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全球毒品流行趋势

2022-10-28 07:01赵云丽沈保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5期
关键词:氯胺酮可卡因消耗量

任 航,赵云丽,原 帅,向 平,沈保华

(1.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3;2.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毒品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全球毒品滥用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毒品滥用日益严重,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UNODC)发布的《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World Drug Report 2021)显示,2020年约有2.75亿人吸毒,相比2010年增加了22%,且吸毒人员的年龄正在逐步趋向年轻化。因此,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监测、遏制毒品犯罪。继血液、尿液、头发、唾液等传统生物检材之后,欧洲毒品和毒瘾监测中心(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EMCDDA)于2018年提出可以采用污水流行病学(Wastewater-Based Epidemiology,WBE)进行毒品监测,以完善对毒品滥用趋势的评估。

WBE最初由美国环境科学家DAUGHTON于2001年提出,ZUCCAO等在2005年首次将其应用于监测意大利的可卡因消费情况。该方法是基于人群消费某种物质后经人体代谢排出体外,由污水收集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再通过测定污水中药物母体或代谢产物的水平来推算出该种药物的人均消耗量。随着WBE在禁毒领域的不断发展,已经从最初对传统毒品的滥用监测,延伸到对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NPS)的滥用监测。

近几年的《世界毒品报告》中已参考部分相关国家的WBE毒品监测研究结果,且大部分WBE监测结果与《世界毒品报告》反映一致。这表明基于WBE的毒情评估能够有效提供准确、持续、真实的毒品消耗量信息,可以更加经济、便捷、实时地监测毒情,以弥补传统方法的时间滞后性、数据局限性等缺陷。在我国,WBE毒品监测已成为当前禁毒领域的“黑科技”,作为毒情形势评估和禁毒工作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WBE作为一项新型毒品监测技术,已在许多国家的相关实验室展开研究和应用。现已有相关文章阐述了如监测目标物的稳定性、采样频率、消耗量的合理推算(校正因子)、人口的合理估算、下水道中可能存在的倾倒现象,以及在我国的应用评估等内容,但尚无基于WBE的全球毒品流行趋势分析。本文拟参考国内外WBE的相关研究,对国际上基于WBE监测毒品消费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全球传统毒品(包括可卡因、甲基苯丙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大麻、氯胺酮)和NPS的流行情况,为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全球毒品消费情况、国家有效实施毒品监管提供参考。

1 WBE监测毒品的主要研究内容

WBE方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分析目标物的选择、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毒品消耗量推算等。

1.1 分析目标物的选择

由于毒品经人体使用后会以原体或代谢物形式排出,因此可选择的分析目标物主要分为两种:原体和代谢物。除了根据实践需求和当地毒品流行性进行选择外,理想的分析目标物需满足以下条件:(1)仅为人体使用后排泄所产生,而非微生物等其他变化产生;(2)主要代谢途径为尿液代谢,并确保在稀释后的污水中得以检出;(3)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4)可量化;(5)对污水中存在的颗粒物或滤纸亲和力较低。目前,常见传统毒品中应用较为成熟(如甲基苯丙胺、苯丙胺、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等)的通常选择其原体作为分析目标物,而可卡因、大麻等则选择其代谢物苯甲酰爱康宁(benzoylecgonine,BZE)和四氢大麻酸(11-nor-9-carboxy-Δ-tetrahydrocannabinol,THC-COOH)作为分析目标物。NPS由于种类繁多且使用者有限,人们对其代谢分布情况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且污水中复杂基质和大量稀释过程使得污水中NPS含量进一步降低,因此其分析目标物的选择还有待研究。

1.2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样品采集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常见的采样方式分为非连续采样和连续采样。非连续采样包括比例采样、抓取采样方式等,比例采样方式又分为时间比例、体积比例和流量比例采样。连续采样则分为流量比例连续采样和衡量连续比例采样。其中较为科学的采样方式为流量比例连续采样,可以依据流量大小进行采样,对各个子样本按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样品。样品合理保存主要考虑在采集、运输、保存过程中分析目标物在样品中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影响污水样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pH值、微生物量和悬浮颗粒物等。

1.3 样品前处理及检测

污水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痕量、基质复杂、干扰众多,通常会采用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等方法对污水中的目标物进行浓缩富集。在检测方面,由于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噪声消除能力和检测稳定性等优点,成为目前污水中毒品检测的主要方法。此外,微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Micro-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icro-LC-MS/MS)、超高效超临界流体色谱与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SFC-MS/MS)等方法也有应用。另外,采用高分辨质谱仪(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可实现大范围筛选,辅助寻找污水中的潜在未知目标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检测工具。

1.4 毒品消耗量推算

利用污水中毒品的分析目标物含量,根据进水流量和采样点服务人口数量,结合该毒品人体代谢的校正因子推算出该采样点的人均消耗量,通常以每千人日均毒品消耗量(毫克/天/1 000人)为单位。其中,校正因子和人口统计是毒品消耗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校正因子需要依据毒品及其代谢情况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和使用。由于人口存在流动性,导致人口普查、污水厂登记人口等传统的人口估算统计方法存在一定误差,科学、准确的人口标志物仍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中。

2 WBE监测毒品在全球的应用情况

WBE虽然早在2001年就已提出,但应用于毒品监测仍相对较晚。2005年,ZUCCATO等率先对意大利污水中可卡因进行分析。随后,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士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实验室陆续各自开展研究,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相关单位也在同时进行WBE毒品监测研究。至今,WBE毒品监测研究已拓展到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研究覆盖的区域从特定地点(学校、医院、监狱)到城市和乡镇、再到国家甚至国际规模。表1列出自2013年以来报告的全球各国WBE毒品监测研究,总结近些年来在全球应用WBE毒品监测的具体情况。

表 利用 监测毒品消费的全球部分应用情况( — 年)1WBE20132021

2.1 欧洲

欧洲作为进行WBE毒品监测研究最早也是最多的地区,全球约60%的研究都在欧洲进行。实施WBE的欧洲研究机构包括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University Jaume I)、意大利马里奥内格里药理研究所(Mario Negri Institute fo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RCCS)、斯洛伐克理工大学(Slova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等。除了应用WBE对毒品消费进行监测外,也有机构针对WBE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误差来源展开了相关研究。如意大利IRCCS的CASTIGLIONI等首次对污水分析步骤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探索;克罗地亚Rudjer Boskovic研究所(Rudjer Boskovic Institute)的SENTA等针对污水中生物标志物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随后IRCCS的CRACIALOR等对苯丙胺、甲基苯丙胺、MDMA和四氢大麻酸的校正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改进;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RAMIN等首次提出描述生物标志物转化动力学的温度依赖性方程,并量化了温度对消耗量计算的影响等,这些研究都为WBE的合理实施和毒品消耗量估算奠定了基础。

为便于比较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的毒品消费情况,2010年建立了首个欧洲范围的WBE毒品研究合作组织SCORE(Sewage analysis CORe Group Europe),其研究主旨是进一步开发WBE毒品监测,使其成为监测人类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创新性补充工具。2010年3月,SCORE首次进行欧洲范围内的11个国家的研究,包括19个城市的21个污水厂,并在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分析评估和互校练习,对参与SCORE合作组织研究成员的WBE毒品监测实施程序进行规范和统一。现如今,全球已有37个国家(包括有120个城市的143个污水厂)加入SCORE合作组织。SCORE合作组织成员每年从世界各地城市收集污水样本,其主要成员有意大利米兰IRCCS研究所、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瑞士联邦水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新西兰KWR机构(Watercycle Research Institute)、挪威水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for Water Research)、比 利 时 安 特 卫 普 大 学(University of Antwerp)、英国巴斯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自SCORE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已与EMCDDA、UNODC等组织展开相关合作。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2 北美洲

北美洲最早实施WBE毒品监测的国家是美国。尽管使用WBE来估计社区非法药物使用的基本思路起源于美国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但在美国首次应用是在200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BANTA-GREEN等对美国俄勒冈州96个地区污水中的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和MDMA进行监测。随后,纽约卫生部(Wadsworth Center,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莫瑞州立大学(Murray State University)等实验室陆续开展污水中毒品的相关监测。2020年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首次报道了污水中有关合成阿片类、合成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类NPS在美国4个地区的监测情况。2010年,加拿大特伦特大学(Trent University)首次报道了加拿大有关WBE毒品监测研究,METCALFE等应用WBE估算加拿大3个城市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可卡因和MDMA的消费情况。此后参与加拿大WBE毒品监测研究的机构还有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等。

2.3 大洋洲

WBE毒品监测在大洋洲地区最早应用的国家是澳大利亚,2011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Chang Chen团队首次报道了WBE在澳大利亚的应用,监测可卡因、MDMA和甲基苯丙胺在澳大利亚的消费情况。2016年,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THAI等首次报道了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南部地区卡西酮的监测结果。同年,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LAI等报道了澳大利亚首次全国范围内的WBE应用监测结果(可卡因、甲基苯丙胺、BZE和MDMA),其研究覆盖澳大利亚的4个州和2个地区40%的全国人口。2017年至今,澳大利亚刑事情报委员会(The Australian Criminal Intelligence Commission,ACIC)委托昆士兰大学和南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实施了一项国家污水中毒品监测计划(National Wastewater Drug Monitoring Program),该计划针对甲基苯丙胺等12种物质实施监测(包括甲基苯丙胺、苯丙胺、MDMA、MDA、可卡因、海洛因、大麻、氯胺酮、芬太尼、羟考酮、乙醇和尼古丁)。此外,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南澳大利亚大学等持续报道了澳大利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常见毒品,以及合成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类等NPS的监测 情 况。2020年,昆 士 兰大学的Phong K.Thai团队与北京大学合作,根据污水和癫痫病发作数据对估算氯胺酮消耗量的排泄系数进行了修正。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的LAI等在2017年首次报道了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的甲基苯丙胺、可卡因、可待因等17种物质的监测情况。

2.4 亚洲

亚洲最早实施WBE毒品监测的是在2011年中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国际合作,对中国香港污水中可卡因、氯胺酮、甲基苯丙胺和MDMA及其代谢物进行监测。随后在2012年,KHAN等与北京大学合作,首次报道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污水中可卡因、苯丙胺、海洛因、氯胺酮等10种毒品的监测情况。结果发现,与欧洲消费模式不同,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在中国消费较高,随后针对这两种物质,北京大学DU等对全国18个城市实施WBE毒品监测。2017年,CAO等首次报道了全国18个城市的5种NPS的污水监测情况。2021年,大连海事大学的王德高团队报告了全国25个城市的兴奋剂、阿片类药物和氯胺酮的总体消费情况。同年,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中国南方某一城市为期一年的WBE毒品监测结果,评估和总结了甲基苯丙胺、氯胺酮、MDMA等9种毒品的总体消费模式。

除中国之外,其他进行WBE毒品监测研究的亚洲国家还有韩国、土耳其、马来西亚等。2015年,釜山大学(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KIM等报道了WBE毒品监测在韩国的首次应用,分析2012—2013年圣诞节和新年期间收集的5个城市的污水中可卡因、苯丙胺、MDMA等17种毒品的监测情况。2020年,KIM等还报道了韩国有关药物和毒品滥用的消费情况。土耳其首次报道了WBE毒品监测研究是在2017年,伊斯坦布尔大学(Istanbul University-Cerrahpasa)的MERCAN等对伊斯坦布尔的农村和城市的甲基苯丙胺、可卡因、MDMA和大麻进行监测和比较。马来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与北京大学合作,在2020年首次报道了马来西亚吉隆坡的MDMA、甲基苯丙胺、可待因等24种物质的滥用情况。

2.5 南美洲与非洲

南美洲和非洲中开展WBE研究的国家相对较少,巴西联邦警察局在2012年首次报道了巴西联邦地区可卡因及其代谢物的监测情况。哥伦比亚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合作,在2016年首次报道了哥伦比亚两个城市污水中可卡因、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等7种物质的监测情况。南非是首个实施WBE毒品监测研究的非洲国家。2018年,斯泰伦波斯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报道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污水处理厂中的甲基苯丙胺、MDMA、BZE等16种物质的检测结果。

3 全球WBE毒品监测情况

根据近些年来已发表的WBE毒品检测报告,总结和分析全球各地区毒品的消耗情况,了解毒品在全球的总体流行趋势。

3.1 可卡因

最早应用WBE毒品监测的物质是可卡因,分析目标物为其主要代谢物BZE。2021年SCORE合作组织的欧洲污水分析报告显示,不同地区毒品消费差异较大。其中欧洲西部和中部可卡因的消耗量最高,比利时的城市消耗量最高达1 581.88毫克/天/1 000人,而大多数的东欧城市的消耗量非常低。这与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总体一致,在西欧和中欧约有58万的可卡因消费者,远高于东欧。同时,与乡村地区相比,可卡因的城市消耗量较高,且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城市显示周末消耗量高于工作日。在北美洲地区,2018年美国一项西部地区研究检测到可卡因消耗量为(938±706)毫克/天/1 000人。2020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可卡因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消耗更为普遍,消耗量高 达3 830毫克/天/1 000人。大洋洲地区中,依据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2022年显示,可卡因消耗量在2019年底至2020年中期达到峰值,随后便开始下降,2021年下降至较低水平。而澳大利亚一项全国家庭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可卡因的使用者在所有年龄段都有所增加(14~19岁的人群除外),这与污水分析报告显示的结果一致。亚洲地区,中国一项25个城市的研究中显示,可卡因消耗量较低,为(3.28±7.10)毫克/天/1 000人。南美洲地区国家的报告则显示整体可卡因消耗量较高,哥斯达黎加2017年的WBE毒品监测首次报道了两个城市EI Roble和Liberia的污水中可卡因的消耗量较大,范围分别为(2 390±520)毫克/天/1 000人和(1 880±395)~(2550±536)毫克/天/1 000人。巴西2018年的报告则显示,巴西利亚北部地区人均消耗量最高(1162毫克/天/1000人),而且相比于工作日可卡因在周末的消耗量达到1 800毫克/天/1000人,高了近50%以上。非洲国家报道较少,2018年首次报道了实施WBE毒品监测研究的非洲国家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的两个污水处理厂的结果显示可卡因消费较高,工作日人均消费达155.8~263.8毫克/天/1 000人,而周末则高达342.0~533.0毫克/天/1000人。

依据以上WBE毒品监测研究可以看出,可卡因在欧洲西部和中部、北美、南美、非洲地区都较为流行,在澳大利亚的消费也在增加,相比之下,在中国的滥用率较低。

3.2 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在欧洲都有消费,其中苯丙胺的使用更为普遍。2021年SCORE合作组织的欧洲污水分析报告中显示,甲基苯丙胺在欧洲的消费普遍较低,且主要集中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而苯丙胺总体变化不大,在欧洲北部和东部城市污水中含量最高,欧洲南部则低很多。与2020年相比,2021年欧洲城市污水报告显示,检测到甲基苯丙胺的58个城市中,消耗量增加的有27个城市,9个城市无明显变化,22个城市消耗量减少。消耗量较高的5个城市都在捷克(最高消耗量达684.14毫克/天/1 000人);苯丙胺则在55个城市检测到,其中消耗增加的有28个城市,9个城市无明显变化,18个城市减少。其中瑞典、比利时、荷兰和芬兰的城市苯丙胺消耗量较高(最高为503.04毫克/天/1 000人)。与欧洲不同的是,甲基苯丙胺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国家的消费中占主要地位,人均消耗量甚至超过东欧。2018年美国报告纽约及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地区甲基苯丙胺消耗量可达到1 740毫克/天/1 000人,苯丙胺人均消耗量高达970毫克/天/1 000人,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由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为墨西哥贩毒组织的转运和分销中心。2020年,美国一项肯塔基州报告发现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率较高,消耗量范围分别为1 030~1 660毫克/天/1 000人和344~738毫克/天/1 000人。

依据澳大利亚最新污水分析报告显示,到2021年年中,甲基苯丙胺消耗量下降至大流行前年份记录的基准消耗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2016—2020年间,50~70剂/天/1000人)。2019年,新西兰一项监测乙醇、尼古丁等13种物质的研究发现,旅游区的甲基苯丙胺平均每日消耗量为(484±73)毫克/天/1000人。在亚洲,甲基苯丙胺是中国消费最高的毒品之一,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要低许多。2020年中国报道了22个城市近两年(2018—2019年)的甲基苯丙胺消费情况,其中,中国中部地区消费最高,平均消费为(274±19)毫克/天/1 000人,其次是西南地区,平均消费为(189±21)毫克/天/1 000人,中国南方和西北地区分别为(116±9)毫克/天/1000人和(125±12)毫克/天/1 000人。甲基苯丙胺作为韩国广泛使用的非法药物之一,2020年其在韩国全年消费总体变化不大(消耗量为14.9~28.6毫克/天/1 000人)。202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一项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是该地区消费第二高的毒品,平均消耗量为(468±64)~(687±112)毫克/天/1 000人。南非2018年首次研究发现,甲基苯丙胺是主要滥用毒品(181.9~1184.8毫克/天/1000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消耗量较高,苯丙胺也有检测,但相比之下较低(0.71~9.15克/天)。

从以上数据来看,甲基苯丙胺在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国家都有较大的消费量,而欧洲则是苯丙胺更加流行。

3.3 MDMA

MDMA在欧洲的比利时、德国、荷兰和斯洛文尼亚较为流行,日常消耗量最高的阿姆斯特丹为125毫克/天/1 000人。与去年相比,SCORE合作组织报告显示2021年监测的58个城市污水中,38个城市MDMA消耗量减少,15个城市消耗增加,5个城市保持相对稳定,并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城市在周末的消耗量比工作日更高,这说明尽管在疫情流行期间娱乐活动受到限制,但仍存在MDMA的娱乐性消费,尤其是在大城市较为严重。而在2020年SKEES等报道了MDMA的消耗量相比于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较低,消耗量范围为21~28毫克/天/1 000人。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2022年污水分析报告中显示MDMA消费处于较低的水平,亚洲国家中,一项马来西亚吉隆坡的2020年报告指出MDMA的人均消费最高,高达(558±373)~(850±177)毫克/天/1 000人,显著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可能马来西亚不仅是MDMA进入亚洲市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其主要的消费国家。2021年,中国一项25个城市污水报告显示MDMA的消耗量为(11.5±15.9)毫克/天/1 000人,相比其他国家较低。2018年南非的一项WBE毒品监测研究报告显示,与甲基苯丙胺相比,MDMA消耗量较低(2.2~61.6毫克/天/1 000人)。

从以上研究中可见,MDMA消耗量较高的国家仅有马来西亚,与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相比,MDMA在各大洲未见大规模流行。

3.4 大麻

大麻的主要代谢物为THC-COOH和11-羟基-THC(Δ-tetrahydrocannabinol,OH-THC),通 常用于计算大麻的消耗量。大麻作为欧洲最常见的毒品之一,2020年预估在欧洲约有2 210万使用者。2021年毒品消费报告显示,大麻常出现在欧洲西部和南部城市,特别是在捷克、克罗地亚、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的城市。与2020年报告相比,超过五分之二的城市(31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报告污水样本中的THC-COOH增加。最高的是西班牙巴塞罗那,日常消费高达455.92毫克/天/1 000人。美国一项西部地区报告显示,2018年大麻的人均消耗量为26 900毫克/天/1 000人。随后,在2020年一项美国肯塔基州地区的污水分析报告显示大麻的消耗量在78 700~88 100毫克/天/1 000人之间。根据澳大利亚2022年污水报告显示,澳大利亚许多地区的大麻消费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亚洲国家中,2019年土耳其一项多城市研究发现大麻在所监测的物质中消耗量最高(2 407毫克/天/1 000人),且在所有研究城市中都有检出。而在南美洲地区,2017年哥斯达黎加的首次WBE毒品监测报告中显示EI Roble和Liberia两个城市的大麻消耗量分别为(7 160±1 460)毫克/天/1 000人和(7 930±4 020)~(10 700±5 440)毫克/天/1000人。由此看出,大麻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国家中都有消费。

3.5 氯胺酮

氯胺酮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剂用于临床,但近些年来也作为娱乐性药物非法使用。目前已有许多国家或小型区域(如监狱、医院等)采用WEB进行氯胺酮消耗量的调查评估。澳大利亚在2020年12月首次对氯胺酮实施污水监测,与其他监测物质相比消费相对较低。但氯胺酮在亚洲国家较为流行,2021年报告的一项我国25个城市的研究结果中显示,氯胺酮的平均消耗量为(35.3±65.2)毫克/天/1 000人,但与2015年研究相比显著下降。马来西亚吉隆坡一项2020年报告中也检测到氯胺酮,消耗量为(357±64)~(434±40)毫克/天/1 000人,明显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城市,这可能是由于吉隆坡位于东南亚最重要的合成毒品贩卖路线之一。与可卡因、大麻和苯丙胺类物质相比,氯胺酮毒品消费较低,且主要在亚洲国家中流行。

3.6 NPS

NPS存在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滥用情况复杂(常与其他毒品一同使用)、缺乏相关排泄率和代谢途径的信息以及在污水中含量低等问题,给污水中NPS的监测带来巨大挑战。自2014年欧盟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EWS)首次报道了新增101种物质以来,NPS种类不断增加。在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中显示,合成大麻素类和合成卡西酮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滥用NPS。2016年,一项欧洲跨国研究在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挪威的污水中检测出7种NPS,最常检测到的是4-甲基甲卡西酮和甲卡西酮(除了挪威),且周末消耗量有所增加,可能存在娱乐用途。BADE等在2017年欧洲多个城市污水研究中检测到4-MMC、bk-MDMA和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MDPV),其中英国是4-MMC流行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于2020年报告的一项针对40种NPS的污水分析报告表明,METC是最常检测到的NPS(消耗量为(2.98±0.17)~(21.1±1.31)毫克/天/1 000人),其次是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methyl-4′-(methylthio)-2-morpholinopropiophenone,MMMP)和1-(3-氯苯基)哌 嗪(1-(3-Chlorophenyl)piperazine,mCPP),消耗量分别为(1.23±0.32)~(15.0±0.5)毫克/天/1 000人和(9.75±2.72)毫克/天/1 000人,唯一检测到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N-(1-Amino-3,3-dimethyl-1-oxobutan-2-yl)-1-(cyclohexylmethyl)-1H-indazole-3-carboxamide,ADB-CHMINACA)消 耗 量 为(2.59±0.56)毫克/天/1000人。2019年,在一项覆盖澳大利亚60%人口的污水研究中,监测到了22种NPS,其中最常见的NPS是合成卡西酮类。在澳大利亚,BADE等在2017—2020年的污水筛查中共发现15种NPS,其中合成卡西酮是最常见的一类NPS。此外,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乙氨基-1-戊酮(N-ethylpentylone)和3,4-亚 甲 二 氧 基 乙卡西酮(ethylone)最初仅在澳大利亚南部和西南部发现,但后来扩展至全国;4-MMC和bk-MDMA主要分布在东海岸;PMA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州和维多利亚州。在2017年,GAO等首次报告NPS在中国18个城市中出现,发现在所有城市都出现了BZP,其质量浓度范围为(5.2±0.1)~(32.8±7.2)ng/L,且在8个城市中检测到MDPV,其质量浓度范围为(0.5±0.8)~(2.5±3.6)ng/L)。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合成卡西酮类是目前全球滥用较为严重的NPS,其中甲卡西酮最为常见。但有研究指出,污水中的甲卡西酮的来源复杂,有可能来自下水道中的伪麻黄碱(甲基苯丙胺的前体)的转化。

3.7 展望

随着WBE毒品监测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该方法现已成为全球各国监测毒品滥用情况的有效工具。但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常见问题如需要提高检测分析技术灵敏度、监测目标物的稳定性、分析污水中复杂的基质影响、人口流动导致人口估算困难等。因此,在未来发展方面,首先,需加强对合适目标物的寻找(如大麻、吗啡),同时加强对NPS的代谢情况和排泄率的研究;其次,加强对毒品的生物标志物在污水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以减少污水分析的不确定因素,为获得更为真实的毒品滥用情况奠定基础;最后,寻找更为合适的人口统计方法,为合理进行毒品消费估算奠定基础。此外,加强与不同部门(如卫生局等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参与者(如毒理学家等)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WBE毒品监测的应用与完善。

4 结语

本文围绕WBE毒品监测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及目前全球毒品使用情况进行阐述。WBE毒品监测自2005年首次应用以来,从欧洲国家逐渐推广至全球。依据现有的WBE毒品监测情况来看,各地区流行的毒品存在明显差别,欧洲流行的毒品主要是可卡因,其次是苯丙胺类物质;而北美洲则是甲基苯丙胺较高,其次为可卡因;大洋洲以可卡因和苯丙胺类物质较为常见,大麻的消费在逐渐增长;亚洲常见的毒品为甲基苯丙胺,但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消耗量;南美洲的消费主体为可卡因;非洲依据南非现有研究结果来看,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较为常见,并分别与北美洲和欧洲的消耗量相当;而大麻在全球各大洲都存在消费较高的国家,其中欧美国家一直存在且消费情况稳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中有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报告大麻的消费情况,而氯胺酮主要在亚洲流行。NPS中常被检测到合成卡西酮类,近几年合成阿片类消费也有所增加。因此,WBE毒品监测的有效实施可对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跨国研究以及同一区域的毒品使用流行趋势进行比较,为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全球毒品消费情况、国家有效实施毒品监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氯胺酮可卡因消耗量
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中氯胺酮、去甲氯胺酮和羟亚胺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氯胺酮或能减少饮酒
2018双积分核算情况公布 去年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超四百万分
麻醉药氯胺酮可缓解抑郁症状
新能源汽车正积分近百万分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可卡因成瘾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