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2-10-31 13:15:51贾亦帅马凯董之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7期
关键词:篮球思政思想

贾亦帅 马凯 董之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 北京 100083)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课程思政理念的出现,引起了体育界学者的热议。早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强调“德智皆寄于体”。篮球场上队员默契的团队配合,卓越的战术执行力以及不到比赛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都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挖掘篮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改革将其中的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把体育课堂打造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

1 课程思政与篮球教学的契合

1.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辩证统一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经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程反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单纯的灌输性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只做到了知识传授,而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各个课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多的是价值引领。

虽然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需要加以区分,以防在实践中出现偏差。想要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就要避免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不能让学生把专业课程当成换了皮的思政课,这将会极大影响学生的上课热情。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制加入进专业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内容在遵循专业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引导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德育课程,主要支撑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因而在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对学生全覆盖,学生受益面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明确二者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完成目标,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优势

高校公共体育课承载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全面发展的重任,它所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在校学生,更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肩负着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梦想责任的人才。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单看重个人的工作能力,更看重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优秀的社会适应力等综合素质。篮球运动最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且其中的思想政治资源丰厚,对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临场判断力、反应能力等都有积极影响。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领悟思想政治知识的含义,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贯彻,从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篮球运动中展现的民族精神

2.1 民族精神

1891年,篮球起源于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成为世界十大球类运动之一。在国际赛场上,篮球代表着国家形象和民族荣誉,中国已经在锦标赛以及世界杯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不放弃、不言败的民族精神和钢铁意志。

2.2 展现中国力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篮球文化与中国文化开始慢慢结合,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现已经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文化。篮球作为中国外交的软实力,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世界性的体育比赛中,篮球比赛的排名也变得愈加重要,中国篮球在1994年第12届世锦赛上首次进入前八,并在2008年奥运会上与此届奥运会第二名西班牙队战入加时,虽最终憾负,但这场比赛,中国队打出了血性,在中国不擅长的运动项目中,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3 篮球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3.1 培养团队精神,展现个人价值

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运动员首要的原则就是要服从,服从集体的利益,运动员的每一个小的行为都代表着集体和单位等,集体和单位的利益是第一位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强调每个人的相互依存的观点,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相反,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主义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和组织价值相结合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价值。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NBA的个人奖项中,最能证明自己的奖项并不是得分王,而是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让球队战绩变好,将队友变强的同时,还能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的球员才能获得此奖项。团队精神必须要在团队成员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表现自己个性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每个人的特长得到发挥才能充满激情,这是团队获取胜利的集体动力。在篮球场上一起发挥个性,团结拼搏,一起取得胜利,一起承担失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3.2 养成顽强拼搏精神,增强争先意识

体育之大效足以强意志,可养成“夫力拔山,气盖世”“不斩楼兰誓不还”的拼搏精神。篮球场上总是上演着绝地逆转以及带伤上阵赢得比赛的故事,这些情况的发生不是侥幸,而是这些运动员有着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2004 年12 月10 日,火箭队迎战马刺队,在比赛结束前1min2s 火箭队落后10 分,当时场上观众已经陆续退场,认为已经没有希望,然而在最后时刻火箭球员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在队友的帮助下,仅用35s的时间狂砍13分,带领球队取得胜利。篮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竞争意味的项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观看经典的篮球比赛,使学生感受到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让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增强争先意识。

3.3 加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强调分数的竞技观念的灌输,更多地倡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精神的感悟。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篮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变性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高校学生学习压力大,限制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篮球运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篮球场上不同性格的学生都会进行交流,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另外,篮球是一项创造性的运动,每个人在场上的风格都不一样,篮球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需要学生自行判断,通过观察与分析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篮球场上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每个队伍、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篮球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对能力有着巨大优势。通过枯燥的练习过程,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激情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情绪控制力、坚强的意志力等。比赛胜利时,学会胜而不骄,失败时学会败而不馁。每次比赛与练习后的个人总结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4 树立规则意识,约束自身行为

规则意识的形成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要让学生遵守规则,必须让学生准确判断是非标准。体育课上,教师要对违规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学生根据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能有效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在篮球场上,规则就如同法律,裁判就是球场上的法官,约束着学生的场上行为。对篮球规则的学习是学生进行比赛前的必备条件,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比赛秩序,让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理性,约束好自身行为,养成自我控制力。凡是比赛,在场上一定避免不了裁判的误判,毕竟不管是人,还是机器,都会出现错误判断。当学生面对误判时,教师要去引导学生保持理智,对裁判的尊重更是对自身修养的体现。失去理智,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3.5 体现职业素养,培养执行力

篮球不仅是个人技术的比拼,还是团队间的比赛,战术间的博弈,篮球比赛中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都是因为有着精妙的战术,团队间绝妙的配合。这就需要篮球队员有着极好的团队意识以及战术执行力。要求学生积极地对待战术安排,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体现出职业素养,毕竟战术安排的执行,需要场上的5名队员都做不同的事情,一名球员跑错战术,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同时,战术会根据对手的变化而改变,对学生的临场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有积极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学业中或工作中面对各种任务都能够雷厉风行,展现卓越的执行力。

4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篮球教学的路径

4.1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应成为第一步。在篮球教学的内容中,应做好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结合。如今,严重制约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研究出合理科学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实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备条件。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忘育人初心。各高校应对体育教师进行集中思想政治教育,将部分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引入体育课程思政教改团队。这些思政教师通过旁听篮球教学课,与体育教师及时探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给学生。体育教师也将篮球的知识内容讲解给思政教师。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更利于在篮球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4.2 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2013 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搬上网络,选课人数直线上升,高校公共篮球课基本每周只有一次课程,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就需要进行线上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通过互联网来搜索、整合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自主选择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制定教学内容。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高校迅速建立起了线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直播课、视频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无法返校的学生进行体育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如今,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式是篮球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线上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回放,能让学生反复学习。观看篮球视频课中激动人心的比赛与绝妙的技术展示,对学生来说是缓解焦虑情绪的一种方法。线上篮球教学视频课的建设也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发挥出篮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学生塑造积极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3 以校园篮球文化熏陶学生

根据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良好的兴趣和热烈的氛围对于体育爱好者的吸引力往往胜过运动项目自身的乐趣。因此,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都不能忽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要想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并做到润物细无声,校园的篮球文化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每个高校都有属于自身的校园篮球文化,从校园有篮球场地开始,篮球文化就开始逐渐蔓延。例如,球场上学生为了团队胜利,所展现的顽强拼搏精神,就能够感染场边观看的学生,并且篮球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在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时,也能促进和他人的相互协作,接受运动的熏陶。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有序开展校园篮球比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2017年AUBA决赛中,特别召回毕业多年的校友重返校园,穿上当年的战袍进行友谊赛。赛前主持人一一介绍这些校友的毕业院系时,看台上学弟学妹震耳欢呼,这是一种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承。

目前,高校开展篮球比赛一般是学校或学院之间的比赛,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参与。只有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篮球比赛带来的魅力才是课程思政融入篮球教学的重点。深圳大学创立“篮球网络约战”系统,让大学生利用线上系统进行交流和预约比赛,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正式的比赛氛围。效仿这一系统,将校园篮球赛事常态化,成为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的底蕴。

4.4 完善顶层设计,制度保障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学校要在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主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工作。首先,高校应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设计与未来发展规划中,为课程思政的积极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其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将思政教师与各学科教师集合,通过培训、演讲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认同感,优化课程设置,保证课程思政质量。最后,构建评价机制,高校设立实验班,对实验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知识纳入实验班师生的考评体系中,安排研究团队成员不定期进行试听,及时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并研究相应措施。

5 结语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体育课程应身先士卒,高校篮球课中思政元素丰富,但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篮球教学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等,使学生学到体育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篮球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50
篮球
幼儿100(2018年13期)2018-05-11 05: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