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静怡
2000年,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相约星期五》,开我国职场类综艺节目之先河。2010年,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为观众开创了职场类综艺的全新视角。此类节目不仅呈现求职者的求职过程,还着重挖掘求职者个人特性及工作中的波折经历,收视率一路高涨。此后,一系列职场类综艺相继涌现,但由于无法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大多昙花一现。
模式固化。2000年至今,我国的职场类综艺节目基本沿用“演播厅里的求职现场”这一理念,将社会生活中线下的求职场景置于封闭的演播厅之中,求职者与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进行对话。演播厅有限的空间压缩了层级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职场矛盾被凝结、激化。该模式赋予节目戏剧冲突,培养出了一批固定观众,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节目流程及场景固化,求职者形象脸谱化、同质化严重。2010年后,线上线下涌现出大量同类型综艺节目,观众注意力被稀释,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收视率一路走低。
成员配置单一。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成员配置受其“求职”定位的限制,往往固化为“1+X+N”模式:一档节目配备一个主持人、数位企业家以及多个求职者。其中,只有主持人或极个别企业家具备公众属性,具有引发舆论关注的职业特点,而绝大多数求职者为素人,自身缺乏话题度,难以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热议,对综艺节目的宣传与推广造成先天阻碍。
缺失互动板块。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多为线上录制,互动路径回转于主持人、企业家、求职者三者之间。观众无法与节目中的任何一方进行互动交流,始终位于第三视角,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一次性情境消解受众期待。传统职场类综艺往往呈现一次性情境消费,即每位求职者仅仅登台一次,自我展示的空间过窄、时长过短,其形象不可避免走向片面化,且该类综艺未跟进求职者后续工作状态,求职者是否如实获得企业家承诺的薪资待遇,是否贡献自我的职业价值,均存在不确定性。碎片化的形象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情感需要,难以培植观众持久的观看期待。
议题与时代脱轨。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一味围绕“求职”进行叙事,与其他社会议题脱轨。“疫情期间求职者面临的职业困境”“女性在职场面临的挑战与抉择”等话题,在《职来职往》等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中鲜少出现。职场类综艺中呈现的社会矛盾未能被深掘,节目缺乏触动情感的深度与传播的广度。
2019年,腾讯视频推出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2020年推出第二季。前两季均着眼于律政行业,主要记录律师的实习生活。2021年11月9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播出,此次节目组在行业选择上做出重大调整,拍摄对象由律师转向医生。该节目共播出10期(每期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及10期加更。截至2022年2月21日,该节目豆瓣评分7.6分,总播放量超15亿次。热度与口碑一路走高,与《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的创新模式密不可分。
一个空间,两大场景。《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突破了传统职场类综艺“演播厅求职”的场景,引入以往在恋爱综艺中使用的“真人秀+演播室观察”模式。在“真人秀”现场,医学实习生需展现出真实的工作状态;在“演播室”中,七位观察员对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个人特质进行探讨。
“真人秀”与“演播室”两个现场存在两套评分系统。“真人秀”中的上级领导需对实习生进行考核评分,而“演播室”的观察员也需要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优劣判断。因其评判标准的差异,两项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在模拟门诊考核中,实习生高尚耐心调解了一对母女的家庭矛盾,观察员认为高尚关爱病患,给予他高度评价。但上级医生仅为高尚打出79分,此举令观察员极为不解。副主任医师董樑解释:“你(高尚)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调解对方的家庭矛盾,心内科的具体疾病相关的问题,你一句都没有问。”双重评分系统的结果,反映出经验、性格不同带来的个人职业理念的差异,引发受众对自我职业观的审视与思考。
星素结合,嘉宾角色多样。如上文所述,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成员固化,一般由“一个主持人、数个企业家以及多个求职者”组成,而《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则采用了“星素结合”的模式,即由素人实习生参与真人秀录制,明星或主持人参与“演播室观察”环节的录制。
其中,“演播室”的观察员中存在特质鲜明的角色分配。七位观察员性格、角色、定位各不相同:陶勇是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周深与毛不易既是歌手又曾经接受过专业的医疗训练,具备“明星+医疗”的双重属性。易立竞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胡海泉身兼歌手、总裁数职,其社会身份贴合“领导”的社会形象。观察员的定位契合“医疗”与“求职”两大核心,他们对节目中出现的诸多医疗话题、职场规则的讨论与评判具备权威性,更易令观众信服。
同时,素人医学实习生的年龄、学习层次、临床经验、科研经历各不相同。浙江大学博士后与沈阳医学院研究生、医学世家的传承者与毫无临床经验的实习生被放置在统一的标准之下,供观察员及观众评判考虑。其自身具备的社会差异性为节目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多样的人物设置也为受众提供了更丰富的代入体验。
困境机制,淘汰策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开场就罗列了素人实习生所面对的诸多困难:缺乏临床经验、笔试成绩低、培训医生严格、职业特殊性限制试错机会,并且每期节目呈现一项考核内容:第一期考核临床实践,第二期考核标准化病人门诊问诊,第三期考核手术辅助……考核结果与实习进程密切相关,成绩最末者将被留级或淘汰。考核项目的多层级设置,将实习进程切分为多个节点明晰的板块,激烈严苛的考核成为节目的核心冲突。节目的节奏十分紧凑,受众直观地认识到实习生在每个环节面临的阻碍,并且对其产生强烈的观看期待。
先抑后扬的困境策略能极大地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困境又与现实职场中存在的诸多情景相吻合,例如被誉为“科研天才”的博士后刘畅,在临床实操时手足无措、委屈落泪,学术经验尚浅的冯琛却稳如泰山。这一场景真实折射了职场中广泛存在的“学历与实践能力不匹配”的矛盾。节目通过展现刘畅失落、崩溃、自我调整直至重拾信心的过程,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更从实用主义的角度为同样囿于此类困境的职场人提供了情绪指导与解决方案。
综艺节目的娱乐性与社会生活的严肃性两相调和,拓展了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对职场困境的反思和感悟也触及了职场类综艺深层的人文意义。
线上线下互联,延续节目生命力。素人医学生每次登场身旁都会标注出其个人的微博账号,此举有助于打通线上线下互联渠道,增强受众参与度。节目播出期间,素人实习生发布微博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私人的心路历程与公开的节目内容形成共鸣磁场。受众突破节目本身的限制,自主地、选择性地深入了解实习生,延伸自我情感脉络,对节目产生持久期待。
节目完结后,观众期待看到综艺中的友好情谊在现实中延续。实习生们的交流互动打破了真人秀的“第四面墙”,消解了台本编排的生硬痕迹,受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嘉宾之间真挚的友谊,在虚拟情境中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嘉宾们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无形之中也为该节目打造了良好口碑。
“养成+竞技+观察”三重模式结合。以往的职场类综艺节目往往只是简单呈现“竞技”部分,例如《非你莫属》中,求职者需要通过展现自我来获得企业家的青睐,而企业家也需要通过优厚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在“竞技”的基础上,则引入了“养成”与“观察”元素。
“养成”原指由娱乐公司打造,以“培养”“陪伴成长”为诉求点,贩卖自己真实的人生成长过程,使粉丝诉诸于自身“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付出时间、资金、情感来制造的一类明星的手段。节目组将其简化,挪用至综艺节目的情境中,赋予观众“类养成”体验。初出茅庐的医学实习生经过严苛的考核、学习,一步步成长为合格的外科医生,由弱到强、从无到有,与偶像“养成”过程遥相呼应。观众既是观察者也是医学实习生成长的陪伴者,“望子成龙”的欲望集中投射到实习生身上,直至他们突破重重阻碍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才得以释然。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存在双重“观察”模式,一是以观察员为主体的“屏内观察”;二是以观众为主体的“屏外观察”。在第二种模式中,观察员由主体转换为客体,与“真人秀”共同构成“被观察景观”。屏内观察得出的观点引导屏外观察结论的取向,一次观察的情绪渲染着二次观察的情感。观众在获得表象的情感体验后回头审视自己,站在第三视角对素人实习生乃至自我的求职观、生命观进行再一次思辨,从而对自我产生新的认知。
“竞技”“养成”“观察”三重模式的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综艺的模式桎梏,赋予受众新鲜感与亲切感。偶像生产方式的挪用,为后续节目模式的再创造开辟了新思路。
情节性叙事,增添戏剧张力。医生的职业节奏较为明晰,《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采取“职业节奏带领节目节奏”的方式,安排医学实习生在各个科室轮转。由门诊到住院部,再到急诊部,实习生们不断遭遇困难、不断解决困难,遵循“生疏—学习—失败—再学习—成功”的情节化逻辑进行叙事。在层出不穷的矛盾之中,观众的情绪持续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感更为强烈。
节目中呈现的医患关系,同样彰显出鲜明的故事性。第三期节目中,实习生张洽接收了一名独自入院的22岁女病患。因开颅手术需要剃光头发,女病患感到难过暗自落泪,但张洽并不为所动。主任医师教导他:“医学和人文的关系非常密切,需要跟人打交道,所以这个方面你是否需要进一步去改进?”张洽对此自我思索一番,此后对女病患的态度大为缓和,女病患也表现出了对张洽的支持与信赖。出院当天,女病患一直在病房中等待张洽,张洽却因手术错过了与她会面的机会。两人的身影在医院走廊上隔空交错,病患的期待无果,医生的奔赴落空,令观众怅然若失。
张洽对待女病患的礼貌与冷静,反映出其个人内向、克己的性格特点。观众透过张洽行为的变化,窥探到其内心情感的转变,获得窥私欲的满足。阴差阳错的戏剧化情节与“罗曼蒂克式”的镜头语言,极大增添了这一场景的戏剧张力。医患之间情感的自然流露,弱化了传统综艺节目过重的脚本痕迹,增添了记录的真实性与观众的代入感。
紧跟时代,融入社会议题。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众对医疗卫生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经尖锐的医患矛盾有所缓和,但各类伤医案件仍然层出不穷。《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观察员之一的陶勇,就曾遭受过病人的打击报复,后脑勺、胳膊等多处被砍伤。案件发生后,陶勇常常以“伤医案受害者”的代言人形象出现,活跃于公众视野,时刻提醒大众医生也需要得到保护。在节目中,陶勇积极为社会公众解读医学知识,培养健康理念,宣扬良好医患关系。周深问他:“医生是不是会忍不住把自己的情绪跟病患绑在一起?”陶勇回答:“不知不觉是会这样的,因为其实理性才是刻意的,感性是天然的。”陶勇彰显出专业、温和、关切病患的职业形象,使观众直观感受到医生的辛劳与隐秘的苦楚,从而对医生多一分体察,多一分理解。此举在后疫情时代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采用“娱乐传播+健康传播”的方式,将从前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医疗与娱乐融合在一起。通过温情化而非说教式的呈现,缓和医患关系,弘扬社会正能量,回应了娱乐表层之下深蕴的人文诉求。
此外,第二现场的观察员会就医学实习生的某些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引发社会议题的讨论。第一期观察员探讨了“可以比上司先吃饭吗?”这一职场礼仪问题;第二期谢旭超的“职场emo”引发了观察员们对社会焦虑问题的探讨。谈到“是选择让临终的亲人没有痛苦的离开,还是进行有创救治”时,孟非眼中含泪吐露过往。综艺节目上真实的情感流露触动人心,生死存亡的终极命题诱发观众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我国职场类综艺节目至今发展已有20余年,其中不乏《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优秀热播节目。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的社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多数职场类综艺未能跟随时代风潮,节目模式固化,观众逐渐流失。《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紧扣时代脉搏,采用“真人秀+演播室观察”模式,引用“竞技+养成+观察”三重概念,突破了传统职场类综艺节目的桎梏,拓宽了受众群体,加固了与观众的情感联结。在疫情冲击之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必然会进一步变化,职场类综艺节目亟需突破原有的录制形式与人员架构,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之中寻找到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