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先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2021年,是笔者倍感振奋的一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省南阳市,对家乡做好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给予殷殷嘱托。12月,笔者又作为代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亲身感受文艺新征程的波澜壮阔,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决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文艺创新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书画艺术工作者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踊跃投身抗击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等党和国家重要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展现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历史使命,践行了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神圣职责,在时代的洪流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2020年9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文艺扶贫慰问活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送去精神力量,在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展现文艺的魅力。作为身处新时代、新征程的书画艺术工作者,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在文艺创作的始终,提高文艺作品的原创力,增强文艺作品的思想深度,真正创造出有思想、有内涵、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精品力作向世界宣传推介中国的优秀文化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指明了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笔者认为,作为书画艺术工作者,就要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书法艺术和文字分不开,在从文字书写升华为艺术表达的过程中,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和道德,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更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融通政府层面、社团协会层面、画廊与经纪机构层面、艺术家与艺术品爱好者层面、专家教授学术界层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层面、文化和教育单位层面、基层社区层面,以及国内外推介展览等层面,整合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宏观规划,进一步完善规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利用和挖掘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影响的文化艺术产业。例如山东青州书画与收藏产业的发展,浙江浦江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画之乡与古建筑、旅游的整合,河南省镇平县传统玉文化产业的提升,这些都属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无疑与政府的大力助推息息相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艺术家、专家学者和艺术珍品进学校、下基层活动,进一步普及中华文化艺术知识,提升国人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兴趣,弘扬光大中国文化事业,助推书画市场等文化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殷切希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激情、斗志和干劲。这些年来,少数年轻书画创作者之所以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在于把不准时代脉搏,不能承担时代使命,没有聆听时代声音,回答不好时代课题。作为文艺工作者,应当静下心来,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投身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肩负历史责任、展现历史担当。文艺要塑“心”,书画要造“魂”。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当今世界纷繁扰攘,人心浮躁,诱惑太多。如何养德修艺、创造精品力作,是对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考验。只有心在文中、不忘初心,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惑、不因得失所困,才能在作品中写出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储备,深入社会、贴近生活,体验百姓生活里的酸甜苦辣,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储备,真正把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精粹作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如此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厚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