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矿山企业打造行业影响力文化品牌研究

2022-10-31 14:28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首钢矿业矿山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以下简称“矿业公司”)始建于1959年,是首钢重要的原料基地,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采矿、选矿为主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运输物流产业、矿山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特大型现代化矿山企业。在岗职工近8000人。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中国矿山行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十三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典范组织、北京市书香企业等荣誉称号。2021年成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全国冶金矿山行业第一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传承、发扬首钢精神、矿山传统,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践,在“四大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独具特色的“铁源文化”落地、融入、促进,催生了“无人驾驶”“二马攻坚”“铁路提速”“百元选厂”“住厂为家”五种精神,成为新时期矿山传统的践行样板。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铁源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五条路径,为企业文化落地深植提供了方法论和实施指南。从而,“铁源文化”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更创出了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一、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文化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一)传承首钢精神和矿山传统的需要

走过百余年的首钢、六十余年的矿山,是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孕育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以及“艰苦奋斗、严格管理,自强不息、服务大局”的矿山传统,其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矿山人身体里流淌的鲜活血液。这些文化基因,根植于开发矿业、钢铁报国的生动实践,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企业特质,是几代矿山人共同的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是“铁源文化”的根和魂,是属于矿山人的文化自信,新时期更需弘扬、厚植。

(二)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匹配的需要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在首钢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要求下,提出第三次大发展目标,在发展原有矿产主业及相关产业基础上,大力开拓资源综合利用、运输物流等新产业,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正面临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文化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相承接,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用高质量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历史上,矿业公司在各领域深耕细作追求行业领先,具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和行业影响力。未来几年,矿业公司迈入转型发展新阶段,行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品牌形象,也是向“百年矿业”目标奋勇迈进、勇做行业引领者和推动者的必然选择。

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内涵和主要做法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坚持文化守正创新,在一系列新实践中,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事件、重大成就,挖掘、提纯文化内涵,上升为新时期“五种精神”,成为“矿山传统”的丰富,使文化源于实践、嵌入实践、推动实践,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探索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五条路径,通过文化挖掘提炼、建设实体阵地、孕育时代精神、培育先锋模范、融入制度建设等方式,推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使“铁源文化”迸发出时代力量,在行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实践中,矿业公司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入互促,催生新时期“五种精神”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在打造首钢战略性资源保障基地、资源型企业行业转型示范基地、区域性绿色综合运输物流基地、钢铁板块协同服务基地,发展矿产主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运输物流产业、相关产业过程中,推进文化落地,孕育、催生了“无人驾驶”“二马攻坚”“铁路提速”“百元选厂”“住厂为家”五种精神,成为新时期“矿山传统”的践行样板,使“铁源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建设高效智能矿山,孕育“无人驾驶”精神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全面启动智能矿山建设。组织实施了电机车无人驾驶、磨选流程一键启停、电磁站无人值守、泵站无人值守、运输道口远程集控、GK1机车遥控改造、搭建智能计量平台、建设“现场无人操作、一键经济启停”的建材产线等150多个项目,大幅释放了现场劳动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聚焦智能矿山建设,坚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成就了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硬科技,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打出了首钢品牌。

2014年,矿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在杏山铁矿投入运行,矿业公司井下运输率先进入无人时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三五”以来,以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马著为代表的技术团队深耕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经持续改进、技术提升,实现了现场无人驾驶、除装车环节以外的无人操控、自动卸车、自动控速、自主运行。经产品化封装,在国内同行推广。目前,已成功应用到中铝云铜、中国黄金、紫金矿业等十多个地采矿山,成为矿自信产业的主打产品。

在服务中铝云南普朗铜矿过程中,团队驻扎在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大山深处一年多,人均瘦了十来斤。他们自主研发国内首台65T电机车,联控国外高端卸载站,实现自主运行,使普朗矿无人驾驶运输系统跻身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雪域高原擦亮了首钢品牌,用行动诠释了“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2020年,研发团队再次征战西北边陲的金川集团龙首矿,全球首例实施了“5G+电机车无人驾驶”新技术。“无人驾驶”精神,成为新时期矿山人自强不息、永攀高峰的生动写照。通过内外项目的实施,锤炼了一支“精神硬、志气硬、技术硬、实力硬”的智能矿山建设团队,代表人物马著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首钢工匠”等。马著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2.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孕育“二马攻坚”精神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瞄准首钢城市综合服务商发展定位,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利用经过几十年生产堆存的废土石、尾矿砂等资源生产绿色建材。让堆存的“砂山石山”变成“金山银山”,再将其打造成“绿水青山”。充分体现矿业公司“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过程中,矿业公司大石河铁矿经历了第一条独立产线二马产线的先行先试。从零起步、全新领域,干部职工以产业“先行官”之志迎接挑战、积累经验。投产初期,干部职工吃住在车间,寸步不离护产、保产。一次处理压井事故时,为了抢进度,党员田大勇跳入大井中,手持水管清理堵塞淤泥,在他的感染下几名党员相继跳入淤泥中。大家说石河有了“王进喜”,体会到了“艰苦奋斗、服务大局”的矿山传统。也正是有了这种攻坚精神,二马打破了北方建材产线冬季不能生产的惯例,首创行业绿色资源、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排放、绿色发展的“五绿标准”。矿业公司领导班子到二马生产现场进行“致敬先行官,做强新产业”慰问。当年,“二马攻坚”精神写入公司职代会报告。职工说:“沉寂多年的采区又焕发了沸腾的青春。”

这种沸腾,不仅仅是产业的蓬勃,更是人心的凝聚。2021年初冬季生产期间,迁安地区先后两次经历了极寒天气,持续时间达20余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在这期间,大石河铁矿举全矿之力对二马、裴庄两条建材产线应急护航。全矿科级、职能以上人员全部取消休假,并分四班倒班上岗,对现场问题应急处置。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新产线不但经受住了考验,多项指标还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抗寒保产”成为石河人在新产业发展中践行“二马攻坚”精神的又一有力行动。大石河铁矿党委及时召开“抗寒保产”总结表彰会,总结了“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调研解题;担当实干、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同舟共济”的“抗寒保产”精神,丰富了“石河精神”的内涵。

几年时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从零起步产能突破千万吨级,市场遍布京津冀鲁长三角,打出“首钢建材”品牌。矿业公司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具实力的绿色建材供应商之一,成功转型城市综合服务商,成为中国矿山行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北京市三家建筑砂石绿色基地之一。这一过程中,“二马攻坚”精神,成为矿山人克服新产业发展道路上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也是矿山人在新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优良传统的生动践行。

3.攻坚运输物流产业,孕育“铁路提速”精神

近年来,受国家“公转铁”政策逐步落地、矿业公司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拉动,铁路运输运量大幅增加。但矿区铁路始建于1959年,运能不足的矛盾凸显。为此,矿业公司运输部全力推进提速工程。一方面,实施道口远程控制、一张图集中调度等智能运输,推进全域提速提效;另一方面,把“北区提速”作为转变作风的“练兵场”、文化养成的“试验田”,发动职工进行铁路治理大会战。在这场持续5个月时间、出动12000余人次的铁路大会战中,很多职工都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义务劳动,晒成了“小黑人”。一年时间,运输能力提升41.66%。运输部党委及时总结、表彰“铁路提速”精神。并以此为题材,自编自演了《铁路提速“大会战”》情景剧,在厂内连续举办九场企业文化展演活动,掀起了厂史教育和精神宣贯的高潮。“铁路提速”精神也在当年纳入公司职代会报告。

真切体会到“铁路提速”精神的力量。2021年以来,矿业公司运输部党委组建起宣讲团,以此来进一步凝聚共识。4月份,运输部又发动职工在孟家沟进行铁路削坡、线路改移攻坚战。300多名职工昼夜施工,手抬肩扛,最高降方2.17米,回移线路1300米,使困扰铁路多年的“拦路虎”一朝变坦途,上演了现实版的“愚公移山”。运输部党委召开孟家沟削坡工程表彰大会,授予百名职工“火车头奖章”荣誉称号,让“孟家沟削坡”精神激励、凝聚更多的职工。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十三五”末,运输运量突破5000万吨,较“十三五”初期增长80%。这一过程中,“铁路提速”精神,反映了矿山人在铁路运输产业发展过程中坚忍不拔、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实干、苦干,同样是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优良传统的生动践行。

4.精益求精强管理,孕育“百元选厂”精神

“十三五”伊始,国际铁矿石价格断崖式下跌,矿山行业步履维艰。在此情况下,矿业公司党委引导职工打破思想观念桎梏,从沿袭惯性、等待观望转变为知难而进、主动求变,艰苦奋斗降成本,精益管理寻对策。自2017年开始,实施了“百元选厂”三年降本增效工程(利用2017-2019三年时间,将大石河铁矿和水厂铁矿选矿加工成本降至100元以内),强筋骨、练内功、创效益。到2019年末,成功将两矿选矿加工成本降至100元以内,吨精成本降幅达18%,精矿粉制造成本从行业排名第八跃至第三。

矿业公司有大石河和水厂两个选矿厂,分别建成于1960年和1971年。受流程效率制约,固定成本费、设备维修费高一直是降成本的难点。但大规模的换代升级,成本投资巨大,且两矿承担着日常保高炉原料供应的重任,停产来大拆大改显然不可行。为此,矿业公司立足“向现场要课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引导全员参与成本战。建立起包括工序成本指标、成本要素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的“百元选厂”指标体系,通过细到人头的任务和指标,调动全体职工深入挖潜降成本。同时,梳理问题清单,制定了包括错峰经济用电、泵站无人值守等100余项管理和技改措施。这些降本目标,大到几元、小到几分,问题划定一项解决一项,“板上钉钉”“锱铢必较”,效益在一点一滴积累。激发了干部职工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的自我挖潜意识,干部职工锤炼了迎难而上的过硬作风,既能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紧日子”。“百元选厂”精神也让职工对“艰苦奋斗、严格管理”的矿山传统理解得更为深刻,“市场向好不懈怠、市场低迷不悲观、波折面前有定力”成为上下共识。

5.打赢“双线”战役,孕育“住厂为家”精神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矿业公司管辖着十几个基层厂矿,以及8个社区、9361户、近4万名驻矿职工和家属,既管生产又办社会的现实情况,让百里矿区变成了抗疫“战区”。疫情严重时期,矿业公司缺员一度达千人,多个重点车间、重点岗位面临生产瘫痪危险。在岗职工开启了“超常作战”模式,“四班”改“三班”,管理人员下班组,日夜鏖战保运转。600多名职工打包行李住进车间、班组休息室,住厂为家显担当。生活区,上演最美逆行。8个社区、12处防控卡口,基层单位从紧张的生产人员中抽调出100多名职工下沉,24小时风雨无阻轮流值守。同时,各基层单位、部门、各社区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3500余人次。在这场“双线战役”中,让矿山人对家的体会更深刻。职工住在班上,家中只剩下老人、孩子的,党组织定期派人去照顾。家里人外出采买不方便的,班上同事定期去送。在单位吃饭不方便的,工友自发结对子承包带饭。真正做到了各级组织送温暖,工友之间结对子,共渡难关见真情。抗疫保产彰显了矿山人的使命担当。面对疫情大考,全体矿山人展现出了“顾全大局、上下同心、雷厉风行、任劳任怨、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以上五种精神,都是从“艰苦奋斗、严格管理,自强不息、服务大局”的矿山传统中汲取养分,把矿业公司的优秀基因同当前的经营生产充分融合,让矿山传统从“过去时”变成“现在时”,看到“将来时”,通过新时期新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良传统不断丰富内涵,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

(二)搭建文化传承弘扬载体,形成新时期“五种路径”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在培育和践行“五种精神”过程中,探索出“铁源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五条路径,通过一年一个主题,使得文化牢牢嵌入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管理,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形成文化竞争优势,“铁源文化”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1.弘扬优良传统,形成基因认同

2014年开始,矿业公司将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2016年出版了159万字的《铁源记忆》丛书,还原了几代矿山人接续奋斗的图景。2017年,出版了52万字的《矿山工匠》,讲述了建矿以来45位一线工匠的故事。2018年,对“铁源文化”系统梳理,形成了“铁源文化”五大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出企业文化手册,摘录出60例经典历史故事,对“铁源文化”集中诠释。自编自导自演了“铁源记忆”大型历史剧,“铁源”故事搬上舞台,再现矿山60年沧桑巨变。矿业公司以寻根的方式,把原汁原味的历史故事以不同形式让新老职工体验感受矿山传统,形成了基因认同。

2.抓住关键要素,孕育时代精神

重大工程、重大事件、重大成就,是文化最好的强化剂。矿业公司在“十三五”时期一系列创新实践中,紧紧抓住这“三重”,不断挖掘、提纯文化内涵,上升为新时期的精神,成为“矿山传统”的丰富,使文化源于实践、嵌入实践、推动实践,形成良性循环。如“二马攻坚”精神,源自矿业公司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产业过程中,大石河铁矿职工在艰难创业过程中体现的攻坚克难、创新引领、深耕细作、志存高远精神状态和具体行动。矿业公司因势利导总结宣传,将“二马攻坚”精神写入职代会报告,并在大石河组织“致敬先行官,做强新产业”现场慰问活动,通过精神的总结、肯定、传播,引导职工进一步以产业“先行官”之志迎接挑战、积累经验,接连取得产业新突破。这一过程中,文化在传承、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中,内涵得以不断丰富提升。与此同时,矿业公司各基层单位也把握这一原则,不断对新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文化元素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提炼延伸,使文化进基层、进班组、进社区、进校园。如:大石河铁矿建成石河文化园,总结提炼了“担当实干、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石河精神”;水厂铁矿举办厂史展览;运输部在推进物流产业过程中,总结“北区提速精神”“建材发运精神”“孟家沟精神”,成为新时期“火车头精神”的生动实践;计控检验中心以“无人驾驶”精神为样本,凝练“精神硬、志气硬、技术硬、实力硬,共创硬科技”的智能矿山文化建设理念;矿山街委编撰出版《一枝一叶总关情——矿山街委发展历程》一书,充分展现矿区和谐家园建设的精神成果。这些文化举措成为推进“铁源文化”落地的有力载体,成为新时期企业文化精神传播的生动教材。

3.建设实体阵地,增强文化自信

对内打造文化实地阵地。2019年,为使“铁源文化”从无形走向有形、从抽象走向具体,让职工更能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矿业公司建成总体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文化馆,系统展示企业发展历程、转型升级成果、产品技术创新以及党建和思想文化。建成后,全体在职职工、部分退休职工、职工家属等万余人走进文化馆参观、开展主题活动。干部职工对公司的历史更加了解、对现状更加清晰、对未来发展更加期待。激起几代人对过去的美好追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加深的是对“铁源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文化馆已经成为矿业公司的厂史厂情宣贯基地、形势任务教育基地、多元主题培训基地、企业形象展示基地,也是“铁源文化”的一张“活名片”。

对外打造文化品牌基地。2020年,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矿业公司承办中国冶金矿山“弘扬工匠精神 推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论坛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百名冶金矿山同行齐聚矿山。矿业公司出版《“十三五”企业文化成果文集》,推广“铁源文化”创建与落地的经验,赢得专家及同行赞誉。2021年,瞄准建设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文化示范品牌,矿业公司对“铁源文化”创建、落地过程系统总结,进一步梳理“铁源文化”建设体系,建成大石河裴庄“首钢绿色建材”、杏山铁矿“首钢智能矿山”文化展示基地。矿业公司成为中国冶金矿山行业第一家、集团下属第一家授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的企业,“铁源文化”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培育先锋楷模,形成示范引领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与时俱进培育典型,重点在弘扬首钢精神、矿山传统,打造首矿人形象上下功夫。在智能矿山建设领域,挖掘矿山自动化专家马著带领团队攻克“井下电机车无人驾驶”的背后故事,马著电工出身、跨界成长的人物事迹先后被《首钢日报》《劳动午报》《首都建设报》“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在职工中树立了“坚持 认真 学习”的榜样。2021年初,矿业公司进一步完善马著创新工作室,将其打造成为智能矿山建设的研发基地、服务基地,矿自信产业的宣传基地,自动化信息化技术骨干人才的培训基地,群众创新成果的展示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2021年,10名工匠入选中矿协全新出版的《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一书,为行业内入选人员最多的单位,使矿业公司的工匠故事传播得更远。在此基础上,矿业公司以多种途径放大这些故事的效应。每年开展“矿山之星”“青年工匠”“优秀创新工作室”“优秀班组长”评选。每年开展“首钢人的故事”宣讲、“工匠之路”巡回宣讲、“首钢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几年来,共进行“首钢人的故事”各类宣讲500余人次,宣讲团队典型300余次,形成良好的群体效应。

5.文化融入制度,形成机制导向

矿业公司坚持文化导向,使其融入制度,让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生根、在岗位践行。近年来,在中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总体要求下,矿业公司注重工匠文化的培育、弘扬、落地,从体制机制建设、福利待遇保障等方面大胆实践,使得工匠型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建立三支人才队伍机制,打通工匠职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和技能操作三个系列形成“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发展体系。出台薪酬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择优评聘和薪酬激励,体现出技高者得、多劳者得。目前,每年有近20%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可评聘为主管师以上职务;近30%的职工可享受到薪酬晋升。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机制,“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创新文化在百里矿区扎根。创新工作室成为人才的集聚平台、技术的创新平台,每年完成课题300多项。建立大赛锤炼工匠机制,开展职工技能竞赛、青工技能精英赛,不仅仅是一赛决胜负,赛期持续一年,寓教于实践,着眼于共同进步,相当于培养工匠种子。实施员工成长积分制,注重积分制考评结果的运用,将职工个人积分与职工薪酬晋升、创优评先及个人职业成长紧密结合,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工匠行为养成。

通过上述五条路径的丰富和发展,矿业公司将“矿山传统”以及新时期“五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化于物,使“铁源文化”潜移默化走进职工中间,走向行业、社会,获得认可和肯定。

三、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效果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在实践中传承创新首钢精神、矿山传统,基于新实践总结新时期“五种精神”,并通过五条路径传承和弘扬企业文化,形成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过渡提升,使“铁源文化”在行业内创出了品牌、促进了生产、孕育了人才。

(一)管理效益显著,促推了企业经营发展

精神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实践孕育精神又促进精神落地。“十三五”时期,矿业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催生的“五种精神”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十三五”期间,矿业公司与“十二五”末相比,精矿粉制造成本降低22%,从行业第八挺进到第三;精矿粉实物劳产率提升36%,稳定在行业前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年产能提升近12倍;运输运量增长80%;相关产业社会市场收入增幅翻一番。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也有干部职工用心用情的艰苦付出,精神力量发挥着巨大推动力作用。

(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矿业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矿业公司先后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标杆单位、新中国70年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十三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典范组织、北京市书香企业等荣誉称号。近两年,通过承办中矿协现场交流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评审及揭牌会,矿业公司文化品牌获得专家高度认可和同行广泛赞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专家一致认为,“铁源文化”探索出了以责任担当为价值取向的管理模式,打造出了新时代精神实践的新样本,在国内企业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评价:“‘铁源文化’作为矿业公司60余年的代表性文化,可以概括为文化自觉的样本、发展增值的样本、持之以恒的样本、有效衔接的样本,建设方法借鉴意义强,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三)人才效益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人才

近几年,矿业公司累计获得首钢级以上科技、管理创新成果奖近百项,其中国家级创新成果4项。有16名职工被评为“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2名职工被评为“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10名职工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名职工成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4名职工成为“首钢工匠”。职工马著及其带领的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和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猜你喜欢
首钢矿业矿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白雪“水晶鞋”,激情“飞天”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繁忙的矿山
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