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嘉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党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的指导意义,将妇女工作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高度结合,领导妇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妇女工作的发展朝着组织化、群众化的方向不断演进。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妇女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上的不独立和不平等,解放妇女的根本途径是阶级解放,为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只有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
明确当代中国妇女工作的正确方向。中国的妇女解放与发展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解放运动的题中之意。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妇女的积极性,领导妇女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及社会生产劳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中国妇女积极参与抗战、开展战地服务,大力从事生产劳动,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
加强妇女解放工作的组织建设。妇女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联系,要做好妇女工作,就必须组织好、凝聚好妇女群体,建立保障妇女工作有效开展的群众组织。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了全国妇女运动总的领导机构以及联合和团结全国妇女的群众性组织,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自此,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有了主心骨,为党更好地带领广大妇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妇女问题及妇女解放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党和国家不断提升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积极性,摸索出了实现妇女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更高效地引领广大妇女在革命与建设的主旋律中展现巾帼本色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现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娼运动,清除了旧社会中危害妇女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遗留问题。进行土改运动,落实并保障妇女的土地所有权,有效提升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及经济地位。普选运动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广大妇女走上政治舞台,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开展扫盲运动,使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妇女自身的解放与全面发展。
确立妇女工作根本方针以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中国妇女三大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确立为妇女工作的根本方针 。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妇女工作也围绕这一重心而展开。引导妇女到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积极参与社会生产,为国家增产。广大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活跃在生产一线,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半边天”作用。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以保障广大妇女的各项权益。法律是国家政权力量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宪法》明确男女平等原则,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为妇女的解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婚姻法》废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在保障妇女家庭权益、提升妇女家庭地位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篇章。
健全各地各级妇女组织以夯实妇女工作的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各省的民主妇女联合会相继建立。截至1955年,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省一级妇联组织陆续成立起来。中国妇女三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章程》,更改了妇联组织名称,明确了组织任务及性质,并首次对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同级党委以及上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各地妇联组织结合中国妇女工作的具体实际,在促进妇女解放与发展、男女平等事业上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成为全党的工作重心,党和国家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加速发展。坚持将妇女工作融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大局,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妇女工作发展更加国际化,妇女解放进程实现了质的飞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妇女多样化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发展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城乡妇女在党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妇女获得了经营土地、承包土地的机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多种经济成分蓬勃发展,拓展了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选择性。城镇企业迅速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妇女劳动力,更有妇女走上自主创业道路,涌现了一批女厂长、女经理。广大妇女的社会经济价值不仅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其展现形式也极具多样性。
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走中国特色妇女发展道路。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思想旗帜,是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同志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容,号召全体中国人民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只有将科学的理论武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妇女发展问题,做好中国妇女工作,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蓝图。
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妇女工作的法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男女平等问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巩固妇女工作的法律基础,为妇女权益提供特殊保护。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男女平等贯彻到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阶段,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制定了妇女工作具体的发展要求、明确的发展方向。妇女解放与发展工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妇女工作对外交流,形成妇女发展的全球视角。党在对外开放指针的引导下开展妇女工作,深入妇女工作多边交流,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妇女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等国际妇女盛会,将妇女交流合作组织机制构建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框架内,在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举办中外妇女文化周活动。党和国家不断拓展妇女工作国际交流项目,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凸显中国妇女在国际妇女发展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妇女解放与发展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进一步将妇女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高度融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把握当代中国妇女工作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新时代必须明确妇女工作的前进方向,创造妇女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以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为指南,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才是正确的道路。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意,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是实现我国妇女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招。
完善中国特色妇女权益法治保障体系。保障妇女的各项权益是新时代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完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是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颁布,为家暴受害妇女撑起了保护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要求保障妇女在生活、就业上的各项合法权益,杜绝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现象。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实现妇女权益最有效的保障就是将妇女权益保障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其纳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妇女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中国特色妇女权益法治保障体系这一坚实基础。
明确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遵循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联组织要始终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承担好妇女全面发展的任务,深化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加强妇女工作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服务能力。妇联组织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围绕党的大局和国家工作规划开展工作,引领好、联系好、服务好广大妇女,实现紧密的妇女大团结。
在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中贯彻改革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新时代的妇女工作中,更好地推动妇联工作的开展和妇女事业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妇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时代的变迁对妇女群体产生深刻影响,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创新发展妇女工作方式,深化改革妇联组织建设,把握妇女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服务好、组织好、引导好妇女群体,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提出新时代妇女具有的两个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应以做好家庭工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好妇女在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两个独特作用。由于妇女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发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不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抗疫保卫战,广大妇女都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作用和力量,讲好了新时代的巾帼故事。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障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思想文化也呈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社会活动的选择性、多样性不断增强,对于妇女群体来说亦是如此,妇女工作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严峻挑战。只有自觉坚持和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才能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
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中国的妇女解放与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妇女地位与作用实现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妇女工作的主心骨、定盘星。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妇女工作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解决好中国问题,引导妇女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夯实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的政治基石。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党领导妇女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没有提供可以套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公式,而只是对妇女解放的系列根本问题进行了本质性解释与原则性说明。中国必须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依据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理论,才能解决好中国妇女问题,解放好中国妇女,实现中国妇女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解决了妇女工作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我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升华与飞跃。既对新时代中国妇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建立完备的组织载体是落实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石。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群众工作是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依托。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为妇女提供服务的手段途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妇联组织要正在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联合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共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工作的组织载体建设,上至全国妇联,下至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都已形成纵向妇女组织健全、横向妇女组织形式多样的格局。妇女组织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的方向,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基层妇女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延伸了妇联组织触角,实现了妇女工作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世界正经历的动荡变革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生产生活,并且带来了许多就业民生问题,妇女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妇女解放与发展水平依然不平衡。妇女在全球8亿的贫困人口中占了半数。两性的资源、权利分配依然不平等,各个领域对妇女的歧视依然存在,家暴、拐卖妇女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应充分关注妇女的需要,以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除了努力发展妇女事业外,更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这既是实现世界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妇女解放与发展工作中始终注重与全球妇女解放事业融合,加强妇女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分享,积极为全球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推动全球妇女工作交流互鉴。实现妇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