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

2022-10-26 11:27杨立华李志刚
关键词:研究者资料案例

杨立华 李志刚

(1.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2.郑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导言

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1],这既得益于公共管理实践的深入推进和学者们的系统研究,也得益于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在诸多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案例研究是最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亚当斯和怀特对1992年完成的201篇美国公共管理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最广,占比高达69%[2]。蓝志勇和凯瑟琳·K·安德斯以美国8家公共管理权威期刊上的634篇学术论文为样本进行统计,发现案例研究方法在所有研究方法中位居首位,占比25.3%[3]。侯志阳和张翔对《公共管理学报》创刊十五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自2014年以来,案例研究论文的平均刊载率约占发文量的一半,案例研究成为与定量分析并驾齐驱的两种主要方法之一[4]。并且,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许多经典著作,比如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格雷厄姆·阿利森的《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等,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也都是案例研究。

尽管案例研究已经成为主流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但是对其本身的讨论和争论一直在进行。张扬波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准实验法,并借鉴“穆勒五法”,指出受控比较分析中的求同法与求异法,强调无论是单案例还是多案例研究,研究者都需要考虑构造合理的比较平台[5]。唐权和杨立华梳理出案例研究方法存在属性、类型与功能、研究设计等方面的争议,对应于客观的研究需要、质性—实证案例研究的价值与缺陷、案例研究者的主观认识偏差,以及方法论学者的努力等原因[6]。张静认为案例分析的目标不是讲故事,而是产出知识,包括解释知识、理解知识或规范知识等,因此需要遵循认识活动共享的一般逻辑和原则[7]。蒙克和李朔严认为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存在着循环论证式案例研究这一误区[8]。于文轩则从单案例研究入手,通过探讨单案例研究的评价标准、研究过程和方法论传统,揭示案例研究的研究旨趣和方法论问题[9]。总之,学者们对案例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推动了案例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为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但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剖析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在公共管理领域,对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将案例研究等同于案例教学、将论文中的举例也视为案例研究、认为案例研究没有严格的程序与规范[10]。因此,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有必要加强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梳理。本文在系统总结案例研究方法经典文献的基础上,从案例研究的属性、基本类型、选择标准与方法、操作流程、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梳理出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基本路径,以供公共管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

二、案例研究属性:概念界定与适用范围

(一)案例研究概念界定

对于什么是案例研究,现有文献已经有诸多讨论。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进行的现象[11](P15-18)。约翰·吉尔林认为案例研究是指一种为了理解一类更大规模的相似单位(案例总体)而对一个或少数单位(案例)进行的深入研究[12](P19-22)。陈振明则认为案例研究是对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深入调查,运用多重证据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13](P172)。本文将案例研究界定为案例研究者在研究问题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综合运用多重资料收集方法和多元资料分析技术对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而实现描述、解释、探索或评估一个或多个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研究策略。

(二)案例研究适用范围

一般而言,在所要研究的问题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1.研究问题是研究总体中的特殊个体或特殊现象;2.当研究总体中的个体高度同质化,且只想通过研究一个个体或一个代表性或典型性个体来推断总体情况时;3.当研究总体中的个体类型化,且每个类型内部的个体高度同质化,并且只想通过对几个代表性或典型性个体的研究来推断总体时[14];4.希望通过对少数研究对象的研究,对研究总体进行探索性或描述性研究;5.希望对少数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或丰富性的描述或研究,甚至力求还原现实场景[15](P273-274);6.希望深入地探讨所要研究问题的具体过程或机制;7.不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类似于实验室研究般的严格控制;8.需要提高研究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总结一下以上8点,实际上涉及到研究问题(第1到3点)、研究目的(第4到6点)、研究过程(第7点)、研究文本(第8点)四个方面。如此,则可把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归纳为如图1所示。

三、案例研究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案例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见表1)。具体而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把案例研究分为探索型案例研究、描述型案例研究、解释型案例研究、评估型案例研究[16];根据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案例研究分为理论构建型(归纳导向)案例研究、理论驱动型(演绎导向)案例研究[17]以及混合型(归纳+演绎)案例研究;按照案例数量,案例研究可划分为单案例、多案例和大样本跨案例研究[12](P65-111)。

图1 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分类是基于不同视角划分得到的,以便公共管理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与此同时,公共管理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技能选取合适的案例研究类型。例如,首先可以根据文献综述结果定位所从事的是一项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还是评估型案例研究,接着可以根据研究过程采用理论建构型、理论驱动型以及混合型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再根据研究的难易程度确定是选用单案例、多案例或者大样本跨案例研究法,以便研究逐步展开。可以说,公共管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是选用一种案例研究方法,而是一套由多种案例研究有机组合的研究方法。

四、案例选择标准与方法

在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中,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很难运用随机抽样来进行案例选择,需要采用一些标准和方法。一般来说,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者应该坚持两个标准来选择案例:第一,选择最能契合研究问题的案例;第二,选择的案例应能使检验力度和数量最大化,获得强力度的检验(即确定性和独特性的检验)。同时要考虑的是采用单案例还是多案例或大样本跨案例,相对而言,在时间、精力等资源特定的情况下,单案例研究能够更深入、深度地揭示案例的发生过程以及内在的因果关系,以保证案例研究的可信度[18](P25-26)。但单案例研究在结论的普遍性与推广性方面不及大样本跨案例。如果选择多案例或大样本跨案例,则要对案例进行筛选和取样,并确立筛选的方法。大多数案例研究应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并坚持信息饱和方法,当新增的案例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时,就是结束案例选择的时机。当然不管是选择单案例还是多案例或大样本跨案例都是旨在识别出能够再造更大总体的重要因果特征的案例[19],需要通过有目的的选择过程才能实现。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九种方法:典型案例法、多变案例法、极端案例法、反常案例法、影响性案例法、关键案例法、路径案例法、最大相似案例法、最大相异案例法[12](P65-110)(见表2),如果条件允许,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可以将这九种方法混合起来使用。

表1 案例研究的基本类型

表2 案例选择方法

五、案例研究操作流程

很多研究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简单易行,因而在使用时比较随意,对案例研究过程(操作流程)并不重视。事实上,高质量的案例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受过良好的方法训练,还要求研究者像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那样具备科学严谨的检验,遵循严格的案例研究过程[13](P170-181)。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是一个线性的、反复的过程,具体包括计划、设计、准备、收集、分析、分享等六个步骤[11](P7-170)。凯瑟琳·艾森哈特将案例研究的过程区分为启动、案例选择、研究工具与程序设计、进入现场、资料分析、形成假设、文献对话及结束等八大步骤[18](P2-21)。潘善琳和巴尼开发出更适合中国情景的SPS(Structured-Pragmatic-Situational)案例研究法,具体包括申请准入、现象概念化、初始数据收集、建立并完善理论视角、结构性访谈、数据筛选、理论-数据-模型校验、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等八个步骤[20]。借鉴前人的划分,并结合公共管理研究的实际,我们将案例研究的流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以及结果汇报(见表3),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步骤。

表 3 案例研究操作流程

(一)案例研究设计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研究设计是研究者为达到研究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路径选择[21](P3),是研究的行动蓝图和质量保障。按照案例数量和分析单位不同,可以把案例研究设计分为六种类型[11](P10-51)(图2)。

图2 案例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设计是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虑以下几个要素:研究问题、理论命题、具体方法、案例选择以及研究有效性(见图3)。明确研究问题是案例研究者进行研究设计的首要步骤,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环节。一般来说,研究问题可以归结为五种类型:“什么人”“什么事”“何处”“怎么做”“为什么”。就案例研究法而言,它最适合研究是“怎么做”与“为什么”的问题。确立研究的理论命题包括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要进行文献梳理和总结,掌握前人对这一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为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撑。其次,研究者必须摆脱已有理论概念和模式的约束,利用研究问题为向导,发展自己的分析框架,进而确立先验的理论命题。案例选择是研究设计阶段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案例研究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的选择决定着案例研究的成败。具体方法包括研究拟采用的资料收集方式、资料分析技术、研究结果的成文形式[22](P262-268)等。研究的有效性是研究设计的关键问题,公共管理研究者应详细讨论研究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有效性威胁及其消除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论的科学性[23](P25-28)。

(二)案例资料收集

首先,收集案例资料应该坚持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原则。收集真实的案例资料是从事案例研究的基石,及时地搜集大量一手资料才能确保所搜集的资料及其披露信息的时效性。其次,采取多种资料来源,通过多种资料的汇聚和相互验证来确认研究发现,避免偏见。比较常用的是三角测量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不同资料来源(资料三角形)、不同研究者(研究者三角形)、同一资料集合的不同维度(理论三角形)、不同方法(方法三角形)。最后,研究者需运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主要包括实验、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档资料等[24](P173-314)。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界,很多所谓的案例研究往往只采用了文件和档案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这是对案例研究资料收集理解的一大误区。案例研究必须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以减少所搜集的资料的主观随意性。当然,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搜集资料,都要结合研究需要与所选取的研究方式的优缺点“酌情”选用(见表4)。

图3 案例研究设计框架

(三)案例资料分析

对于案例研究的初学者,他们经常会遇见面对成堆的资料却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因此,研究者必须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案例资料分析策略、步骤和分析方法。案例资料的总体分析策略依赖于理论命题,即需要遵循案例研究最初提出的理论命题来组织相关的资料,并以此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命题,这是案例研究最常用的分析策略。

表4 案例资料收集方式及其优缺点

在总体分析策略之下,案例资料分析应遵循一套规范、严谨的资料分析步骤。具体包括:1.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同步记录。在采用实验、实地访谈与观察、档案资料等方式搜集案例资料时,要做好资料的摘记,建立文本库和备忘录[25](P385-386)。在采用问卷调查搜集资料时,需要将搜集回来的问卷做好标记,包括有效问卷、无效问卷(包括白卷)的标号等。2.资料的编码。在案例资料分析的过程中,编码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编码是对资料内容进行定义的过程,意味着把资料片段贴上标签,同时也对每部分资料进行分类、概括与说明[26](P40-56)。对采用实验、实地访谈与观察、档案资料等方式搜集的质性资料,目前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编码规则,对采用问卷调查搜集到的量化资料,由于在设计问卷时就已经进行了编码(例如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因而在资料搜集之后无需再编码。3.资料的归纳分析。通过质性资料编码或统计软件分析量化数据的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初步结论,如果是多案例或者大样本跨案例研究的话就需要进行跨案例分析。4.研究成果检验。要进一步核实所分析的质性资料与量化数据,也要对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的资料或数据进行比对,以便检验所搜集的质性资料或者量化数据的正确性。进而,将多方论证成果与现有的文献进行对话,以便建构理论[27](P80-91)。5.形成结论。整合分析质性资料与量化数据得到的结果,形成理论及其知识体系。

最后,为了得出科学有效的分析结果,研究者还可以采取受控比较、相符性程序和过程追踪等重要的资料分析方法。受控比较是通过案例间的观察比较,探究收集资料的数据与被检验理论是否相一致。在运用相符性程序时,研究者通过案例分析来考察观察值与被假设检验的预言值是否一致[28],包括有案例间和案例内观察比较。过程追踪是指通过考察案例的初始条件如何转化为案例结果来探究系列事件或决策过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确定案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机制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理解原因与结果间的过程 ,是利用对过程的历史阐述来验证理论或者假设[29](P2-5)。

(四)案例研究结果汇报

案例研究结果通常以论文、著作或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例,在结果汇报时应该保证故事的丰富描述与完整性。如果选择个案研究,研究者一般可以很好地呈现一个“好的故事”,从而更好的说服和吸引读者,但是如果选择多案例或大样本跨案例,可以采取将理论构建分为几个命题来进行,从而兼顾汇报结果的严谨性与丰富性。同时研究者在撰写案例研究结果汇报时也有一些步骤。首先,确定汇报对象。不同的汇报对象对案例研究结果有不同的需要,比如说学术界可能偏重于案例如何筛选,数据如何搜集和分析以及新的发现等;政策制定者可能偏重于案例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其次,合理处理案例素材。好的案例研究应做到既基于案例素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案例素材,可以专辟一章或一节介绍案例素材,也可化整为零掺入各个部分,但原则上要求结果汇报的主要部分或大多数内容中都有案例的参与,并且,整块式的案例素材描述不应超过结果汇报篇幅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比较合适。最后,科学安排写作结构。对案例报告写作而言,有六种可供选择的结构类型:线性分析式(标准结构)、比较式、时间顺序、理论建构式、“悬念式”和无序式(或混合)结构[11](P288-298)。前三种适用于所有的案例研究类型,第四种主要适用于探索性和解释性的案例研究,第五种与第六种分别适用于解释性和描述性的案例研究。

六、案例研究质量评价

事实上,案例研究方法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保证其研究质量的评价标准与策略体系(表5):构念效度、内容效度、理论效度、解释效度、描述效度[30](P391-396)、评价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研究信度[31](P215-219)等九个评价标准是评价案例研究质量的关键。如果满足了,则认为此项案例研究是可信可靠的;如果没有满足,则需要一一对应确保高质量案例研究的这套评价标准及策略体系进行完善。

表5 案例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及策略体系

七、运用案例研究注意事项

在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时,除了要遵循案例研究操作流程外,还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进行严谨的案例研究设计、考虑与其他研究方法混合以及注意研究伦理问题等。

(一)进行严谨的案例研究设计

在所有的案例研究活动中,进行研究设计及其施行是关键。然而,现有的案例研究中却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缺乏预设理论与假设、方法单一、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能保障以及案例选择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有些研究根本没有案例研究设计,并且在施行具体的研究设计时,某些案例研究者将操作难度大或者耗费时间长的步骤简单带过、避重就轻甚至粗制滥造,这都与完成高质量的案例研究的初衷或目的相悖[32]。为了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提高案例研究质量,建议研究者在从事案例研究时,要进行严谨的案例研究设计,对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理论命题、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有效性、案例的选择等进行详细的设计与说明,并严格遵照执行,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考虑与其他研究方法混合

现在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在一项研究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就要将不同的方法混合成为一个整合模式。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混合使用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研究作为混合研究方法的一部分,另一类是案例研究中嵌入其他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比单一研究方法实施难度要大,但是混合研究方法能够处理更广泛和更复杂的问题[33](P58-69)。因此,在开展案例研究时,要考虑是否将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进行混合使用。

(三)注意研究的伦理问题

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者较大程度介入实地现场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固然给案例研究带来了优势,但也暴露了各种研究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料收集阶段和研究结果的汇报阶段。在资料收集阶段,案例研究者要告知研究对象这项研究需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对他们的预期,不能夸大研究对参与者的预期收益,也不能隐瞒研究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或者精神上的不适。在研究结果的汇报阶段,研究者要尽可能地减少研究对象所承受的风险,避免对不相关的敏感议题作更深的探究,也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方式,比如匿名化、化名处理等。

猜你喜欢
研究者资料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