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萌,桑维钧,李昊熙
(贵州大学 烟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具有八十多年种植烤烟的历史,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烟草种植区,常年种植烤烟面积300万亩左右。烟叶种植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贵州农民尤其是贵州中西部高海拔贫困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过去脱贫攻坚的决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将在今后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功能。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置烟草专业以来,培养了大量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视野、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受到良好的科研、开发及推广应用锻炼,能够在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烟草行业及其相关的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加工与市场经营等方面工作。烟叶生产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不仅制约烟叶产量,还危害烟叶产品的品质,不规范地防控病虫害又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巨大风险。在“烟草病理学”和“烟草昆虫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烟草病虫害”课程实习是烟草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在烟田开展的实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直接有效地认识辨别烟草的病害和虫害,掌握它们的识别特征,熟悉它们的发生规律,并且为防治方法的针对性开展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以及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奠定基础。该文基于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近几年开展“烟草病虫害”实习中积累的经验,探讨实习开展过程中实现病虫害防控的生产实践同植物保护基本知识结合的途径,完善实习开展方法,争取实现更紧密的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2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对“三农”工作的“懂”和“爱”都离不开实践,都需要产学融合。
“烟草病虫害”实习是烟草专业本科课程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经过了一个学期“烟草病理学”和“烟草昆虫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程的开展,部分同学还选修了“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专业选修课,在烟叶生产的过程中开展“烟草病虫害”实习。学生通过在烟田对烟叶栽培、烟株生理和土壤肥料的实际观察,对病害、虫害发生部位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直接鉴别,对感染烟株的病原物、害虫样品收集、整理等工作的开展,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和室内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产实习、指导生产和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目前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外实践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毕业后很多病虫害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材和老师教案的图片,不能像其他普通农作物一样大量接触烟叶的生产过程,不能直接接触烟叶病虫害发生的过程和了解其发展的规律。再加上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具有喀斯特山地地貌,各个烟叶种植区的气候、海拔和烟田周边其他农作物种植制度也存在差异,病虫害的发生的多样性在教材上的体现不充分,必须到烟叶生产的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另外,随着近几年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以及专业化合作社为核心的集约化烟叶生产在贵州省部分地区开始兴起,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也是日趋复杂,危害的情况也更多样化。因此,仅靠书本上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和企业的要求。贵州省烟草公司及市州公司在烟叶生产的实践中,也在积极建立和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不断更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方案,但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病虫害相关的专业知识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烟草病虫害专业的具有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的需要也十分迫切。
在“烟草病虫害”课程实习的过程中,使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将烟草生产和教学发展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成长为符合烟草公司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当地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教学层面上来讲,将烟草生产中面临的实际病虫害问题充实于教材,便于学生生动地认识和了解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识别特征,将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相关理论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
“烟草病虫害”课程实习在春季学期后半段,或者夏季小学期开展。固定的时间安排的确便于实习活动的组织。但是包括烟草的生长是一个季节性的动态过程,固定的实习期往往不能“遇到”典型病虫害。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保证课时和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把实习融入烟草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以贵州烟区为例,二月下旬开始育苗,进入一年的生产季节,四月上旬开始移栽,五月下旬烟草进入旺盛生长,七月下旬开始烟叶的成熟采收和烘烤调制,九月下旬基本完成生产。“烟草病虫害”实习的开展,就是直接接触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每个生育时期的病虫害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同学们分别对待。在学期课程的空档期,配合烟草的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安排不同实习板块,最终拼接成烟草病虫害的完整局面。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实习车辆等实习辅助条件的配置也非常方便,并且,面对当前季节发生情况相对严重的病虫害,又可以让同学们针对性地收集气象资料信息,对应地学习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结合生产季节的实习安排,最终可以让同学们梳理出病害流行规律,为后续综合防控打下基础。
传统上,“烟草病虫害”实习开展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实验农场或其校园周边农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周边地区作物种类单一,再加上烟叶生产的专卖制度,种植烟草的地区有系统性的规划,并不像传统农作物一样随处分布。这种实习地点导致学生对烟草生产缺乏真实的感受,对于烟草公司及其相关单位的了解也主要是根据老师或高年级师兄师姐的描述,没有真正地去烟草公司或其相关单位实地了解过,对于烟草公司的人才的需求也不清楚。因此,“烟草病虫害”实习教学改革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将实习地点选择到各市州烟草公司的科技园、烟叶站等开展烟草种植和生产的地方。以贵州大学烟草学院为例,贵阳市开阳县、安顺市平坝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烟草种植区都在距离校园100千米左右的地方,有高速公路通达主要乡镇。这些地方都有大面积烟草种植,也就是病虫害发生情况明显的地方,当然就成为学生深入认识烟草病虫害试剂发生情况的理想地点。同学们来到田间地头,结合理论课讲授的知识对烟草病虫害初步鉴定,开展识别工作,对病虫害的识别辨认有一个最清晰的认识,对烟区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的不同特点,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当地海拔、土壤和耕作制度的信息,归纳总结各种病害和虫害的空间规律特点。
传统的病虫害实习,尤其是园艺、烟草、茶学等非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看到或采集到病虫害的标本,然后去找老师询问其种类和名称,做好记录和笔记,最后在实习结束后整理成实习报告。这种略带“灌输式”的实习方式,缺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地点的优势,没有意识到实验室保存的标本在形态特点与自然发生情况间存在差异,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实习成了机械地完成任务一样。“烟草病虫害”产学融合的实习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立足实习时间地点开展相关内容。专业基础课“烟草病理学”和“烟草昆虫学”与专业选修课“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已经对烟草病虫害的情况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烟草病虫害”实习方式改革首先要结合实习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有针对性地重点认识相应地病害。为了避免学生到了实习点盲目找寻目标,浪费实习时间的情况。在实习开展之前,提前布置学生对该生产季节的烟草生长情况和生理特性与该实习地点的气候、海拔、土壤和耕作制度等信息进行检索,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可能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的病害和虫害。再温习理论课讲授过的病害和虫害相关的详细情况,为学生到了田间开展实习的针对性打下一个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依托教材参考资料,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不仅仅是实习指导书和理论课教材,还鼓励学生准备课堂笔记、实验报告和读书心得作为参考资料,带到实习场地,现场学习。除了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信息。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查询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烟草病虫害”实习的一个重要补充。烟草公司的专业网站,植物保护的信息平台都可以成为田间实习的工具。各种微信群和QQ群等网络平台软件,可以达到师生及时互动,提高课程实习的教学质量。绿水青山的贵州烟田,也是病虫害识别与防控大数据快速传输的大平台。
第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小组分工协同。学生遇到实际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先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有一个初步认识,再网查资料和小组讨论做一个基本判断,教师面对学生的疑问,做一个引导性的解答,及时向学生推荐烟草病虫害的相关资料,突出探索知识的过程,指引学生做出正确判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出现“读死书”的情况。之前的实习安排中发现,引导学生的探索取得了成果,但是又出现了单打独斗的不良局面。“烟草病虫害”实习改革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加强小组分工协同。从前期信息准备到资料的运送,从图片的拍摄到样品的收集,从资料的查询到报告的总结,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密切配合。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工协调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健康的基础。
第四,密切联系烟农群众,虚心请教工作人员。当地烟站的工作人员和烟草种植户是和烟草生产接触最多的人,具备多年生产实践经验。这些实践中总结的烟草生产和病虫害防控的实际经验是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是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生动纽带。因此“烟草病虫害”实习的又一个改革点就是适当邀请烟草公司的专业职工加入实习的过程中,担任行业导师,分享自己在烟叶生产与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经验,便于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烟草病虫害研究的兴趣。而同烟农群众的沟通协调,则是新时代农科大学生深入基层的主要锻炼手段。
第五,全面把握农业生态,旁征博引其他作物。农业生态是一个动态体系,农业科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地区烟草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控离不开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烟草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掌握与烟草有关的农业知识,在“烟草病虫害”实习的过程中,还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实习地周围茶叶、蔬菜和水果等作物上的病虫害也应该观察和掌握,因为不仅涉及寄主范围、越冬残留等病虫害流行的环节,这些作物也是贵州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除了烤烟之外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也绝对不是把烟草这一种农作物孤立地看待。统防统治,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副作用。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从思想上将实习看成是一次人生的经验和体会。
传统的考核方式包括了学生采集病虫害标本的种类、数量和撰写的实习报告这两大部分,但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过于功利地完成任务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实习中的体会和思考,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又容易忽视单个同学的表现。因此“烟草病虫害”实习的改革应该综合学生的实习态度、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遵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采用实习小组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对烟草病虫害的认识和实习中的体会。实习报告也不拘泥于传统书写性的报告,可以结合智能手机的应用,汇总病虫害的形态照片,还可以启发学生开展短视频等新型媒介的制作,生动地记录实习过程。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烟草病虫害”实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农业”,树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科学态度,还可以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从事农业的辛苦不了解,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烟农的辛苦,培养他们“爱农民”“爱农村”的情怀,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他们服务“三农”的情怀。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逐渐重视,国家和学校也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挑战杯等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实践课程最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是学生培养中的关键一环,需要向实际应用或科研需求方面靠拢。在实习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寻找烟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结合各级教育、科技部门和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校科研训练计划等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或校级的学科比赛,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获得感。
综上所述,高素质高技能烟草人才的培养是烟草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深化“烟草病虫害”课程实习的产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烟草病虫害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也是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