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欢
(荆楚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也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共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高校是国家人才的孵化基地,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各个专业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资源,培养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通过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寓于课程”。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整体教学框架内容为两“管”驱动,即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及管理、战略分析(环境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课程综合性很强,讲授内容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价值取向、国内政治形势、国际经济趋向、战略控制、企业文化和数字化技术、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如战略管理的第一大内容就是战略环境分析,其关系着整个公司的生存乃至发展,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公司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及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要切合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理论,从政治法律环境因素(P)、经济环境因素(E)、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S)、技术环境因素(T)四个方面分析。在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经济环境因素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上,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极大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技术环境因素上,坚持用新技术提高竞争优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成生态文明的使命,向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此为契机,将课程思政带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研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掘具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根据其学科特点,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将所要引入的思政内容导入到教学内容中,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表1)。
表1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主要授课单元与思政教学融合设计
在突出思政内容的教学中,由原来的老师是主角转换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将死板的上课讲授转换为学生自发的课前筹备、课间组织、课后总结模式。
1.课程在线分段化
教师课前上传教学资料(具体讲义、课前预习ppt)、课中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翻转课堂、课中使用ppt)、课后以在线课堂的形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讨论交流区、测试题与作业、课后复习ppt)。
2.采用“三主”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角,负责传授教材的内容,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三主”教学是以知识点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结合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串联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吸引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1)把全班同学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分组规则要求打破以寝室为单位、以性别为分界线,要本着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能力素质基本相当,便于小组之间开展“对学”,同时为小组间公平、公正竞争奠定基础;组内成员要存在差异性,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梯度推进,实现组内同学间的互助合作。(2)课前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发布任务点,要求每位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寻相关案例,制作好PPT,完成课前任务点。小组成员先轮流讨论交流每一成员的案例,然后总结出本组同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讨论改进办法,最后推选出本组最佳案例以备之用。(3)课上每个小组推选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在此环节,小组之间先互评,一方面同龄人间的点评更容易被接受,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学会聆听,通过点评同其它组借助案例资料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取得进步。老师在课堂最后环节就学生们的中肯之处给予肯定和鼓励,就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指正,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和总结,强化学生的认知。(4)课后将教学资料上传线上供学生们课后复习使用,布置单元测试题和章节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教学不足,同时上传一定的扩展材料,供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采用“三主”教学,学生自主自觉地总结思政结合知识点(表2),采用适当案例使理论知识不再乏味,与此同时教师瞄准学生理论的疑惑点、思想的共鸣点、情感的触发点进行理论讲授,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表2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思政结合知识点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学生一般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而且课程开设在第6学期,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没有时间去背去记。难度系数最大的是试卷中的案例分析题,分值占总成绩的40%甚至以上。该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知识点而且要做到灵活应用,所以学生即便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不会应用,所答非所问,最终还是会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从2018级财务管理专业开始,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感受到该门课的应用性极强,对照公司战略进行自我管理。例如临近毕业,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等选择,首先学生须针对自身条件和外部各项环境进行分析,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思政,根据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规划更适合自己;其次在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告诫学生要谨防战略失效,进行战略控制,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在实施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后,该课程的总体得分和及格率都有所提高(表3),基本可以说明学生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更加显著的是案例分析题,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战略管理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实现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对部分同学做的调查和回访了解到,同学间已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效应,目前线上课程页面浏览量累计已达403 406次,教学效果得到优化,督导、同行和学生的评教有所提高,真正做到双赢。
表3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分值对比
开展课程思政后,学生已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将预习的内容进行全班课堂汇报,能把个人能力融入集体智慧,做到同学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效果。在同学提问评价环节,学生的预习得到了肯定,学生在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同时,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汇报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听课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评价等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结合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分析,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以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能让学生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战略管理。例如在“蓝海战略”中,波特教授提出业务单位战略理论,使竞争理论风靡全球。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差异化或者低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往往与对手针锋相对抢夺市场,形成“内卷”。蓝海战略则认为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并非只能二选其一,以空白市场的需求作为突破口,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强调价值创新,反其道而行,可以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同时存在。因此蓝海战略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的竞争理念,倡导开辟一个没有竞争对手、蕴含巨大利润空间的新疆域,最终实现战略目标。这为战略理论吹来一阵清凉的风。由此激励学生尽管撸起袖子、增强干劲,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培养出有崇高理想、善于思考、勇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大学生。
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教师的修养和能力是关键。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首先,鼓励教师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学习和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其涵盖知识广而深,教师只有多学习专业知识,才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其次,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做到学科知识性与育人性并重。再者,每学期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课程思政授课比赛,重点把脉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明确课程思政要点,考核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达到“以赛促教”目的。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意识,沉淀积累、厚积薄发,做学生理想火花的点燃者和创新智慧的引路人,发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传承者”的作用,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具有丰富的实践资源与独特优势,用“大思政课”作为思政工作指引,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谱写“大思政课”新曲,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坚持全员育人,激发学生的主体自觉
任课老师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帮助下,应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就业规划等,用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和话语说服力走进学生内心,触碰心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基于同龄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关注点的相似性,教学中让学生给学生上课,自发有序地建构思政大课堂。
2.坚持全过程育人,强调社会实践协同参与
抓住课程改革各项环节,从整体上系统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及制度体系,环环相扣凸显课程思政。站在全局的高度构建理念协同机制,组织学生课外学术社团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认同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学生间流动、共享与融合,使相互协同、相互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构建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将其所学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实践劳动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3.坚持全方位育人,打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内容特征,可以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着手,带动学生全面深入学习和理解战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优良学风。如建设文化物质载体,打造文化景观亭、宣传栏、校史馆等校园的无言之师;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把握重要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好网络,深入了解学生在网上谈论什么、关注什么,识别、研判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总之,高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课程思政是要把思政元素寓于专业知识中,而非生硬嵌入;课程思政更注重不着痕迹地融入,而非简单陈述;课程思政追求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非强行灌输。要使《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应强化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阳光空气一般浸润高等教育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