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实验中学 要 晖 严醒媛
12岁至15岁的初中生内心较为敏感,情绪变化大,在挫折中容易对自我的认知有偏差,普遍存在缺乏自信的问题。为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艺术教师尝试应用跨学科项目式教学,以问题进行引导,设计项目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社会交流、探索实践,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不同领域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不断被周围的教师、家人、学生所认可时,这些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会使其自信和勇气油然而生,充满正能量。
在探索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之初,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会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来自身边人的一些抱怨或者一些负能量的评价,久而久之导致这些学生变得不自信。为此,笔者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分析校情、学情,结合调查结果,以本校学生这种比较焦虑、缺乏自信的心理问题为导向,从唤醒学生的自信出发,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最终笔者决定以美术、音乐、舞蹈为主,融入物理、道德与法治、心理学科相互联系的知识,以终为始设计了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绽放最好的自己”。
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绽放最好的自己”,包含10课时教学内容,由一系列的学习任务组成,这些任务环环相扣,相互关联。学生主动完成小组任务,教师作为辅助进行帮助指导。如图1所示,笔者以项目目标为引导,设计子任务、关注任务之间的衔接,最终完成核心任务,确保达成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预期目标。
1.子任务1——我的颜色
本任务主要内容:我知道了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的区别;我可以调和代表我的颜色。
通过色光实验以及颜料调和,学生知道了色光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色料三原色是红色、黄色、蓝色这样的区别,能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物理学科以及美术学科当中。如图2右侧的4幅图片所示,表格是色彩调和的教学工具,不限制使用能表达色彩的方式,因为人的性格是多样化的,所以让学生至少调和出一种能代表自己性格特点的颜色并说明理由。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调和代表自己的颜色不同。展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通过色彩调和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性格的认知,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色彩,从而发掘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认识独特的自己。
图1 项目式学习任务
图2 师生探究与学生作品
2.子任务2——谁是导演
本任务主要内容:我们在一起讨论如何用色彩与肢体结合表达主题“绽放最好的自己”并进行任务分工。
通过自主选择以及竞聘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导演组、编剧组、策划组、视觉设计组、道具组以及配乐组。在自主选择以及竞聘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个很极端的现象:一是大部分学生想当导演,向往成为“统领者”;二是部分学生不知道选择竞聘什么职务,觉得哪组都行或者哪组都不想参与。然而通过教师不断地正向引导,在探讨和沟通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倾听、礼让并冷静思考自身的优势是什么,最终推选出导演、常务、音控等不同角色的分工。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学生分组见图3。
图3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学生分组
3.子任务3——活动雕塑
本任务主要内容:我能用肢体演绎活动的雕塑,与同伴一起组成雕塑群。
由负责编舞的学生根据前期舞台三维空间知识的学习,自主设计、探究、实践后呈现的身体雕塑造型,见图4。学生通过相互协商打造出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群体雕塑造型,探讨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布局效果。学生不同的身体姿势代表了各自最擅长的领域,有的展现自己打篮球很厉害,有的展现自己的画画特长,有的展现自己学霸气质,有的展现自己舞蹈优势,彰显出每个学生的个性,这样的动静结合犹如一个个活动的雕塑。学生对自身优势的挖掘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图4 身体的雕塑造型设计
4.子任务4——探索艺术家
本任务主要内容:我了解了国内外艺术家大胆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图书馆书籍检索和互联网搜索,收集了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国内外艺术家作品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多种展览、资讯查询方式,学生利用手机软件查找所在城市与色彩相关的艺术表演与作品展览,最终选择了乔治·莫兰迪画展进行观摩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设计了导览手册,提供学习工具,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如图5所示,学生很认真地描写了对艺术家的认知以及对艺术家作品的感受,从文字可以看出这名学生对此次探究活动的深刻理解,激发了她的文字表达能力。从学生展现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莫兰迪色彩的调和有了自己的理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只运用了红色、黄色、蓝色三原色,以及黑色、白色的纸黏土,调和出低饱和度、层次分明的花卉作品。子任务4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随着课程的深入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步步地进阶和一点点地成长都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及鼓励,信心倍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更加深厚。
5.子任务5——至关重要的我
本任务主要内容:我知道了在排练中可以担任什么角色;我知道了在排练中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知道了我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一遍遍的动作排练,懂得舞台的呈现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明确自己在团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员,同时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学生在团队中都值得被尊重,相信自己、认可自己,志远意信,思方行圆,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图5 学生活动与作品展示
6.核心任务
学生基于色彩的认知选择了能代表自己的颜色,结合舞蹈动作进行身体彩绘。最终的舞台作品前半部分是由身体雕塑编排的舞蹈作品,后半部分是学生通过学习和研讨后决定借鉴著名画家吴冠中的《逍遥游》来创作的即兴创作作品。
图6 学生创作作品《绽放》
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绽放最好的自己”,以美术教学中的色彩为切入点,以色彩原理到性格发现再到绽放最好的自己。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科之间的连接,学生能将融合、实践、创新的精神灵活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针对核心任务的评价,笔者设计了评价工具——量规表。这个表分为四个维度,融合了美术、舞蹈、物理、道德与法治、心理等相关学科的核心素养。量规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参照、查漏补缺的自评互评工具,便于师生交流以及检验学习成果的依据。有利于学生形成“向好思维”,与传统评价中的等级划分相比,更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自评、互评表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笔者在最后核心任务的评价中更多关注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这种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为导向,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自信。
图7 学生自评、互评表
缪·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
课程中部分平时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在本课程跨学科项目式的学习中,有着超出平常的表现,课堂上表现十分积极,在参与的项目组中积极承担小组工作。笔者在辅助指导时会留意每个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他性格中独有的优势,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进一步肯定、鼓励发挥他的优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的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原创作品有很深厚的情感,不仅制作了花絮视频,还将剧照上传至网络,发给家长和其他亲友们观赏,为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到骄傲。原创作品被广泛认可,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从学生的转变中,笔者看到了学生们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而持之以恒,表演成功后心花怒放,沉浸在创作中的欣喜若狂,相信他们不仅收获了艺术的素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难能可贵的友谊,还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课后学生与教师进行了诸多交流,从交流反馈中笔者发现了有的学生从零基础到走上台前表演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从自卑躲避到自信担当,有的学生从自由散漫到团结合作。学生知道了一部作品的制作过程,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激情的投入以及最后的绽放都来之不易。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为整个作品的表演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演员只有非常认真地投入表演中,才能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有时候一个动作要排练很多遍,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把作品的寓意演到位,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才有这个作品的展演成功。苦中有乐,回忆满满,这样的课堂与笔者设计的“绽放最好的自己”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初衷相符。
笔者将跨学科学习应用于项目式的教学这一创新点,始终瞄准定位的四项维度目标:第一,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第二,强调知识内容的跨界整合;第三,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第四,强调团队合作、分工推进,要在不断地尝试和亲身实践中得到收获(见图8)。
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绽放最好的自己”,通过结合美术、舞蹈以及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制定了本项目的学习目标,以终为始地推进项目设计,强调体验、感知、认知与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构建知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持久性迁移,融会贯通。笔者相信运用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与组织执行综合能力的新途径,为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让学习真实发生。
图8 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绽放最好的自己”框架
图9 本土化“+1”教学法美术项目式教学设计模型——“绽放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