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大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化,顺势而为,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善用大思政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谓大思政,是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又称“三全育人”,是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提倡德育优先;是教育主体系统对教育对象系统施加的全过程与全方位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系统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实践过程。
大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整个高校教育全局视野里,并把它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在目标内容上更为明确和丰富,主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由传统的只关注人的思想问题到关注人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问题,还关注大学生就业、生活等实际问题,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眼界和视野,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涵。
大思政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高校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统一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框架之内,并在各个环节上加紧落实。高校形成了以党委领导的党政工团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系统;协调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各个环节及其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和奖罚激励制度,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落到教育、管理、服务等实处,形成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系统的长效协同育人系统机制。
大思政是育人系统工程,需要人、财、物资源系统的整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教育,它不仅要解决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上的问题,还要解决人们心理、情感和现实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辅导员、党团等专职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难以完成的。大思政就要求高校的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学科资源的整合就要求高校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融合发展,形成大思政教育主体资源的集合,形成大思政队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足,大思政育人格局还未形成,大思政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大思政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成为高校是否真正树立大思政观的首要问题。从目前来看,高校在处理这二者关系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中心地位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对大思政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从实质上下功夫,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出现变相压减课时,在思想政治专职教师的配备上刻意压缩,许多高校思想政治专职教师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所谓全过程育人,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系统都担负着育人的任务;所谓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内外、课内外、网络内外的系统资源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大思政系统运行机制。全部教育资源不能系统地整合。当然也表现在某些管理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仅停留在口头上,投向高校担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人员、物资、经费不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部门和各专业教学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许多二级学院的领导和专业教师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团、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专业教师无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思政所需要的大队伍系统还未建成。
当前高校大思政所要求的师生良好互动机制还未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错误倾向是沿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重视教师主体地位及其功能,但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把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知识的强制灌输和技术技能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个人心理、情感、需求等主体价值的关照和理解;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教师的“独脚戏”;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种错误倾向就是把“以人为本”单纯理解为“以学生为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服务活动,师生关系异化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异化的师生关系下,许多教师担心学生评价不好,也担心因为管理学生招来麻烦。这种情形长此以往会消磨教师的教学激情,工作兴趣锐减,部分人甚至会产生焦虑情绪,有逃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冲动,严重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以上两种对师生关系认识的错误倾向,严重地影响着师与生良好互动机制的形成,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予以纠正。
大思政要求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领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观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树立大思政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工作的首要工作。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中心地位。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其他工作都是“育人”的组成部分,任何工作都应该为育人服务;在“育人”目标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因此,要求高校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心地位的观念。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良好互动机制的形成。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就要坚持大思政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双主体地位和价值,根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人”“师生关系不平等”观念,防止师生关系异化。一方面要重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也要尊重和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教育,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价值。另一方面,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身心实际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同时激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学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现他教和自教的统一,从而建构起以师生平等关系为依托的师生良好互动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大思政要求全校“一盘棋”,上下齐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核心目标。
1.形成协同育人系统工作机制。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思政协同育人系统工作机制是当前高校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大思政格局形成的根本。为此,要积极整合全校育人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孤军奋战,而是高校各部门和各课程系统共同的职责,所有在校教师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一行为,而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校紧密合作、相互嵌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协同系统机制,为大思政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2.整合育人系统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形成协同育人系统效应。各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通过对专业史的梳理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形成教书、科研、社会服务等大思政育人长效系统机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变强制灌输为启发教育,推动大思政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地位。高校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堂,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及时学习、领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入课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地启发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积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增添符合时代、反映世情、国情和校情,以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科学理论和人文知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从绿色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海洋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政治文化养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之,要挖掘鲜活的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占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高校营造出人人教育、人人受教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实现大思政育人目的。
3.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一是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此要密切关注网络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传播;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加强大学生思想的网络教育,构筑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空间。二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三是整合学校教育实践资源,建立高校长效实践系统育人机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心智和才干。
大思政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为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夯实大思政队伍组织。学校要经常开展全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教育,并形成制度化。特别要加强学校党政工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培育。通过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培育,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理想信念,夯实其育人的思想品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