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余红艳
(重庆大坪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42)
面部外伤已成为急诊部门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严重时还会对患者容貌造成影响,故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较高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社会心理障碍。此外,面部外伤患者在创伤早期情绪波动较大,且治疗期间会产生瘢痕,进一步影响患者社会接纳性。因此,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构式心理干预注重对患者的临床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出现护患摩擦。本研究主要分析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重庆大坪医院收治的急诊面部外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面部外伤诊断标准;②可自主交流。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20例,女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9.51±2.66)岁。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21±3.54)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①疾病护理:了解患者机体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经验式的临床护理措施;②用药护理:监督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告知患者正确的剂量以及服用次数,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③无菌操作:注重对患者的无菌操作,观察敷料以及手卫生,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1.2.2 观察组 予以结构式心理干预:①建立优质护理体系: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面部会出现持续出血,并对医院环境较陌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恐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护理体系,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意见,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填充;并在进行护理期间,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床护理内容;在创建小组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告知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沟通技巧;②温水擦拭:皮肤结痂后,以温水擦洗,并用柔软毛巾涂抹中性肥皂轻轻擦拭患者瘢痕皮屑;③弹力绷带护理:采用弹力绷带时,应该避免绷带牵拉摩擦瘢痕;④无菌技术护理:在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全程坚持无菌技术,在更换药物时使用抗生素,避免患者出现创面感染,降低患者瘢痕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疼痛程度、瘢痕发生情况、生活质量。
1.3.1 护理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0~50分为不满意,50~80分为较满意,80~10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3.2 护理质量 采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临床护理质量,分为护理态度、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操作水平共4个维度,满分为100分,护理质量与分数呈正比。
1.3.3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其中0分为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
1.3.4 心理状态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入院时)、护理后(护理工作结束后3 d)的心理状态,量表中包含20项测试项目,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每项1~4分,共80分,其中焦虑标准评分为50分,抑郁标准评分为5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3.5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指标,每个指标分值0~100分,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比。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操作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2.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2.5 两组瘢痕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瘢痕1例,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发生瘢痕5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322,<0.05)。
2.6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5。
表5 (续)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急诊为医院重点建设科室,其中面部损伤为急诊高发疾病。当患者遭受意外而导致面部损伤后,不仅会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容貌障碍,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异常情况,无法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护理态度、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操作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分析原因为:结构式护理是临床以整体医学为基础创立的针对性干预模式,通过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进行有效融合,在传统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将应激处理、放松训练等进行整合,可以从多角度出发,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医院以及家庭的温暖,避免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抵触情绪。此外,结构式护理中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期间,更注重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而不是选择回避,通过与患者家属建立优质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对应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感受到社会以及家庭的温暖,保证患者临床康复质量。同时,通过温水擦拭、弹力带护理、无菌技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护理质量,预防患者出现瘢痕,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瘢痕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