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雯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应积极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此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出实际效益,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良好落实。
首先,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环节,可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共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努力。通过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将风险影响降至最低,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财务部门属于预算管理办公室的关键部门,对于预算编制环节,应与其他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将最终的预算报告上报给董事会,在这一过程中,各部门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保证预算报告质量的同时,有助于形成发展合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再次,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水平。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均属于比较重要的管理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总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偏差,进而实现预算与绩效的共同提升。最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环节,国有企业可以将各项业务指标作为主要依据,科学配置各项资源,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防止管理层盲目决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往往是进行阶段性的全面预算编制,例如季度预算以及年度预算等,没有对后续年度情况加以考虑,编制出的预算目标不具备良好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目标基本上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没有与长期战略规划良好结合,影响了全面预算工作价值的发挥。另外,由于仅根据当年情况制定每年预算目标,没有与以往情况相结合,也没有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导致全面预算目标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业务与财务的良好融合,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但就当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而言,一些国有企业不具备较强的业财融合意识,即便应用了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却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很好地发挥出该模式的真正效益,例如,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管理理念、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实现良好融合,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企业没有构建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严重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
若想实现预算的良好执行,国有企业需要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预算工作存在偏差。一些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环节,将重点放在预算编制工作上,忽视了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出现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充分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包括:预算管理不具备严格的监控措施,未在实际业务中良好落实严谨的制度与标准化流程;没有重点进行预算执行效果的总结及反馈,未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的管控。上述情况的出现,对预算管理效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及严重的预算偏差,也使国有企业面临相应的经营风险。
一般而言,国有企业进行预算编制时,主要是以财务预算作为主要依据,而财务预算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是对企业以往经营成果的体现,无法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预测,以及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全面预算不够全面。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用上比较单一,通常应用的是增量预算,未对企业当前经营环境变化及未来发展进行充分考虑,最终编制出的预算目标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全面预算而言,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良好衔接,为更好地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促进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应保证各阶段预算工作的连续性。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将长期规划目标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并确定出各个阶段的短期预算目标。各预算期间目标确定时,应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相结合,主要是由于企业进行长期规划制定时,已经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考虑,通常情况下,会包含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因此,国有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目标制定时,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战略引导,确保各阶段的预算目标均存在一致的参考依据。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在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再开展预算工作。若想有效发挥出预算管理作用,国有企业应夯实工作基础,进行预算目标编制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与长期战略规划进行良好对接,并结合当前新形势综合分析,统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基于企业发展情况及战略规划下进行目标的确定,使预算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若想有效提升工作成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业财融合的重要价值,从思想层次上重视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发挥出自身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使员工形成良好的竞争与成本节约意识,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第二,强化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基于制度支撑,实现业财融合相关组织变革的良好实施,明确各部门预算管理的责任与职能,同时,结合先进的理论与体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制定出全面细致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保证预算考核工作的良好开展,形成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第三,将预算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个人,实现预算管理责任的全面覆盖,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统一监管,更好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质量。
国有企业若想强化预算控制,保证预算执行效果,应严格遵循各项制度流程开展实际工作,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战略与年度预算,进行全面预算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同时进行上报审批。实际进行全面预算核心指标制定时,应包含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利润总额,指标体系应贯穿于国有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第二,国有企业应按照自身战略规划总体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总体要求的全面落实,组织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所有部门均应进行本部门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随后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汇总,进行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进行上报审批。财务预算草案完成审批修改后,最终成为执行预算,各部门按照概预算执行各项工作。预算的执行以及调整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严肃性原则,确定出预算目标后,基本上不可以进行调整。如果出现重大变化不得不进行调整,需要向上级提出申请,获批后再针对性地做出调整。第三,国有企业应重点做好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工作,还应进行预算分析。对于预算考核评价工作而言,实际上是总结预算的完成情况,在预算分析工作开展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出整改方式,进一步优化预算工作。通过预算分析工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预算方案的反复对比,保证预算管理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国有企业可以选择的方法较多,例如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预算方法。无论是长期使用一种预算编制方法,还是进行预算编制方法的经常更换,均无法有效控制企业的预算支出,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各项政策,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中选择零基预算法,该方式不会受到以往数据的影响,主要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费用测算,并且,还有助于企业在当年按照市场形势进行新业务开发,在研发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中适用性较强。一些企业应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该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预算支出,有助于企业根据预算使用费用,更好地实现预算目标,在稳定性较强的企业中较为适用。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强化预算信息化建设。可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引入ERP 系统,并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第一,国有企业应加大对于ERP 系统的开发力度,进而提升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对于预算编制而言,存在较大的工作量,ERP 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各部门数据的集成处理,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展出预算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对ERP 系统进行合理利用,深入进行ERP 系统开发,减少工作人员的预算工作量,在该系统的应用下,获得差异分析报告,同时能够实现分层次分析,有助于预算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出现数据错误情况。第二,利用ERP 系统进行预算的调整与审批。预算管理工作执行效果,会受到预算调整的直接影响,预算调整工作应具备较强的严肃性,应在无法改变或不可预见问题出现后进行调整,防止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重看结果,而忽视分析工作,若预算目标未实现则进行处罚,实现则予以奖励,导致预算考评及奖惩机制效果不佳。预算考评工作不可以仅将重点放在结果上,还应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视为优化企业管理的主要途径,重视预算考评工作,在预算考评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自身管理加以优化,因此,国有企业应对自身预算考评及奖惩机制进行完善。首先,国有企业应保证考核指标的全面性,应涉及预算的各个方面,进而将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准确、全面地体现出来,精准判断预算管理工作,实际评价中,应选择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国有企业应对自身预算考评分析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对于考评工作而言,预算考核知识开端,而最主要的目标是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性予以解决,形成有效的管控方法。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应将考评结果与人员业绩紧密相连,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国有企业需要积极进行自身的转型发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全面预算管理开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提高预算站位,站在长远角度,保证预算编制的连续性;深化业财融合,健全管理体系;遵循制度流程,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信息化建设;完善预算考评及奖惩机制。通过以上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应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工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