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 戈向红
《汕尾报》(现名《汕尾日报》)在1995年5月18日“教育大家谈”板块发表了一篇题为《建议开设读报课》的文章,当年提出这样的建议,自然有当时的实际情况,但不管教育教学形式如何改变,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多开阔视野、多拓展思维,对于提升新闻素养和阅读能力都是有利的。过去的读报课,在今天仍然可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读报”课程一方面丰富了学校延时服务内容,让学生提高新闻素养,充分积淀文化底蕴,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传承,开阔国际视野;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可以充分且多维度地补充学校的英语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索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格、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读报”课程所用的报纸是《21世纪学生英文报》,其资讯丰富、图文并茂,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了不同的体验。《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创刊于2001年,随着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低龄化倾向,2003年该报纸又增设了初中版和小学版。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小学版)》是一份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教育性双语周报,报纸内容紧跟教材、贴近儿童生活,教授新鲜、生动、实用的英语知识,集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带领小读者领略各国风俗、探寻科技奥秘、揭秘卡通电影、了解真实世界。
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阅读素养是关键,而课堂40分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都有限,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单元主题,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语篇,供学生在课堂40分钟外做个性化选择,让学生开展“主题延伸式”阅读,并且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基于《21世纪英文报(小学版)》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笔者构建了“读报”课程,丰富了延时服务内容,延伸了知识的广度和宽度,让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读报”课程让学生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拓展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培养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同时,向教师传递全球最前沿的英语教学动态和学习信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英文素养的提升。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创办于1996年,比赛面向全国青少年。20多年来,“21世纪杯”已从单一的演讲选拔赛成长为引领中国青少年思辨能力的先锋,培育中国青少年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训练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前沿阵线。“读报”课程不仅帮助学生传递文化、获取信息,更凸显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创新能力。通过小主播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提升气息、体态、语音语调等演讲能力,从而能够自信地表达。
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在课堂以外善借媒体资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和能力,使英语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涵养主流价值观,以“4C”——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创造与创新力)作为课程评估标准、Collaboration(团队合作力),培养真正具备“中国心、世界眼”的国家栋梁。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交际。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育者却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单词、课文,反复刷题求分的怪圈。为了还原语言学习应有的乐趣,在“读报”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多元智能,同样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演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完成“读报”课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催生真实、自然的个性体验,更有利于学习的发生。
公办学校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每周3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后作业也以书面习题为主,学生鲜有进行真实的英语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上有限的口语练习基本都是模仿课文对话和背诵课文,缺乏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交流。要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唯有创设英语交流情境。而Daily Report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却可以“旧题新用”。但如果仅限于教材上的语句交流,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以致学生有口无心,草草应付。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Daily Report课程通过重新甄选汇报资源的话题,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通过Daily Report活动,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可针对学生的不同点进行专项训练,建立科学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读报”课程的Daily Report从报纸内容出发,根据语篇话题、学生特点等采取自由谈话、英语演讲、英语剧表演、英文诗歌朗诵、著名人物介绍、幽默故事讲述、有效学习方法分享等多种形式。也可结合报纸的五大版面,为每周五天的延时服务时间分别设置五个话题,轮换使用,如新闻袋袋裤(Picture This)、科学泡泡堂(Super Science)、文化中国(Culture China)、开心工坊(Fun Factory)。此外,报纸还有一个“新新舞台(My Stage)”版面,主要刊登全国各地小作者的英语作文,可以让学生根据此版面模仿写作,或者练习口语输出。
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Daily Report课程可以分成三个进阶模式,供不同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第一阶段:可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堂所学的内容,这属于跟主教材的衔接,做好基本能力训练。课程第二阶段: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挑选并介绍一些与所学文本内容有关联的新闻、故事、科普文章等。如学完圣诞节这一单元后,选择“冬奥英语”专栏,聚焦滑雪项目。在该栏目,有一篇介绍“冬奥英语——高山滑雪为什么是Alpine skiing?”的文章,教师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报纸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查资料、准备PPT并向全班做介绍,学生在读报时会了解到原来表示“高山滑雪”的词语alpine skiing首现于1903年,因最早发端于阿尔卑斯山区而得名,又称“阿尔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该项目下设多个小项,其中包括slalom(回转)、giant slalom(大回转)、super-G(超级大回转)等。如果是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滑雪项目七个分项的知识及相关英语表达,它们分别是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北欧两项和冬季两项。课程第三阶段:让学生模仿讲一讲自己的滑雪经历或者为电视上滑雪运动员的精彩镜头作讲解,在模仿或讲解时用到报纸上所学的专业术语。课程第三阶段需要一定的准备过程,因此可以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后续再进行展示。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词汇量不足,对日常交际用语不熟悉,对英美等国家文化不了解,必然会影响语用表达,可以说,没有词汇,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为了进行语言交流,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笔者一向倡导的词汇学习方式是“随文识字”,伴随文本阅读进行有意义、有趣味的词汇学习活动能提高记忆效能,“读报”课程以报纸的相关文本为载体,强调在语境中学习和理解单词、在上下文中推测词义、用自然拼读的方式尝试自主拼读单词。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只是过关考核,而是挑战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在“读报”课程中,要讲究循序渐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增加词汇量的扩展。
在报纸的每个版面下,都有如图1这样的Word Bank,这些词汇一般都是报纸文章中的生词,在刚开始阅读报纸的时候,学生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要合理疏导,化解难度,尤其要分层发放难度适配的文章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对于尚未具备自然拼读能力的学生,笔者建议在“读报”课程之前增加几周自然拼读课程,利用简单有效的自然拼读视频,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拼读能力,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学法、心理和拼读知识等多方面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有困难者先阅读图片较多的《少儿画刊》,缓解阅读焦虑,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因为阅读课程并没有考试的压力,不需要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根据不同的阅读能力和进度,结成不同的读报小组,鼓励学生自学和互学。笔者还创新了一种“混合式”“读报”课程,把Word Bank课程和Daily Report课程结合起来,汇报的学生在台上讲,其余学生在台下记录,以此提高学生听讲的精准度。具体做法是:当一人在说时,其他同学记录听到的重点单词,而且将要求逐步细化,主讲者可事先将制定好的记录表发给每个学生,看学生最多能记住多少个实义词,是否能够用记住的关键词造句、完成短文填空或者向汇报者提问等(如图2)。
图1 Word Bank
图2
这样一来,不仅负责汇报的学生会认真准备,其他听讲的学生也会“带着任务”认真倾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人汇报、他人空闲 ”的问题。
词汇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注意“教学有度”;词汇拓展的方法不止一个,但要注意“择需而用”。单词教学时,除了因材施教、方法合适,还要在词汇拓展的“量”上合理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每一次读报时间段内不适宜教学太多的单词,否则,学生会“囫囵吞枣”。为避免出现此类现象,在开展“读报”课程时,教师要用“五指理论”展开对报纸文章的选择,“五指选书法”原来是以绘本的一页作为基数来判断书本的难度。例如,阅读时每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就伸出一个手指,代表一个难点。读完之后,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几个手指:0~1个手指说明太容易了,该文本不合适;2~3个手指说明难度正合适,该文本可以选用;4~5个手指说明难度有点高,该文本也不合适。但是,对报纸的难易判断不能以页为单位,可按照学生朗读的一个意群为单位来判断,这样也能照顾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自学—互学—众学中解决大部分词汇学习问题。
Role-play是角色扮演,在英语课堂上我们也会使用Role-play这种形式来让学生表演,但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40分钟的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非常有限;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往往任由学生自己摸索。那么,读者剧场有什么不同呢?读者剧场是一种口述朗读的剧场形式,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朗读者手持剧本,观众面前以声音和表情呈现其剧本内涵。通过阅读文本、朗读文本、聆听他人朗诵到最后自己改编文本的一连串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其实质上是引导和重新建构的过程。《21世纪学生英文报》的其中一个版面是故事地带(Storyland),该栏目比较适合用于与读者剧场相结合的Role-play课程,如《21世纪学生英文报》某期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善良的精灵帮助年迈的鞋匠制鞋,老鞋匠发现之后,为精灵们做厚厚的衣服御寒作为回报。这是一个双向关怀、温暖人心的感人故事。教师可以在延时服务时段安排如下的指导过程:
(1)角色示范。为了让学生进入角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师先示范朗读,使学生了解人物声调和情感,比如读到老鞋匠的时候要压低嗓音表示人物角色的年迈苍老,在读到精灵的时候应该是天真活泼的清脆嗓音。除了声调的区别,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尽量将人物感情读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大意,学习朗读技巧。
(2)细节指导。学生可以自选角色,同一角色组成小组进行同质练习,严格设定练习时间。练习期间,教师不断观察和指导,让学生注意发声和人物相匹配的细节等,再次示范,引导学生用声音、音调营造故事氛围,来表达老鞋匠和小精灵的感情。
(3)丰富表演。最后,担任角色的学生上台表演,有的角色有台词,有的角色没有台词,靠肢体演绎,不担任任何角色的学生就是观众。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担任音乐组的工作,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还可以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造,画头饰、做道具、替换台词或者增补台词等,让延时服务时段的课程更为多元化。相对于教育戏剧的其他表演形式来说,读者剧场对于学生来说,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背诵台词,只需在理解故事人物的基础上用声音再现出人物情绪和故事情节,通过一读再读,学习新单词、培养语音语调、促进合作意识、增进自信心、获得同伴的认同。作为观众,很可能就是下一场表演的参与者,所以尽管是没有表演任务的观众,也要事先熟悉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需要聆听并思考朗读者的声音、表情是否到位。
单一不变的课程内容,只能让“读报”变得枯燥无味,而且不同学校留给延时服务的时间不尽相同,所以“读报”课程应该是可组合、可拆减的。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上做合理配置,尤其是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切入点,可以使“读报”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效增补,让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有效积累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认为,“读报”课程可拆减为以下课程:①校园小主播。该课程内容来自报纸的“新闻袋袋裤(Picture This)”。在“读报”时间安排不同的学生作1~2分钟的播报,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放低要求。如让他们就报纸内容学说一段话,或几个学生合作进行模仿汇报。在进行一阶段后,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围绕校园生活,采、编、播校园新闻,成立学校小记者和小主播队伍,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②实验小达人。该课程内容来自报纸的“科学泡泡堂(Super Science)”。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事或物比较了解,而对只限于书上看到、学到的容易忘记。教师要有效使用报纸的科普版面,一方面,通过看图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科学小实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完成报纸上的实验之后,学生可以选用网络视频或者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在做实验的同时配以英语解说。③演员来挑战。该课程内容来自报纸的“故事地带(Storyland)”。人人都爱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读者剧场进行故事教学,这个课程的参与者和受众是最多的,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提高演员遴选的门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入戏,投入角色之中,读故事、演故事、改编故事等。
延时服务虽然不是40分钟的常规课堂教学,但也要彰显其教育教学功能。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特点,让他们根据能力和喜好选择能够驾驭的版面内容和课程体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读报”课程可以让学生接触真正的、鲜活的英语,《21世纪学生英文报》的丰富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信息,让学生不仅会阅读虚构类文本,还能阅读非虚构类文本。“读报”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和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读报”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强调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一个中心:要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要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读英文报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提问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式: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讨论;多媒体式:用多媒体渠道加强印象;参与式:学生参加编报比赛、征文比赛等。两条主线分别是:①要以互动(Interaction-oriented )为主线,开展学习互动,培养领队和小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②要以英语综合技能运用(Integratedskills Focused) 为主线,强调听、说、读、写、看、演等技能的综合使用, 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身处同一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自读,提出问题后,领队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尝试在组内解答,如果组内不能解答,就由领队整理本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向全班同学提出。教师可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删去重复问题,整理同类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答。
“读报”课程有一个很好的“出口”,那就是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大赛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号召,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国际化、专业性的学习交流平台。此项活动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切实促进学生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热爱英语演讲的广大优秀选手提供了一次提高英语演讲技能、展示英语演讲风采的机会。“读报”课程可以选择报纸的内容,进行演讲技巧训练,比如要有开场白和结束语;在内容上可以加入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配合演讲效果的达成,如排比句、名言警句、小笑话和俚语等,同时采用基本训练和个性创造的结合让演讲更加有章可循。美国小学教师培养学生演讲能力时有以下五个步骤:①训练反应:让学生坐在位置上,回答问题,能用英语说就OK。②增强信心:鼓励学生站起来说,只需把事情讲清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寻找舞台感:小组成员一起上台,自信地站好,眼睛看观众,锻炼胆量,并熟悉上台的感觉。④组织语言:与同伴一起站在台前讲话,每人说一句,培养语言组织能力。⑤独立表演:独自站在台前,自信从容、流利表达,并与观众互动。这些技巧都可以在延时服务时间让学生一一练习,但归根结底,撇开技巧不谈,英语演讲的基础是英语能力(如图3),因此,延时服务“读报”课程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英语演讲比赛做准备。
图3
总之,没有丰富的课程何来人文知识的拓宽、文化素质的提高?利用“读报”课程提高学生的“4C”能力,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探索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是本课程力图达成的目标导向。通过对不同报纸资源的研究,迈好结构解析和语言解码的第一步,让建构语言意义和享受阅读乐趣齐头并进,探索出一种新的依托于报纸的延时服务课程模式,为“双减”政策之下的课后服务时间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