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 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以来,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战略定位上,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在发展方向上,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提高层次和水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深化了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国家宏观战略转型进程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的人力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重大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产教融合已成为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成为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各级政府通过推动产教融合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打破教育与产业原有的发展界限与壁垒,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时,紧紧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产教融合发展要求,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落实到各项政策中,将原本相对封闭的职业教育融入到产业发展过程,促进产教融合理念渗透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初步形成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2020年教育部创新启动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山东省、江西省、甘肃省等东中西部呼应的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布局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2%,带动全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4万亿元,年均增长8.5%,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目前,在国家层面,已建立了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产教融合一揽子政策体系。各省、市(县、区)健全体制机制,聚焦政策协同,着力凝聚产教融合发展合力。建立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层层递进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表和路线图。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以“真金白银”促进相关改革落地生效。在地方层面,目前,已建立省级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产教融合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解决产教融合工作的重大问题。构建起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中央与地方、部省协调、省市协同推进机制。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这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互对接、相向发力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各级政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79家,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体活力。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推动引领下,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成为了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与区域、职业院校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有效推进实体化运作。大型国企、央企围绕行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方案,在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科技研发创新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取得积极成效。行业企业在与职业院校协同办校过程中,紧盯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企业主营业务专业和技能人才市场需求,整体构建贯通产业链的专业学科群。如一些大型建筑行业国企,在土木建筑类专业以外,适度向铁路、化工、电力、公路、交通、矿山等大建设领域关联专业延伸,重点拓展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减碳、数智化建造等新型行业专业学科。有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一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如中国中车集团以轨道交通装备柔性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为基本蓝图,着眼新基建,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规划建设占地146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支撑在产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育部门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紧密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创建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与原专业目录相比,中职保留171个专业,调整225个专业,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保留414个专业,调整439个专业,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保留39个专业,调整208个专业,调整幅度260%,形成以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提升人才供给质量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职业院校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20年,山东省启动495个建设项目,中、高职院校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14家、268家,有力促进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江苏省超过70%的职业院校建在高新区、开发区、职教园区,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促并进。
广大职业院校坚持“政行企校联动、产教研训并举、跨界开放办学”的原则,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职教联盟、技术创新平台团队、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实体平台,构建更加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学校发展效应的互惠共赢。职业院校积极推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人才优势,建立企业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互聘兼职、挂职交流机制,让技能大师进校园,将企业岗位标准、生产要求移植学校移植课堂,促进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也为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规范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期,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只有通过进一步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