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平(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畜牧兽医工作站)
仔猪主要是指从出生长至30千克左右的猪,这阶段仔猪的生理特点是不耐低温、消化功能不完善、生长发育迅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较低等,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而仔猪腹泻就是养殖场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致病因素多且为交互感染,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均可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三类因素。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母猪因素、仔猪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因素等。
1.传染性仔猪腹泻。
(1)病毒感染。常见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病毒均可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仔猪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温度低导致易发病,同时多伴随细菌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可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猪。其中,仔猪易感性最强,14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环境寒冷的条件下,发病率显著提升,临床兽医诊断可发现,仔猪消化道病变程度最高。病猪感染后可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呕吐、排稀便且恶臭气味严重。仔猪愈后表现为显著的生长发育不良症状。随着仔猪生长,病毒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会逐渐降低。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患病猪精神不振,不愿走动,采食量大大减少,临床症状以呕吐和严重腹泻为主,粪便多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的稀便。病仔猪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较为相似,但临床症状较轻且缓和,发病速度慢,猪流行性腹泻引起的腹泻无季节性,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或在腹泻时伴发呕吐。
(2)细菌感染。一旦仔猪肠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数量过多会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大肠杆菌病是仔猪最为常见的腹泻疾病之一,仔猪在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会,排黄色稀粪,腥臭,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下痢、排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粪便。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仔猪腹泻分为黄痢和白痢。仔猪黄痢属于早发性大肠杆菌病,高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仔猪白痢属于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是仔猪副伤寒,患病仔猪出现高烧、皮肤出现紫斑、肠炎、粪便异味、生长停滞等现象。魏氏梭菌主要有A、B、C、D、E、F6个血清型,其中C型魏氏梭菌危害最大,引起仔猪红痢,多发生于7日龄内,以排红色稀粪和肠黏膜坏死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
(3)寄生虫性因素。球虫、蛔虫、线虫、猪密螺旋体、隐孢子虫等寄生虫都可引起仔猪腹泻,寄生虫主要通过释放毒素酶损伤肠道绒毛,引起肠道绒毛的损伤和吸收功能不全发生炎症反应最终发生腹泻。
2.非传染性仔猪腹泻。
(1)母猪因素。母体健康状况对初生仔猪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母乳的品质好坏对哺乳仔猪胃肠道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母猪生产前摄入过量精料或过肥时,会导致母乳中蛋白、脂肪含量过高,胃肠道发育不全的仔猪不能够完全消化而导致腹泻。哺乳期内的母猪日粮更换以及患病也会导致乳汁的成分构成和性状出现变化,仔猪无法消化母乳而引起腹泻;母猪因初产或年老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甚至无乳,初乳不足导致仔猪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仔猪的发育,增加患病的概率。母猪气血不足也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乳汁品质下降,乳猪吃后会出现拉稀现象。
(2)仔猪因素。仔猪日龄小,一方面,消化道功能发育不成熟,消化机能不健全且未建立微生物体系平衡。乳汁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脂肪、乳蛋白、碳水化合物等,易消化吸收,仔猪断奶后摄入的日粮主要营养组成包括淀粉、动植物蛋白等。断奶后的仔猪短期内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肠道无法消化吸收日粮中的大量的非淀粉多糖和抗营养因子等物质,导致日粮消化吸收率低。大量未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进入大肠区域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提供养分,促使其大量滋生,最终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仔猪死亡。另一方面,新生仔猪自身免疫机能不完善。断奶是一种高度的应激行为,会严重影响仔猪的免疫力和机体内分泌,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仔猪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从而出现腹泻症状。
(3)环境因素。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也可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猪舍卫生不达标,粪便不及时清理,为细菌病毒的生长及传播提供温床,增加仔猪患病率。圈舍阴冷潮湿或高温高湿等容易造成仔猪腹泻,舍内昼夜温差过大,可导致腹泻率上升25%~30%。饲养管理差,气候突变、贼风入侵和保温不及时,仔猪饮用不洁的水,均可造成仔猪着凉、感冒,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乘机大量繁殖致使仔猪腹泻。
(4)营养因素。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各类消化酶分泌量低且酶活性差。例如,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低。因此,一旦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现象,进而引发仔猪腹泻。另外,日粮中粗纤维、矿物质等营养素含量过高也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及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出现腹泻。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过敏原易引起肠道过敏,导致肠绒毛受损,造成腹泻。
(5) 应激反应。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均会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例如,与母猪分开饲养、断奶、并窝、轰赶等会导致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会造成仔猪采食量下降,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仔猪腹泻。应激还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受到抑制。
1.传染性仔猪腹泻的防治方法。防治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通过加强对仔猪的生物安全防控和疫苗免疫注射。在母猪配种前做好病毒性传染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病立即隔离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扩散。
细菌性腹泻的预防措施是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做好消毒,减少细菌感染。治疗措施是采用抗生素治疗,可选用沙星类药物、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
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措施是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方案并严格执行。驱虫时选用高效、安全、广谱的驱虫药进行寄生虫的驱除。
2.非传染性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1)加强母猪的科学饲养。配种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母猪的疫苗接种工作,减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母猪妊娠期间,工作人员应做好母猪的营养供应工作,从而保证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母猪分娩前,工作人员还应做好产房及接产工具的消毒工作,减少母猪产后炎症的发生,防止发生母猪乳房炎。哺乳期母猪应根据所带仔猪数量配给饲喂量,合理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获得充足的奶水,不可突然改变哺乳母猪的日粮。
(2)做好仔猪保健工作。母猪分娩后1周产生的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物质。仔猪出生后,工作人员应立即使用干净的毛巾将仔猪体表、口、鼻等部位的黏液擦净。同时帮助仔猪固定母猪乳头,使仔猪尽快摄入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必须给仔猪提供足够的洁净水,防止仔猪喝污水或尿液而引起腹泻,根据仔猪实际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日粮中各类营养素配比,同时还可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仔猪开食应饲喂开口料,开食完成换保育料,断奶前应进行人工补饲,训练吃食,防止断奶产生的应激性腹泻。
(3)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按照标准化猪场的建设要求,合理布局产房、保育舍、母猪舍等,建立配套消毒设施,圈舍要干净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定期对栏舍和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母猪产前要对栏舍、保温箱进行全面消毒,在秋末至早春阶段要做好保温工作,保证饮水清洁充足。尽可能减少应激反应,使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进行保健,提高仔猪机体的免疫力。
仔猪腹泻发病率高、传播迅速且病因复杂,即使治愈也会影响仔猪后期的生长发育,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仔猪腹泻的致病因素较多,发生腹泻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详细分析致病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在仔猪日常管理中做到科学饲养,严格执行防疫和消毒制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科学配比的仔猪饲料,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