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荒山地理条件和树种生长条件,在树种选择时应对荒山周边区域地理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荒山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选择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的树种。同时尽量选择适宜成活和生长的乡土树种,保证造林树种快速适应荒山土质和气候条件。
荒山小范围内会有原生植被,在造林绿化时,应保证原生植物不被破坏。由于荒山原生植物生长时间较长,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对于荒山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变能力较强,可以更好调节荒山气候条件,保护荒山生态环境。
荒山造林主要目的是增强荒山植被覆盖面积,调节荒山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增强荒山蓄水能力。荒山造林时要充分考虑荒山蓄水条件,通过扩大植被种植面积,改善环境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荒山蓄水能力。
需根据树种种类、生长条件及荒山环境确定苗木栽植时间。北方地区选择在春、夏、秋季造林。春季是荒山造林最佳季节,针叶、阔叶树种均可栽植,此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刚刚萌芽生长,苗木栽植后水分蒸发量小,缓苗快,易成活。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适宜在夏季栽植,待苗木充分木质化后即可栽植,此时进入雨季,降水增多,土壤含水量高,苗木极易成活。华北落叶松和桦树、蒙古栎等部分树种多在秋季栽植,此时苗木全部落叶并进入休眠期,不易失水,栽植后很快进入冬季土壤封冻,积雪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小,次年春季苗木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吸收水分,造林成活率较高。
合理的栽植方法有助于苗木生长,保证其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苗木栽植方法不同,在栽植过程中可适当修剪苗木枝叶,以降低苗木水分蒸发速度。在中国北部地区,荒山造林大多使用容器苗,容器苗不受时间限制,全年可以造林;容器苗根部有容器包裹,根系完整,起苗和运输过程中水分散失少,苗木栽植后易成活;由于容器苗本身带有土坨,特别适合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中使用容器苗,可以采用机械造林技术,提高苗木使用率,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面积造林。
混交林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树种进行搭配栽植而形成林分。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通过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性与浅根性、吸收根密集型与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发芽与落叶迟早不同、前期生长型与全年生长型)及嗜肥性(喜氮与喜磷,及其吸收利用的时间性)不同的树种搭配,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混交林林冠浓密,根系深,枯落物丰富,地上地下部分结构较纯林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及其他防护效益方面都优于纯林。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交林生境条件好,寄生性昆虫、菌类等天敌增多,混交林病虫害较轻。混交林内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各种可燃物不易着火,火险性小。针阔叶混交林有阔叶树隔阻,防止树冠火和地表火蔓延,不易发生火灾。混交林对不良气象因素抗性较强。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减轻风害;将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减轻雪压倒伏。改善立地条件。混交林林内光照减弱,气温、地温略低而变幅小,风速降低,蒸发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加,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混交林冠层厚,叶面积指数较大,枯落物较多,成分较复杂,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林产品数量和质量。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总蓄积量和生物量比单纯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作用下,主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较单纯林好。确定好混交树种后,根据造林地内不同立地条件配置混交比例,确定混交方法,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
造林前,要充分做好苗木准备工作,在起苗、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大量失水,确保成活。苗木出圃时要尽量保证根系完整,枝干无机械损伤,并且做好苗木分级工作,使用合格苗上山造林。可根据不同苗木选择包装材料,大苗常用包装材料为无纺布或草帘等,小苗采用塑料袋包装。在苗木包装过程中,要确保苗木根系完整并摆放整齐,长距离运输苗木可在根部添加湿润物,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苗木出现缺水或温度过高导致苗木死亡现象。在苗木运输过程中,必须对苗木进行覆盖处理,避免风吹日晒造成苗木大量失水而影响苗木成活。
造林后期苗木抚育管理是荒山造林的重要环节。需定期对苗木进行抚育割灌和除草,一般根据灌木和杂草生长情况确定抚育次数,每年至少割灌除草1次。有条件的林区可根据苗木生长需要,对苗木进行施肥和浇水。同时要对新造林地进行围栏封育和全面禁牧,禁止人蓄进入造林地,对苗木造成伤害,确保造林成效。
加快荒山造林,全面推进国土绿化任务艰巨繁重。北部地区造林地瘠薄干旱,造林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在荒山造林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在工作时缺少足够的技术监督保障,从而影响造林绿化效果。荒山造林工程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目前,苗木运输、移栽、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缺乏适用的科学造林机制,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进度缓慢,错过了最佳造林时机,影响了造林成效。
为保障荒山造林高质量实施,应以县级为单位每5年制定1次荒山造林总体规划,设定年度造林目标,最终依据年度工程建设任务,编制荒山造林作业设计方案。应逐级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工作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保障一级。
实施荒山造林绿化,投入是关键。地方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项目牵动,实行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荒山造林科学化、系统化,应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巩固新造林成果,切实加强新造林地和幼林地管护,严格封山禁牧管理,建立护林员管理和使用机制。同时要依托荒山造林项目建设,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
在严格落实作业设计方案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分树种确定整地规格,达到蓄水保墒目的。做好出圃和运输环节管理,保证根系完整、不失水。合理施肥浇水。依法规范使用林地,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认真落实林业执法责任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禁使用危险性病虫害苗木,强化源头检疫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