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安全吗

2022-10-31 09:24刘亚
方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智能网级别交通事故

文|方圆记者 刘亚

扫一扫微信阅读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强劲发展的势头,技术不断突破,但随着产业向着示范应用和规模部署阶段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现有政策法规之间的不适应性矛盾越发突出,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事故的高度关注

8月11 日,有网友曝出,一辆小鹏P7 汽车的车主在高架桥上开辅助驾驶功能与道路前方故障车辆相撞后致人死亡。

针对上述情况,小鹏汽车方面回应:“经核实,8 月10 日下午,浙江省宁波市一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我们为本次事故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门已经立案处理,门店已第一时间已前往现场协助处理。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近来,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话题不断。智能网联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的讨论和顾虑。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究竟该由谁承担责任?《方圆》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国内首次规定自动驾驶发生事故的权责划分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强劲发展的势头,技术不断突破,但随着产业向着示范应用和规模部署阶段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现有政策法规之间的不适应性矛盾越发突出,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事故的高度关注。

“针对自动驾驶发生事故的权责划分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规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高级产业研究员郭妍妍向《方圆》记者介绍,在国家层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中原则性规定,“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确定损害赔偿责任”。

在地方层面,8 月1 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施行,这是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也是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代表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逐步进入有法可依时代。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L3 级别)、高度自动驾驶(L4 级别)和完全自动驾驶(L5 级别)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权责划分需区分自动驾驶类型

“L3 和L4 级别车辆,应当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并配备驾驶人。L5 级别车辆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但是,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只能在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江苏新天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晓莉告诉《方圆》记者。

在郭妍妍看来,就权责划分而言,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应由驾驶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车辆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赔偿后,可以依法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

“也就是说,L3 级别或L4 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开启状态下,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有责任的事故,第一责任人均是驾驶员。L5 级别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则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林晓莉表示。

自动驾驶事故定责难在哪里

从技术标准来看,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L3 级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驾驶权转移,自动驾驶系统逐步取代人类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其中L4、L5 级已经完全脱离驾驶员,全权由自动驾驶系统执行驾驶任务。

“但当前我国法律的适用,并没有完全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规定。在法律层面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与划分,未区分传统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更未对智能网联汽车不同自动化级别、不同责任主体进行区分,仍然统一适用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郭妍妍说。

当自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时,涉及产品责任、侵权责任、交通肇事刑事责任、交通违法行政责任等多种责任,智能网联汽车的责任主体是由汽车制造者、销售者、程序开发者、汽车所有者、实际操作者等多方主体组成的,而这种多主体特征,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定责原则很大程度不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难以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归责。

(来源:CFP)

“总体而言,在国家层面仅有原则性追责规定,但没有按照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具体细化管理办法,各地相关规定也不尽相同。自动驾驶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还需进一步明确。”郭妍妍告诉《方圆》记者,相信通过技术手段保留车辆的核心数据和运行信息,能够帮助事后厘清事故原委或可成为责任划分的依据。此外,还要通过制定更为细致和明确的管理办法,让责任划分有据可依。

自动驾驶相关规则需进一步明晰

郭妍妍介绍说,安全是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复杂,并同时与交通、城建、能源、通信等多领域深度耦合,新技术的应用给车辆安全带来多重风险。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232 次,涉及车辆873 万辆,召回数量同比增加29%。从召回原因来看,因发动机和电子电器部件存在缺陷召回的情况,占总数量的84%,其缺陷原因主要是功能安全不足。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演进,车上电子元件占比和软件代码量不断攀升,由于随机硬件失效和系统性故障引起的功能安全问题会更加突出。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物理域和信息域的融合加深,车辆面临的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在加速耦合和相互影响,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互相交织愈加复杂。”郭妍妍说。

在郭妍妍看来,虽然《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仅限于深圳当地实施,但它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准入和登记、使用管理、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率先从立法层面进行了规范和解决,为全国性立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对地方而言,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上先行先试,是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补充和探索,可以增强地方对产业管理的可操作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产业立法要与产业发展进程相适应。可以说,深圳本次系统性的立法创新为自动驾驶未来的商业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郭妍妍告诉《方圆》记者,将来随着规则的明晰,相信会有更多地区加速制定出台更明确、更具体、更实用的地方性法规。

猜你喜欢
智能网级别交通事故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你是什么级别的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