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娥
(东莞东长实业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460)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发复杂,中小企业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来应对挑战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发挥管理实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及时制定和实施风险防控对策,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以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内部控制是指为保护企业资金安全,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战略方针有效落实,推动经营活动高效进行,达成经营、战略发展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相关的措施及方法。控制的英文为Control,不仅是表示控制的意思,还具有调节、管理等含义。在汉语中,控制的内涵有检讨的意思,也就是检验事物的发展现状、规律等,以了解发展进程是否和预期相符。对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统一、固定的制度和规程,而是在企业管理、规划等程序中,应用内部控制方法、技术和原则,对相关政策实施和推进。
一是全面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对业务活动的全面管控,而不是局部监管,既控制会计、人事、资产等政策的执行情况,又要对各种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二是经常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单纯地在某个时间或阶段开展的内控活动,而是定期抽检和考核企业的管理职能、业务活动。三是关联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有一定的关联性,各项活动相互制约和依存,即某控制活动成功与否,决定了另一个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成果。而且,某种控制行为的构建,也影响着其他行为功能的强弱。四是潜在性。内部控制的行为和企业的业务、管理等活动,不存在明显的割裂关系,而是以“隐身者”的身份藏在其中。无论使用哪种管理手段,开展哪种业务,都存在潜在行为。
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要想达到既定目标,就要有效预防、控制各类风险,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手段。通过评估企业风险,强化对风险薄弱环节的管控,将风险防患于未然,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一方面,企业科学、高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借助业务、会计等部门的制度和报告,融合企业的财务、生产等部门及工作,使各部门的领导和员工协调与合作,发挥整体的作用,进而实现整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监督考核的实施,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工作业绩,再配以科学的奖罚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营效率。
对于企业而言,财产物资是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借助各种措施和方法,对资金的支出、收入和结余,物资的购置、领用、保管等活动实施监控,防止滥用、腐败等行为的出现,切实保障企业的物资和财产,防止丢失或浪费,增加企业的经济损失。
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需要依靠完整、有效的财会信息,查缺补漏,揭露弊端。要想确保财会信息的客观性,就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此才能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从总体上看,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强化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从当前来看,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大都不具备专业的内控管理知识,缺乏对内控理念、模式的了解,不重视其给企业带来的作用。因此,在设置相关制度与岗位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甚至个别企业安排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内控工作实施效果较差。这种情况下,既无法推行和开展内控工作,又限制了内控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同时,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和措施,一些中小企业在财务等级、财务监督等工作上频繁出现问题,内部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稳定发展。
受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即便有内控管理,也普遍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导致工作中相互推诿,影响工作结果。部分员工不按流程和制度工作,认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和配合,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通常会绕过内控制度,直接让负责人审批。这种情况下,只能按领导要求快速执行,没有时间考虑对错。在此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也不利于领导、员工遵守内控制度,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妨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通常是在企业领导层通过创业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思想,重视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于企业潜在的风险,缺少主动防范意识,且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差,进而削弱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在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和风险时通常会采取减员增效或盲目降低成本,导致进一步引发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此外,企业领导层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忽视预算工作,出现风险后只能事后管理,既无法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工作,又无法在市场经营模式的变化下,快速制定应对策略,影响决策的精准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内控工作是贯彻企业方针、策略的有效措施,涉及很多内容和环节。大型企业需要制度去规范,而中小企业往往存在内控活动不规范、操作手段比较灵活的现象,部分企业领导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随意性大,缺乏管控意识。例如,会计管理工作,由于未落实内控活动,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和体系,导致其出现手续不全、账目混乱等情况。虽然个别企业具备内控制度,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把制度置于一边,直接由管理层拍板决定。制度多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期间,较为常见的现象是信息沟通不顺畅。管理层在分配任务时一般会直接委派,影响信息交流的顺畅性;各部门缺失信息收集、传递程序,信息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既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又影响了管理层决策的制定;管理层主观意识强烈,向下级下达任务时,通常不会和任务的执行者交流,使任务内容缺乏共识,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损害企业利益;各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既无法共享信息,也无法精准的判断业务对企业的好处或坏处,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长远发展。
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相对比较简单,中小股东一般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导致其治理结构受到严重影响,增加经营、管理活动的道德风险,不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而且,中小企业通常不设置审计部门,个别企业也不会每年聘请机构(第三方)进行审计。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无法评价该工作的有效性,也无法基于业务模式,调整内控模式和措施,来约束企业的管理行为,满足战略发展需求,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主要表现为:监督、执行工作由同一人负责,盲目追求个人效益,自控能力不足等,出现管理层舞弊,内部员工失去工作兴趣和信心等一系列问题。
无论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一是管理层要深入学习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了解实施策略,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职能。二是成立内部控制小组,有效、全面的管控内部的业务和财务工作,加深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自觉配合相关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制度,结合时代的变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对内部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内部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切勿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同时,基于自身特色,建立组织架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合作和牵制。
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为推行内控工作,中小企业应构建优良的内控环境。一是明确董事会的主导地位,形成治理核心。二是建立健全董事会治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三是基于内控制度,全面开展决策、实施和监督等工作,实现全程、全员参与。四是严格控制重要、高风险的区域,确保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应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其中,优选最佳方案。具体工作中,还要综合考量成本效益,及内控工作的均衡性和效果,无论是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还是各机构的设置,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且相互制约和影响。五是内控制度不能始终维持原样,要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实时调整,在保证内部控制高效运作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一些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可能没有条件构建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但是,应具备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其也是企业内控工作的关键部分,包括预算、评估等,该机制的建立,应立足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一是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经营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识别潜在风险,并对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对于企业已经发生的业务,应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并了解市场动态,以便随时发现风险问题,及时采用有效举措进行规避,降低企业损失。当然,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要重点分析其成因和背景,及时总结经验,调整风险评估系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做好全面预算工作,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这是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的前提,也是确保该机制顺利推进的基础,只有精准、全面的预算工作,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三是分析风险的类型、危害程度,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方案,将风险危害降至最低,维护企业的效益。
内控活动贯穿企业的各环节和部门,需要中小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提高内控活动的规范性。一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性,严格按制度、流程规范经济业务。这样有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为企业决策的制定以及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提高财务控制的规范性,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各项财务活动,完善和优化控制制度,例如,清理制度、保管制度等,落实岗位职责,必要时轮岗控制。
为提高信息沟通的通畅性,中小企业应构建完善的内外部沟通机制,分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便于向上级、下级传达信息,充分发挥出信息沟通的效用。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负责人,要确保沟通活动的有序性。信息沟通期间,应全方位地收集内控信息,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各部门应明确分工,规定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的时间,将目标落实到每位员工,方便部门领导对工作进行协调。此外,还要制定完善的反欺诈机制,为举报不法行为的员工制定保护机制,这是帮助企业领导获取信息的关键措施;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信息及沟通系统,以更好地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
审计监督是中小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需要其强化审计监督职能,通过对审计监督手段进行优化,发现和解决内控问题。一是加强监管和审查,全面实施内控工作,对于工作中的缺陷,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其不只是形式主义。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要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分成日常监督及专项监督,前者负责关注新业务、业务流程的变化、重要岗位人才的流失等;后者应格外关注运营管理及关键环节。二是设立内审部门,设置单独的内审岗位,负责审计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等工作,保证内审的权威性。对于审计错误的行为,要追责到底,停止操作权限。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指导、审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确保内部控制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想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并不是短期内或一蹴而就就可以解决的。企业要不断摸索经验和调整策略,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内控环境,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推进内控工作开展,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