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伟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篮球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
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中国北京获得第24 届冬奥会举办权,再次与奥运结缘。北京也成为“双奥之城”,成为世界第一座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为了能够在2022 北京冬奥会上创造好成绩,国内外运动员都在积极备战,许多项目的测试赛也得到了如火如荼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项目分配上,夏季奥运会项目强,冬季奥运项目弱;冬季项目中,冰上项目强,雪上项目弱。为建设体育强国,解决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足缺项和弱项,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的高山滑雪项目一直是我国的弱势项目,参赛成绩不佳。2018年,我国奥运代表团只有孔凡影、张洋铭两人出战了韩国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仅获得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比赛第55名和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第69 名。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全面参赛”的重要指示,在体育强国建设和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大背景下,探寻400m跑项目运动员跨项高山滑雪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的可行性,缩短运动员成才周期,提高我国高山滑雪项目的参赛成绩。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成功的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前提条件。而跨项选材则是具有一定或较高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跨入其他项目进行训练和比赛,学习国内外成功的跨项经验,缩短重大比赛的备战周期,降低训练成本,促使我国运动员在新兴奥运项目和基础薄弱的冬季奥运项目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王大卫认为,“转项成才现象”是指运动员改变多年训练的运动项目,转入新的运动项目后取得优异成绩的现象。王金灿认为,跨项是指运动员先前从在专业队训练某一项目1 年以上或在业余队训练2 年以上,又转入其他项目进行训练和比赛的情况。田麦久等人将运动员从一个运动项目转到另一个运动项目进行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的模式,称为跨项选材训练。黎涌明对国外跨项选材概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跨项选材是运动员为了从新项目中获得更好的成功机会,而从一个运动项目跨入另一个新的运动项目的过程。
跨项选材的一般规律是运动员多年训练某一运动项目,在这一项目上具有较好的训练基础,尤其是身体素质基础,并具备这个项目的竞技能力特点。根据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特点和获胜规律,在原练项目的同项群中寻找转练项目,要求两个项目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项群项目间竞技能力结构与特征的相似性,使得运动员转项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项目的特点,更容易获得好的运动成绩。
郭丹从13 岁开始专业轮滑训练,主要训练公路轮滑10000m 积分项目,15 岁便获得轮滑亚锦赛的冠军,22岁获得世锦赛金牌,2014年打破速度轮滑500m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场地赛中滑出42s成绩的女子运动员。2015年,25岁的郭丹开始转项,进行速度滑冰训练。2016年,在全国冬运会5000m竞赛中获得第6名。2017年,在亚洲冬季运动会上以8min47s50的成绩取得集体出发第六名,也因为这个成绩获得了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在平昌冬奥会的项目中获得8min33s90的成绩,提升了近15s,进步明显。
宫金杰在上小学时就开始每天和父亲一起跑步,参加过吉林省的田径运动会,获得跳远第一名、百米第二名。进入吉林省体校后,宫金杰一开始是短跑运动员,到了16 岁时才转项开始练习自行车,凭借着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她先后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团体竞速赛中获得了中国首枚场地自行车奥运金牌。
加拿大女子速滑和自行车运动员克拉拉·休斯的参赛经历特别丰富,参加过3 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她最初训练的运动项目是公路自行车,在1996年亚特兰大举办的第26届奥运会上获得2枚铜牌。转项为速度滑冰后,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获得5000m 速度滑冰铜牌,2006 年都灵冬奥会夺得5000m 速度滑冰金牌,2010年冬奥会夺得5000m速度滑冰铜牌。
国内外跨项选材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证明了运动员跨专项选材的可行性。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跨项选材不仅是选拔优秀人才的新途径,而且是运动员追求成功的新选择。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获得的运动成绩最终都要归结于运动员在一次次训练中所储备的竞技能力并在比赛时表现出来,竞技能力由体能、技术、战术、运动智能和心理组成,并以不同的形式和功能综合作用于专项竞技运动的过程中。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比赛时独自在雪道上滑行,没有运动员进行同场竞技,在比赛中较少受对手影响,所获得的比赛成绩是个人竞技能力的体现。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运动员必须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根据项群训练理论,高山滑雪运动员的体能在整体竞技能力中占主要地位,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特征就是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通过整个全程。因此,体能在高山滑雪运动竞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能是重大赛事的入场券,体能储备是挑战极限的基础。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的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发展水平。3个因素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每个因素的发展水平都影响着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提升。
2.1.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在与内在的形状特征。经研究我国优秀高山滑雪男子运动员的身高为177.11±3.86cm,体重为73.83±8.61kg,下肢长101.82±3.73cm,小腿长加足高为50.80±3.38cm,肩宽为39.86±2.44cm,骨盆宽为28.74±1.86cm;优秀女子运动员的身高为166.45±4.27cm,体重为62.28±5.62kg,下肢长95.53±3.07cm,小腿长加足高为46.29±2.93cm,肩宽为35.83±2.60cm,骨盆宽为28.07±1.90cm。我国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身高较高,下肢较长,大腿相比来说较短,小腿较长,臀部肌肉发达并上提,身体肌肉发育较好,充实度较高,骨盆较宽,身体强壮,营养状况良好,上下肢左右肌力平衡。
2.1.2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骨骼肌系统:骨骼肌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是骨骼肌收缩活动来完成的。高山滑雪运动员骨骼和肌肉发育比较好,肌肉中白肌纤维百分比较高,四肢和身体左右两部分的肌肉含量基本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左右肌肉含量均衡。世界优秀超级大回转项目、大回转项目和回转项目的运动员转弯时,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电活动都几乎达到了最大值,说明世界优秀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时下肢肌肉群和核心肌肉群的参与程度大。高山滑雪项目技术动作结构复杂,不仅需要下肢支撑,还需要随身体的移动,转移重心,转弯时变换支撑腿。因此,高山滑雪运动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腿部肌肉力量,还需要躯干周边的肌肉力量以保持核心稳定性。核心肌群是运动员在整个运动链上的中间环节,在运动中起着传导力的作用,高山滑雪运动员需要保持躯干的稳定,在滑行和转弯时要求重心平稳,以减少滑行中的阻力,提高速度。血液系统:由于高山滑雪需要在特定海拔高度的高山上进行,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要高于普通人,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载氧能力,提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与转运能力以及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保持和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快于周期耐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高山滑雪运动员安静时心率一般较低,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世界优秀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可达201.7±20 次/min。神经系统:高山滑雪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快、强度大,以适应高速滑行过程中多变的环境。能量代谢系统:高山滑雪比赛一般持续45~150s,在这种强度下会有90s左右超过90%的最大摄氧量,大回转比赛中运动员的需氧量是最大摄氧量的120%~160%,回转比赛需氧量为200%的最大摄氧量。因此,在高山滑雪比赛中65%的能量是由无氧氧化供能。糖酵解供能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是导致运动员疲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山滑雪运动员需要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
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下肢和躯干周围核心区域的肌肉较为发达;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高,血液的携氧、载氧能力强;基础心率较普通运动员高,安静时心率出现窦性徐缓现象,最大心率较高,心力贮备强,能适应高强度的运动负荷;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快、强度大;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最大摄氧量水平高,同时也需要不错的有氧代谢能力。
2.1.3 运动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依据不同体育运动的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在启动和转弯阶段需要具备较好的快速力量,来使运动员迅速做出动作。在运动员转弯时大腿肌肉离心收缩持续时间是向心收缩的2 倍以上,并且强度更大,在完整的发力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全世界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下肢离心力量较强,强度高于一般运动员。耐力素质是指机体能够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主要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世界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比赛中完成技术动作时肌肉工作强度较大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供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要求较高。高山滑雪运动员对于有氧耐力的要求较低,但有氧耐力是运动员的基础,在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减缓疲劳产生,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果和滑行技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速度素质在高山滑雪项目中体现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山滑雪技术动作的综合能力。高山滑雪作为周期竞速类项目,动作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技术动作完成得快慢,位移速度决定运动员雪上滑行速度,反应速度决定运动员对于信号刺激反应快慢以及对于特殊环境的反应快慢。柔韧素质就是肢体和关节朝不同方向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和韧带组织的伸展能力。为了在比赛中做出各种技术动作,关节和韧带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是非常重要的。周期竞速类项目对于技术动作质量的要求极为严格,而柔韧素质是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等技术性比赛中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和关键。灵敏素质是在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大回转和超大回转等比赛中,雪道上会有雪包,即呈波浪形起伏的地形,场地凹凸不平,在这种场地进行转弯时,若采用伸膝转弯技术,会产生反向作用力,把身体抛向空中,而采用屈膝转弯技术就有吸收反作用力的作用,再结合雪杖的点杖,避免身体上下起伏,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这就需要运动员根据场地的不同,调整技术动作,运动员身体的灵敏性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协调素质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协同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良好的协调性有助于运动员在大脑皮层的相关中心之间快速建立临时联系,更快地塑造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更高质量地掌握运动技巧;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有助于运动员完成同样的练习动作节省能量的消耗;有助于预防身体损伤的发生。
高山滑雪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素质主要表现为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耐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无氧耐力;速度素质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全身协调能力、下肢和髋关节的柔韧性都对高山滑雪项目有着重要作用。
运动技术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掌握和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山滑雪是一项由高山向低处快速滑行的雪上运动项目,动作技术看似简单易做,只需双腿屈曲支撑,但实际上对技术动作的精细程度要求很高,动作结构复杂,一个滑行中的转弯动作就包括身体的前后、左右运动,身体旋转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同时借助滑雪杖的杖点和滑雪板的形变来减少阻力、加快速度和连续转弯。战术指运动员在竞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达到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主要表现为体能的合理分配,尽可能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运动员心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期望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为国争光,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激励运动员坚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同时,出色的意志品质是运动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出色的意志品质有助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甚至超常发挥。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则需要具备体育运动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并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运用。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田径中的走、跑、跳、投是各种运动的基础。400m 跑作为径赛中距离最长的短跑类项目,主要以无氧耐力供能为主。400m跑项目运动员通过连续的跑动以尽可能快的平均速度通过全程,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因此400m 跑项目依据项群训练理论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运动员体能在竞技能力中占主导地位。在比赛中,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同,400m跑项目属于可测量类项目,运动员自身所表现的竞技能力水平,尤其是体能的发展水平对于比赛成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3.1.1 身体形态
400m 跑运动员的肌肉发达成束状,下肢较长,尤其是小腿长,体脂含量低,踝关节围度细,跟腱长而弹性大。400m跑项目运动员需要较高的身高,身材较高的运动员以其较大的步幅来获得优势,在保持同样速度时比身高低者步频低,降低肌肉工作的负荷强度,节省体能的消耗。在100m项目中,因其全程距离较短,身高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很多矮个子运动员也能依靠很快的步频来取得很好的成绩,如苏炳添在2022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个站上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但在距离较长的400m跑项目中,运动员身高所带来的后程优势就会表现出来。
3.1.2 身体机能
骨骼肌系统:400m 跑属于田径短跑类项目,需要运动员短时间内跑出很快的速度,运动员肌肉中白肌纤维占比高且肥大,左右肢体肌肉发展程度均衡,臀部肌肉发达且上提。心血管、血液和呼吸系统:400m 跑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明显低于普通人,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减少安静状态时机体的能量消耗;人体的最大摄氧量与最大心输出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是最大摄氧量及400m跑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运动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以及血液和肌肉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数量等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神经系统:400m跑项目运动员神经传导过程速度快、神经冲动的强度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能量代谢系统:400m跑运动员运动中能量主要是由无氧代谢供给,比赛开始后的前60m左右,主要由磷酸原代谢系统提供能量,此后主要由糖酵解代谢系统提供动力。虽然糖酵解系统的能量供能速率低于磷酸原系统,但其能量供给时间却远远长于磷酸原系统,是400m 跑的主要能量来源。提高肌糖原无氧糖酵解的能力,是提高400m 跑成绩的关键因素,但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能力的培养也应引起重视。有氧能力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消除乳酸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3.1.3 运动素质
力量素质:400m 跑项目在起跑时,运动员双手迅速地推离地面,双脚蹬离起跑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快速力量(爆发力)。起跑后的加速阶段、途中跑阶段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运动员需要高强度紧张地收缩肌肉来完成周期性跑步,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力量耐力。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下肢、臀部和核心力量。耐力素质:为了在高速运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技术动作,运动员需要较高的无氧耐力。ATP-CP 供能系统在10s 内就几乎全部耗竭,为维持高强度运动对ATP 的需求,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合成肌肉收缩所需的ATP。产生的乳酸破坏体内的酸碱平衡,破坏内环境稳态,最终导致疲劳产生,需要依靠无氧耐力来支撑全程和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速度素质:在起跑技术中,运动员需要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对发令枪声作出较快的反应,迅速蹬离起跑器,进入加速阶段。在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中,运动员需要更快的移动速度,主要反映在运动频率上,使周期性的腿部蹬伸跑步动作尽可能缩短时间。柔韧素质:400m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快慢还取决于下肢肌肉力量的大小、肢体的长度、腿部和髋关节的柔韧性。运动员需要较好的髋关节柔韧性以及下肢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协调性:400m跑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协调能力来使技术动作更快形成动力定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减少额外能量消耗,提高肌肉收缩速度。
400m跑项目的运动技术分为由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400m跑整个全程都是在进行周期性的跑动,运动员的技能能力主要体现在跑步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和经济性。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技术动作稳定性是提高跑步经济性的重要手段。战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合理安排400m 跑的体能分配,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速度,最大化地减少体能的消耗。心理和智能特征则体现在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讲求实效、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高山滑雪和400m 跑同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两个项目在身体素质的要求、竞技能力的侧重和运动成绩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从400m 跑项目转向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具有高山滑雪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优势,两个项目对于竞技能力特征的结构具有相似的要求,因为竞技能力结构具有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子能力之间的互相补偿,同项群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的共通性使得跨项选材更适用于具有相似竞技能力结构的同项群选材。高山滑雪和400m跑项目都鲜明展现出速度型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身高较高,身材匀称,腿长,小腿长,腿部、臀部和腰腹部肌肉发达,肌肉中白肌纤维占比高,神经冲动的强度大传导速度快,能量供应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运动素质方面表现为较好的快速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无氧耐力、动作速度、全身协调能力、下肢和髋关节的柔韧性。两个项目技术动作都看似简单,容易发展,实际上重视动作精细程度,强调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动作节奏的一致性;重视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与实效性,强调体能与关键技术的紧密结合。战术能力体现在高山滑雪和400m 跑项目每次比赛体能的安排。心理能力体现在比赛中速度感、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比赛中注意力的集中。高山滑雪和400m 赛跑都属于可测量类项目。在可测量的项目中,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少,计时准确,比赛裁决公平,比赛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因此,高山滑雪和400m跑项目运动员所需要的竞技能力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是400m 跑运动员跨项高山滑雪后竞技能力正向迁移的基础。
通过对高山滑雪和400m 跑项目在竞技能力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个项目有高度的相似性。两个项目都同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在比赛成绩的评定方面都属于可测量类项目,体能对两个项目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动员身形匀称,下肢和核心肌肉发达,无氧代谢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在运动素质方面,高山滑雪和400m跑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快速力量、力量耐力、无氧耐力、全身协调能力、下肢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因此,从400m赛跑和高山滑雪项目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来看,两个项目具有很高的共通性,为国内高山滑雪项目跨项选材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