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思,冯娴慧 ,连紫璇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1],在景观价值[2,3]、情绪恢复[4,5]、游憩行为[6,7]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芳香植物是园林植物中的重要专类植物,在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关于芳香植物已有一定量研究,大部分聚焦于芳香植物挥发性有机物质提取与香型鉴定[8,9],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心理影响[10],舒缓情绪、放松精神、解压助眠等作用[11],芳香植物对健康疗愈及抗焦虑的功效[12,13],芳香植物规划设计与景观应用,如优化植物应用配置,在保健园、夜花园、盲人园等专类园中康复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14]。虽然,关于芳香植物相关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社会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与行为意向的相关研究却未见。故本研究以探究社会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情感倾向与行为意向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预期分析社会公众芳香植物认知程度、情感倾向,以及公众认知程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从公众认知视角出发,能更好地指导芳香植物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本问卷设计目的是研究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与行为意向,拟定以上三要素[15]作为问卷题项的分类标准,每个要素设置5-10项核心题,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调研。同时,以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作为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在问卷星平台,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1月8号至2022年5月22日,调查对象的年龄分为18~30岁、30~60岁两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调查人数趋近。共收集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100%。
对受访者样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问卷数据采用克隆巴赫α模型进行信度检验,α系数为0.931,属于高信度问卷。各变量内部检验的α均符合大于0.9,各题项符合问卷总体的可靠性。问卷数据通过效度检验,问卷 KMO值0.915,Bartlet球形度检验的sig值0.01,各题项能准确反映研究对象。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1的标准,提取主成分公因子。
受访者性别、年龄、学历呈正态分布,年龄为18~30岁样本比例为58.3%,30~60岁为42.7%。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占比41.9%,本科以上的58.1%。
公众认知程度问卷题项共设计10项,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公众对芳香植物价值认知(题项1~4)、公众对芳香植物与人体相关作用认知(题项5~8)、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自然影响作用认知(题项9~10),调查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芳香植物认知程度的评分均值
图1 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堆积条形图
研究表明,在芳香植物历史文化、景观、经济、科研的四方面价值中,景观价值的认知程度均值为3.43,认知程度最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程度均值2.5,未达到认知程度评分中值3.0,“非常了解”此价值的受访者仅有2.63%,认知程度最低。
关于公众对芳香植物与人体相关作用认知程度,在“调节情绪的作用”和“浓度变化会引起身体反应”两项的评分较高,均值分别为3.48、3.49。在“提升免疫力作用”方面公众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均值2.95,略低于中值3.0,高达68.09%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或了解程度不高。说明公众认可芳香植物“调节情绪作用”,也关注“浓度变化会引起身体反应”这一方面,而对于芳香植物能够“提升免疫力作用”是存疑的。
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自然影响作用方面,“杀菌抑菌作用”、“调节昆虫行为作用”认知程度评分均值分别为3.2与3.25,略低于公众对芳香植物对人体作用的认知程度,高于价值认知方面。
在公众对芳香植物三方面的认知中、公众认知程度最高的一组选项是“浓度变化会引起身体反应”、“调节情绪作用”、“景观价值”,最低的一组选项是“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免疫力作用”。说明公众关注芳香植物浓度变化引起的身体反应,一致认可芳香植物的景观价值、调节情绪作用,而芳香植物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免疫力作用有待科普。
情感不仅指人的喜怒哀乐,而是泛指人一切的感官、机体、心理以及精神的感受[16]。在本研究中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情感成分划分为心理感知(题项1-4)和生理感知(题项5-6)两个层面,调查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表2 芳香植物情感倾向的评分均值
在心理感知层面,情感倾向均值为4.05。其中“喜欢芳香植物”情感倾向度评分高达4.22,为单项最高分。约89.8%的受访者对芳香植物给出了明确、积极的情感倾向评价,即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项。在生理感知层面,“认为嗅闻芳香植物会降低血压”与“认为嗅闻芳香植物会容易入睡”两个题项中,情感倾向度评分均分为3.13、3.29,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没有明确的情感倾向。
心理感知和生理感知层面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图2)。心理感知的峰值聚集于“同意”项,其各项情感倾向程度评分在4.0左右,表明公众认为嗅闻芳香植物会想到开心的事、感到放松、变得积极。而生理感知峰值聚集于“不清楚”项,情感倾向程度各项评分在3.2左右,表明公众对芳香植物引起的生理感受比较模糊,而内在心理感受的更为明确。
图2 公众对芳香植物的情感倾向折线图
为研究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行为意向,在此部分共设计5项题项,围绕“游览场所”、“获取信息”、“科普知识”、“消费产品及服务”、“生活体验”展开,调查结果如表3和图3所示。
图3 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行为意向条形图
表3 芳香植物行为意向的评分均值
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芳香植物均表现出一致积极的行为意向(图3),总体上受访者的选择聚集于“愿意”项。总体行为意向的均值为3.636,大部分的受访者都愿意进行有关芳香植物相关的行为,依次为“主动前往有芳香植物的地方游览”、“花钱在芳香植物有关活动上(买花、芳香植物主题展)”、“在日常生活中闻到芳香植物的气味”、“向身边的人科普芳香植物的知识”、“关注芳香植物的相关信息”,均值分别为3.83、3.68、3.63、3.59、3.45,均高于评价量表3分中值。 其中, 61.84%的受访者“非常愿意”或“愿意”“主动前往有芳香植物的地方游览” ,是人们最愿意进行的行为。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1的标准,提取了3个主成分公因子。根据公因子内各评价指标的特征,分别将公因子1、2、3命名为:公众认知(S1)、公众心理感知(S2)、公众生理感知(S3)。其中,S1属于公众认知层面,S2、S3属于公众情感层面。
如表4所示,公因子1包含的题项有:经济价值、杀菌抑菌作用、科学研究价值、提升认知能力和想象力作用、提升免疫力作用、调节情绪作用、景观价值、浓度变化会引起身体反应、调节昆虫行为作用、历史文化价值;公因子2包含的题项有:嗅闻芳香植物会想到开心的事、嗅闻芳香植物会感到放松、嗅闻芳香植物会变得积极、喜欢芳香植物;公因子3包含的题项有:嗅闻芳香植物会降低血压、嗅闻芳香植物会容易入睡。
表4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以总体行为意向作为因变量,认知和情感层面的16个题项作为自变量,探究各题项代表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植物认知程度的各题项中,对芳香植物的各方面价值作用的认知程度都与行为意愿显著正向相关。如表5所示,“历史文化价值”项是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层面中与行为意向的相关程度最大的题项,其相关系数为0.458,表明公众对于芳香植物历史价值方面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但认知程度的提高将显著增强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行为意向。芳香植物情感倾向的各题项中,心理感知各题项与行为意向的相关性结果存在一致性,各题项相关系数均接近0.6,表明公众喜欢芳香植物,认为嗅闻芳香植物会感到放松、会想到开心的事情、会变得积极,其均与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行为活动意向关联程度较大,积极的情感倾向将极大程度上促进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行为活动意向。生理感知层面的情感倾向各题项与行为意向的相关系数均接近0.35,表明其与公众的行为意向有关联,但关联程度较心理感知层面低,表明情感倾向评价中内在心理感知层面对公众的行为意向有更积极的作用。
以总体行为意向作为因变量,认知和情感层面的三个公因子(公众认知、心理感知、生理感知)作为自变量,探究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与情感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行为意向与公众认知、公众心理感知、公众生理感知显著正向相关,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和情感倾向会影响公众进行芳香植物相关行为的意愿。如表5所示,公众心理感知与总体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强,达到了0.657,对公众进行芳香植物相关行为的意愿影响最大,且一定程度上高于公众认知和生理感知带来的影响。。
表5 各题项与总体行为意向的相关性
人类利用植物芳香气味的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常用艾蒿气味驱走蚊虫[17],且芳香植物能够通过抑制微生物繁殖等方式提高人体免疫力[18,19]。目前公众对于 “芳香植物历史文化价值”、“芳香植物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而这两方面价值作用的认知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强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行为意向。由此推断,提升这两方面的认知程度相较于其他方面产生的效能最大。因此,未来对芳香植物历史文化价值和提供免疫力作用进行科普,能够更好地促进公众游览芳香植物相关场所、消费相关产品及服务等行为意向。
本研究通过对公众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对芳香植物引起心理层面的感受评分较高。与此类似,有学者使用脑电等仪器测体征变化,证明嗅闻芳香植物能够使人身心舒畅、缓解压力,调节心理[20],在心理层面具有健康效益。有研究表明芳香植物能安神镇静、促进睡眠质量[21],能够降低血压[22,23],在生理层面具有健康效益。而本研究中以问卷主观评价方法调查发现,心理层面感受较生理层面感受更为明确,推测一方面可能因为芳香植物给公众带来的情绪感受集中在心理暗示等方面,而机体及感官上的感受(相较仪器检测)并不强烈,导致对生理感受层面的情感倾向较低;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公众平时在绿地等场所接触芳香植物的时间较短,其人体感受生理上的体征变化不具有显著性。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可以展开芳香植物对心理方面影响的实地研究。芳香植物具有美化功能,能够满足人们视觉欣赏的需求[24];能够散发香气、分泌挥发性物质,使人放松心情、缓解焦虑[25];其浓度的高低会引起不同的身体反应,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26]。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众一致认可芳香植物的景观价值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并对芳香植物浓度会引起身体反应有所关注。
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情感倾向会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其中,情感倾向部分的公众心理感知与总体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强,表明提升公众对芳香植物心理层面的情感评价最能有效促进公众游览芳香植物相关场所、消费产品及服务等行为。因此,在设计应用中应该重视公众对芳香植物的情感体验,结合香型和闻香期合理规划设计植物群落及分区,根据实际考虑香景的营造和芳香专类园的增设。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认知程度、情感情感、行为意向三个层面了解公众对于芳香植物的态度。结果表明,(1)在芳香植物的价值认知方面,公众对芳香植物的景观价值认可度最高;(2)在芳香植物与人体作用相关的认知方面,公众最关注芳香植物浓度变化引起的身体反应,并一致认可芳香植物调节情绪的作用;(3)公众对芳香植物引起的心理感受较生理感受更为明确;(4)公众对进行芳香植物相关行为均有积极的意愿,一致同意游览相关场所、消费相关产品及服务,并热衷于日常生活中闻到芳香植物的气味,愿意科普芳香植物的知识、关注相关信息;(5)公众对芳香植物的认知程度和情感倾向会对其行为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心理层面情感倾向的影响最大。
公众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一定程度上受其获取信息与发生行为的渠道所限,本研究尚存在样本数量、分析深度上的不足,对于公众芳香植物态度的认识仍有局限。未来研究拟结合大数据爬取和传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潜在因素的影响。
图、表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由作者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