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支撑结构与应然路径

2022-10-31 13:57潮洛蒙李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建构创设意义

潮洛蒙 李洋

(1.内蒙古医科大学体育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2.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体育课堂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讨论体育课堂与体育素养的实践时,当前的核心观点集中于寻求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评价模式的调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讨论鲜有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将体育课堂与学生体育素养联系在一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支撑结构的讨论是极有必要的。体育课堂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支撑结构才能建构起体育素养,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尝试引入美国人类学学者苏珊教授的情境创设、意义建构与反思深化的三维理论,从情境创设、意义建构与反思深化3 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对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应然路径进行一系列探究。

1 情境创设、体验体悟与意义建构:体育素养培养的支撑结构

课程论学者施瓦布认为,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三者构成教学元素的主体。日本学者柴田学松认为,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材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成分。美国人类学学者苏珊教授关注教育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学生、环境与教材等元素,对学生进行素养的培养时,则需要情景、体验与意义等三元结构相匹配,而学生体育素养的实现,则与这三者有直接关联。

1.1 情境创设是体育素养培养的前提

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是教学实现的重要构成与操作方式,由于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中包含学生礼仪、角色、技术的学习,通常根据课程的需要,创设一系列的角色定位或作出外界环境的提前假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情境学习作为学生知识与技术学习的重要辅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与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要分支,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礼仪、角色与技术往往是融合于一体的,更加侧重于身体化,强调建立内在的知识联系。一般情况下,通常会将技术体系置于复杂的情境之中,让教学在游戏和比赛情境中进行运用与提高,通过技术的外显化处理,回归到内隐之中。而情境的设置往往是灵活而具体的,为了让学生对身体动作与技能有更深入的体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技术学习提供意义生成与反思的保障条件。众所周知,意义建构的前提是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否则,意义生成则无法实现。换言之,学生身心对情境的体验才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因此,只有情境的创设才能将意义生成,将学生的身心体验调动起来。

1.2 身体体验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媒介

身体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体验中形成的,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通常由身体体验生成,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学。学生的身体素养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课程体验与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素养主要由身体体验而生成,其生成往往是由外而内的。通常情况下,符合教学的运动项目将会作为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运动技术的传授,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技术的内在规律,也将运动项目文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运动技能中感受到文化的价值。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个人演练、集体项目与团体对抗等一系列的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文化的整体。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元素也便成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对于技术的教学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各种技术虽然各具特点,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技术的教学直指的是个体生命,能唤醒个体生命的内在驱动,在体育教学情境的支撑下,学生以体育技术技能为核心,在与同伴、群体展开各种互动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身体的体验与情感认知。

1.3 意义生成是体育素养培养的中坚因素

意义生成是心理学、符号学、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运动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性知识而存在,通常是以一系列基本动作融合在一起构成,学生通过技术的学习、提高与运用,从而参与到体育技术相关的各种社会情境中,实现其情感、态度、健康认知以及思想品德的影响,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重要意义。而体育教学要义的核心以及体育素养的核心则均是通过意义生成而体现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便是控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者发现世界、认同世界、再建世界的建构主义。在一定的时空下,建构意义往往是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素养的培养,通常由技术的传授或传递而发生,学生在运动技术的体验、探究与思考以及试错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意义,而这诸多意义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结果,学生的这种自我建构的过程也便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

2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生成的应然路径

在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大教育观的国家号召下,体育教学也紧随国家政策与号召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结合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诸多探讨。对于大学生而言,结合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内在结构,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突出情境创设与体育项目的融合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社会文化情境而实现的,人的所知、所想与所思都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发展而来的,认知往往发生在外在世界之中,而非发生在与外界分离的内心之中。同时,教学论提醒人们,情境与教学的关系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与教学的契合。受技术论传统教学的影响,诸多体育教学在教学实施之初,便在强化技术的传授,而对教学情境则有所淡化。然而,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教学情境带来的身体体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情境是极为必要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设战术实战的学习情境,可以说是通用的手段与方法。从学习的基础上来看,单一的技术学习难以创设情境,而在具有结构化与内在联系实战中才能真正理解技术,掌握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则需要结合所教的运动项目与学习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

2.2 重视运动技术的身体体验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产生于情境之中,而认知的内化则产生于身体体验。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关照下,教学可以理解为身体、环境与认知相结合的合成,更加强调身体的体验。研究表明,体育教育生成的一个内在核心点以切身体悟的方式而得来。脱离具身认知的体育,体育素养则无法生成,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运动能力的生成是以运动体验为基础的,而这些体验又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图式与不同环境相融合,在大脑中形成镜像。显然,在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所带来的身体体验是极为必要的。或者说,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的互动过程,是较为关键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技术有所理解,形成个体认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活动性、反思性与合作性等教学形式,使身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身体的认知与体验。

2.3 强化运动技术下的意义建构

通常,意义建构形成,个体对身体运动的理解便上升到了一个内在化的过程,更加愿意自觉地进行运动,形成人们常说的自主运动,养成运动习惯。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为学生运动技术学习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运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督导与纠错,让学生参与学习。其中,意义的建构往往是源于教师技术教学的高阶段,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进度与目标的达成,教师要进行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技术体验后的身体体验分享,使学生从身心双方面获得技术的体验,同时体育教师要以技术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目标学习的达成。教师在学生学习一定的技术体验之后,开始为学生们设立“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通常包括背景剖析、身体体验、体验分享、规律总结、意义建构等环节。学生在进行身体体验的过程中,往往会体悟到体育教学的意义建构,理解体育教学的精神、规则意识以及意志力的形成等。

3 结语

人的全部现实生活是由知识所建构的,这是重要的事实。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所获得的意义,由体育课程的内容所建构。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下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变革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应更好地将体育知识或运动技术的意义传达给学生,使体育课程变成丰富学生人生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建构创设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有意义的一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