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宋慧,朱 羽,陈亦凡,姜天则,吴敏艳*
(1.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2.爱荷华大学,美国 爱荷华城 52245)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这对于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虽然目前家庭农场模式在中国发展还不够成熟,不管是在生产、人才、技术,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金融支持,但各方力量都在积极促进家庭农场的壮大。
家庭农场在国外非常普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就拥有和当地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农场及其运作模式。虽然每个国家的家庭农场都有其一定的特色,但是归结到一起分析,都是以经营者本身的家庭为中心,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农场的收入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省委1号文件等明确指出要扶持发展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托管服务。目前全国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38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6.7亿亩次(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带动小农户超7 800多万户。“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并不断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保险、用地保障等政策。
(1)农村融资贷款限制多。大多数农民收入微薄,几乎没有大量固定资产支撑家庭生存,并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一般只能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但由于手续复杂、定额低及期限短,很难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2)专业人才的缺乏。农村正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缺乏专业经营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农民都是年长的老人。
(3)家庭农场能够承担的融资成本较低。家庭农场从事的种植养殖业,仍不具科学性和规模性,使得供给及后续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并且对于农业经营来说,不仅需要承受市场风险,还会承受自然风险,这些都使得家庭农场面临低收入困境,融资成本有限。
(4)家庭农场规模偏小。我国人多地少,我国人均耕地只有约1.5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工业占用或商业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大量资本涌入农村,农家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等兴起,占据农业用地,也对家庭农场的规模产生影响。
(1)农村的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和失信率高。在农村的建设成本较高,加上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销售信息滞后,一旦遇到亏损,就导致无法正常偿还贷款,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出现亏损状态,更有部分因收不抵支而出现关闭的情况。
(2)农村金融机构设点较少。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差,部门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主体无法享受到便利、优质的存贷款和结算等金融服务,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1)指导文件扶持力度和精度不够。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规划。但都属于临时性指导文件,约束力和效力不够,导致普惠金融的许多措施无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阻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政策的发展。
(2)涉农贷款金额、品种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在当前多种金融政策下,涉农银行逐渐加大对农业的金融资源投入,但仍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未能将政策真正落实。
(3)农业保险政策不完善。农业方面的保险更多偏向于对“自然灾害”的投保,这方面的政策性指导不够完善,导致农民遭遇损失后,只能自负盈亏,一方面使得农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从而不利于银行机构对于农业的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健全。
2021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本年度11家家庭农场新入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吴江区震泽镇瑞粒家庭农场新入选省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苏州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申报的通知》(苏市农产〔2021〕11号)精神和要求,确定53家家庭农场为本年度苏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截至2021年,苏州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总量超万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总量达到9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8家,全市家庭农场总经营规模100万亩以上,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175个。
项目组前往苏州多家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不同规模的家庭农场,分别进行实地的观察,在走访调研的多家家庭农场中,有一家坐落在苏州市临湖镇东吴村的许函芳家庭农场,占地面积65亩,经营1个果桑园、1个古法酿酒作坊和1个枇杷园。在许函芳及家庭农场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市首个“家庭农场联盟”——吴中区众联家庭农场联盟正式成立。了解到其目前正面临的一些困难,如人才的缺乏,劳动力的不足与老龄化,贷款压力的增加等等。
经过走访调研获得有效样本数量77份,分析如下。
样本数据显示,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数量在1~3人的比例最大,占70.27%。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农场主占绝大多数,77份有效样本数据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上。在调查问卷中,苏州家庭农场的注册情况,结果接近持平,约有54.05%的家庭农场已经完成注册,45.95%的家庭农场还没有注册。
如图1所示,81.08%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属于种植业,10.81%的家庭农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新模式,还有5.41%的家庭农场采取休闲旅游农业模式,通过发展旅游,发展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传承农村文化。
图1 苏州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范围
有关金融方面的数据显示,如果家庭农场面临资金缺乏时,有86.49%的农场主愿意向银行贷款,也有13.51%的农场主担心有风险,不愿意去贷款。其中愿意贷款的人中,统计发现贷款需求在20~50万元的最多,约占37.84%;贷款需求在5~20万元的人数占比35.14%;贷款需求在50~100万元和1~5万元的分别约13.51%、10.81%;100万元以上的贷款需求只有2.7%,部分农场主表示一方面家庭农场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对申请贷款的谨慎,一般不愿意去申请100万元以上的贷款。
样本数据显示,农民贷款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担保手续太过复杂,占比56.76%;其次,有48.65%的农场主认为银行的贷款利率太高是较棘手的问题,29.73%的农场主认为贷款额度太小,24.32%的农场主认为贷款流程繁琐,21.62%的农场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贷款期限太短,如图2所示。.
图2 农民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经营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农场主们还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对于“劳动力缺乏且成本上升”这个问题是被反馈最多的,占比81.08%;位居第二的问题是土地面积不够经营所需,占比51.35%;还有35.14%的农场主表示自己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支持不充裕,29.73%的农场主面临设施的陈旧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目前发展家庭农场的关键问题。
通过调研与问卷分析,了解家庭农场的现状与困境,提出能够促进苏州家庭农场金融支持政策发展的相关建议。
(1)完善相关普惠金融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的法律体系建设,出台针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法律法规,明确普惠金融机构义务及政府部门监管职责。
(2)丰富普惠金融扶持政策,增加指导文件的扶持力度和落实度。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于2020年到期,建议国务院继续制定并实施新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苏州市政府2021年也发布推进农村金融普惠发展的4条举措意见,从打造财政金融支农合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丰富了相关政策支持。
(3)放宽农村贷款担保限制。在保障农户基本权利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允许农村土地资产与本集体以外的成员交易。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网点,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门槛,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加大金融投入力度,完善各类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为农户办理贷款业务,并加快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如城镇商业银行、小型贷款公司规范化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常熟农商行在江苏省内共计有营业网点152家,其中常熟地区108家,其他地区44家,覆盖面广。此外常熟农商行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实践也值得推广。
(1)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要提升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扶持其完善田间道路、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的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这方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地方上,鼓励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3)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网络。利用各大权威数据平台,发布农业方面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给家庭农场提供市场信息支持,让农民了解相关的农业政策和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