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冰,姜 磊,王路路,赵开兵,沈维良
(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小,适宜种植大豆[1],且该地区是我国优质高蛋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2-3]。大豆区域试验是为了初步筛选具有高产性、稳定性及抗逆性且适合在皖北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系),从而在该地区推广种植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当地大豆产量,调动当地农民种豆积极性。
黄淮海区域夏大豆南片联合体试验地位于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区试验基地内,地势平坦。该地块土质为砂姜黑土,肥力分布均匀,年平均降水量800~900 mm,年平均气温14.4℃,≥10℃有效积温3 369.6℃,年日照时数2 300 h左右,无霜期210 d左右[4],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割后,进行施肥灭茬,深耕1遍、旋耕2遍、最后耙1遍。机械开沟前,试验田施用45%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25 kg/667m2作为基肥[5]。
供试大豆品种共17份,中黄13为对照品种(CK),其中品种(系)名称和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大豆品种(系)、供种单位
试验中每个品种(系)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17个品种(系),中黄13为对照品种(CK)。品种区试排列方法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复播种面积16.80 m2,播种7行,行长6.00 m,行距0.40 m,株距0.13 m,密度为18.75万株/hm2。6月19日浇水1次,7月9日喷施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精喹禾灵1次,7月22日、8月5日、8月20日各人工除草1次。7月24日、8月5日分别用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甲胺磷、吡虫啉、辛硫磷等防治蚜虫、甜菜夜蛾、造桥虫、豆荚螟、食心虫等。成熟时采用人工镰刀收割、捆扎,每个品种(系)成熟1个收获1个,进行单脱粒单晾晒单称重。每个重复去除保护行收获。每个重复在株行内连续选取20株进行室内考种。考种后所称品种(系)的重量加到相应小区重量内。
大豆考种项目[6]是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具体考种项目为生育期(播种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日数);倒伏性;农艺性状(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产量。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DPS 7.05数据处理系统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7]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2结果可知,试验品种的生育日数为95~103 d,其中周豆41、圣豆106、圣豆21、山宁36、菏豆38、周豆38的生育日数较对照品种中黄13(CK)的生育日数长1 d,圣豆131的生育日数较对照品种中黄13(CK)的生育日数长2 d,冀1801、皖宿139、皖宿061、皖宿112的生育日数较对照品种中黄13(CK)的生育日数长3 d,中豆6301的生育日数与对照品种中黄13(CK)的生育日数一致,最长生育日数的试验品种是宿豆051和郑1659,为103 d。参试品种生育日数不会影响下一季作物播种,符合种植户心理预期。试验品种倒伏性均为0级,此结果表明试验品种抗倒伏。
表2 生育期、倒伏性调查结果
由表3结果可知,试验品种株高52.4~75.2 cm,均较对照品种中黄13(CK)高,其中皖豆61的株高性状在参试品种中最高,为75.2 cm;底荚高度8.8~23.6 cm,其中皖豆61的底荚高度为21.4 cm,皖宿061的底荚高度为23.6 cm,中豆6301的底荚高度为18.8 cm,皖豆40的底荚高度为18.2 cm,这4者底荚高度均高于对照品种中黄13(CK),均适宜机收;主茎节数14~18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24~53个;单株粒数60~122粒,圣豆21的单株粒数高达122个,远超于对照品种中黄13(CK),为参试品种中单株粒数最多品种,皖豆40单株粒数为60个,居参试品种最末位;单株粒重14.36~19.50 g,均高于对照品种中黄13(CK);百粒重14.72~25.69 g,百粒重最高的品种是菏豆38,为25.69 g,其次是皖豆61,百粒重为23.39 g。
表3 室内考种结果
由表4结果可知,参试品种产量为2 296.80~3 591.15 kg/hm2,变动较大。皖豆40、皖豆61、皖宿139、皖宿061、皖宿112、圣豆21、郑1659、中豆6301、山宁36、菏豆38和周豆38的产量相较于对照品种中黄13(CK)均处于增产水平。皖宿061、周豆38和山宁36在参试品种中表现出较高增产潜力,分别增产28.66%、20.48%和19.49%。皖宿061、中豆6301、周豆38和山宁36的产量相较于对照品种中黄13(CK)呈极显著增产水平。皖宿112的产量处于显著增产水平。
表4 参试品种产量结果
参试的17个品种(系)中,倒伏性均为0级;生育日数为95~103 d,不会影响下一季作物播种;株高52.4~75.2 cm;底荚高度8.8~23.6 cm;主茎节数14~18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24~53个 ; 单 株 粒 数60~122粒 ; 单 株 粒 重14.36~19.50 g;百粒重14.72~25.69 g,菏豆38的百粒重最高,为25.69 g,其次是皖豆61,百粒重为23.39 g。皖豆40、皖豆61、皖宿139、皖宿061、皖宿112、中豆6301、山宁36、菏豆38和周豆38均较对照品种中黄13(CK)增产1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7%~28.66%,其中皖宿061和周豆38增产极显著,圣豆21和郑1659也呈现增产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在田地种植上节省时间,以较短的时间获取较高的收益。作为大豆主产区的皖北地区种植户亦普遍热衷种植早熟适宜机收的大豆品种[8]。
综合试验结果可知,皖宿061、周豆38、山宁36、中豆6301 这4 个新品种生育期为95~98 d,成熟期稍晚,但不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符合种植户的心理预期;这4 个品种中,皖宿061、中豆6301 的底荚高度均在15 cm 以上,达到适宜机械收割的要求[9];且这4 个品种在参试品种中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符合种植户对于大豆高产的期望。
对于种植户来说,选择在皖北地区种植大豆,可优先选择种植这4 个大豆品种;对于育种者来说,可优先选择这4 个品种充当亲本材料,发掘优良大豆基因,筛选出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