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发展研究

2022-10-31 14:27:43
戏剧之家 2022年30期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

于 畅

(吉林动画学院 电影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从20 世纪30 年代开始,美国好莱坞电影始终在世界电影市场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其电影产量只在全球影片产量中占据1/10,但其总放映时长和电影票房却超过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长和电影票房的50%。与之相比,我国出口影片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电影市场亏损情况明显。好莱坞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以商业标准为基础,将传统文化按照好莱坞标准进行改进,所以,我国电影也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注重意识形态层面的改进和优化,将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元素等融入电影中。

一、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

(一)文化价值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文化产品都有不稳定性,都会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而社会群体在接受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现代社会的电影体系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系统,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包含着全球化的文化力量交互,涉及文化身份和文化安全。从中国电影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来看,我们需要了解到,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利用电影和电影文化进行文化渗透,所以,中国电影也应该努力实现跨文化传播基础下的文化推广,电影跨文化传播能够帮助我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格局。

具体来看,电影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能够让不同国家的观影者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看法,让某些内容特征和形式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文化冲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使其在全球文化格局的构建过程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电影的深度发展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吸引力的关键举措,中国电影制作者应该在全球化战略视角下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使命感,展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电影不仅要符合大众文化传播规律,也要注重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融入,要在不经意间让观影者产生思想意识的改变。

(二)优势条件

利用电影进行文化传播的优势在于,可以凭借直观的声像内容突出电影的思想与文化内涵,与其他文化传播载体相比,电影能够克服文字传播的理解障碍,即便是在当今时代,我们观看卓别林的默片也仍然能够感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这表明,影像能够穿越时空,凭借特殊的视听手段使人们理解影片的本质思想。另外,多元文化的交流共同构建了跨文化的电影环境,文化的沟通意味着原有的文化桎梏被打破,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中,电影能够找到与其他文化交融发展的道路,营造新的多元文化共生环境。美国好莱坞电影凭借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打造了属于好莱坞的电影环境,并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影都被好莱坞主流电影平台所关注,很多中国电影和中国演员也被纳入到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创作平台中,包括周润发、巩俐等,这表明中国电影不仅能在电影艺术层面展现特色,还能凭借文化特色展现中国色彩,讲述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的传播效率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输出和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无论是世界范围内有知名度的演员,还是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影片,在电影传播中都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而存在着。

(三)发展趋势

电影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它从一出现就扮演着跨文化传播载体的角色,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发展使电影除了在技术方面发生改变之外,还呈现出经济和文化特性,集中表现为,电影作品会表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特征。对中国电影界而言,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任重而道远,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克服技术瓶颈和文化困境,让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得到社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认同,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很多观众在深入了解电影剧情的同时,会接受价值观层面的文化熏陶,从而产生文化想象与情感共鸣,无论来自哪个国家,观众都可以借助电影进行交流。对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风貌可以为中国电影赋予原生态的生命力,使中国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符号,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当中参与文化市场的多元竞争。

二、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电影发展策略

(一)重视国产文化品牌的价值和作用

电影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被观看的过程就是社会个体通过想象从电影中获得形象认知的过程。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这些国家和民族虽然在地理环境和文化信仰上存在差异,但都可以通过电影这种精神产品来刻画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消除文化壁垒,让不同文化都通过电影得到传播。正如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好评的原因就在于,其价值观表现了美国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文化输出,成为美国构建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对此,中国电影工作者也应该认识到电影的品牌价值,生产更多具有时代和民族文化内涵的电影产品,塑造大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中华文化。

人类的情感有共通性,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有助于观影者对电影文化价值产生认同和肯定,例如,李安导演拍摄的《饮食男女》就以简单的中国家庭为单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鸿沟,以饮食文化为电影主题,增强了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总而言之,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电影品牌,而电影品牌能在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当中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将蕴含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人文内涵融入电影当中,传播民族的精神和人文情怀。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艺术商品,也是商业竞争的载体,电影品牌是影片获益的保证,观众选择电影产品是一种消费过程,也是对品牌的肯定过程。电影品牌是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电影品牌的质量决定了受众的接受程度,中国电影应该注重品牌价值的呈现模式,赋能电影产业,并深化产业价值,形成市场优势,在更多平台扩大电影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让电影品牌系统变得完善,另一方面推动电影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和改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中国电影也大量借鉴了传统文化资源,如《霸王别姬》中的戏曲元素,《英雄》中的书法元素,《十面埋伏》中的中国舞蹈元素等。这些文化元素是民族特色的直接体现,同时,这些文化元素用实体对象承载强烈的情感内涵,用视觉符号让电影和人们的生活建立联系。无论是直接应用传统文化资源还是转换传统文化资源,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都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是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应用。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语境优势,将东方文化的传统韵味与内容和电影元素进行融合。

实际上,美国或欧洲电影当中也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现代的韩国或日本电影也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各种文化元素进行跨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的交流和各项社会活动也将在文化多样性的视角下变得更加丰富。中国题材是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商业电影开始进行深度改革,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优势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对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文化自信也直接影响到国产电影的内容和题材选择。国产电影要处理好本土文化展现和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立足本土文化,融入其他文化,使国产电影真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拓展文化交流维度

文化自觉是在长期的多元文化交流中形成的秩序和原则,对中国电影而言,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自觉要以拓展文化交流维度为基础,寻求国际化和本土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并借鉴优秀电影产业的文化营销模式。具体来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任务,不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交流都是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是电影元素在满足差异化需求过程当中体现出的文化特性。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都需要通过不同的文化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观影者的现实需求,还要立足于国外电影观众的视角,构建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范围内的观影者都能认同中国文化规范,并以这种规范作为传播内容的判定依据,中国电影需要在正确处理文化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选择对应的文化传播策略,营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平台和电影情境。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产销模式,好莱坞电影从诞生伊始就确定了商业主义路线,并基于多元取材和营销推广体系探讨人性、娱乐、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21 世纪以来,美国电影公司也尝试对电影产品进行全球化营销,同时,他们与中国的合作非常密切,例如,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功夫熊猫》就是经典的中国文化作品,而成龙也在《功夫熊猫》的中文版作品当中担任配音演员。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中国电影产业不断与国际接轨,电影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基本要求,和其他大众传媒一样,进行传播渠道层面的调整。

(四)关注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指电影品牌中的特殊载体,例如,明星就是一种个人化的形象文化符号,在电影的品牌生态当中,明星被称为电影品牌的子品牌。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往往不会先去了解电影的剧情,而是通过电影的演员来选择是否要观看电影,特别是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语境之下,观影者对明星符号的消费已经成为商业电影营销的重点,很多电影的内容营销完全围绕个体形象展开,其目的在于发挥明星的作用,并完成受众的文化引导。电影演员的话语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形象符号在电影品牌中的应用也更加灵活,很多电影制作方会根据影片类型寻找合适的演员,让文化符号和电影品牌之间形成有效的商业互动,创造市场价值和品牌文化效果。中外合拍是当前环境下的一种新兴电影制作形式,是我国电影传播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它可以让西方观众了解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如《敢死队》中李连杰呈现的中国硬汉。

除去人物文化符号之外,题材文化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需要对题材进行解码,创作出东西方都能理解的文化产品,才能让西方人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正如李安导演的作品当中经常出现太极拳、毛笔字、中国烹饪等传统文化内容一样,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要展现的民族元素。

三、结语

从国产电影品牌的内在属性来看,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需要凭借其内在本质展现文化特征,让电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受众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拓宽文化交流维度,让多层次的文化碰撞丰富电影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化胸怀的中国电影作品。

猜你喜欢
跨文化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谁远谁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16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