
基于以上研究获悉,现有研究已呈现一定的系统演变趋势特征和成熟度,研究前景广泛,但也存在可进一步深化研究之处,特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者、机构间的合作。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落实机制运行,加强学科间、地区间学者学术交流和机构合作平台建设,打破地域经济差异和地区位置分割所造成的学术研究差异壁垒。创造学术领域新型合作的大环境,提供和完善促进合作的保障体系,打造领域、学科带头人的跨机构、跨区域合作新机制,提高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继续深化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层的研究虽已较为深入,但其在内涵界定和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在学术界尚未统一。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质量状态,其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规律,即经济发展必然转向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研究中,要紧紧围绕和体现新发展理念,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化和高度凝练出其内涵,并结合更具体、更完善和更科学的国家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不断拓展实证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在理论层颇多,而实证研究比较欠缺,要进一步加强其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兴产业革命”这些新背景下的研究,认识到其动态性特征和前瞻性地位,拓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角中,创新引领发展的实证研究要进一步加强,了解和把握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增强其影响范围,真正的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