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即兴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10-26 10:18:14何辉白彦刘彦宏
科技促进发展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领域文献

■ 何辉 白彦 刘彦宏

1.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48

2.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100872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从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科技创新的具体部署。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但是,科技工作不同于有计划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它往往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与即兴研究不谋而合。事实上,创新与创造力的研究始终是即兴领域的热点问题[1]。

即兴(Improvisation)一词最初来源于爵士乐和戏剧表演。自1993年Weick 首次将其运用于组织领域以来,即兴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个体、团队和组织等不同层次研究了即兴的界定、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后果,并指出团队即兴大于个人即兴之和,组织即兴则是大规模的团队即兴。很多学者通过定性归纳梳理了以往即兴研究的发展现状,如Cunha 等首次整合了组织即兴概念,认为即兴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实验文化、最小结构和低度的组织程序记忆,领导风格、成员特征、信息流和资源等则是影响即兴质量的主要因素,且即兴的后果分为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两类[2];张小林和裘颖辨析了即兴能力与直觉、学习、创新创造的区别,梳理了即兴能力概念在管理领域的发展阶段、维度演化和研究层次[3];曹光明等从认知角度归纳了组织即兴概念界定的四个类别,并按照爵士乐隐喻、组织学习、团队管理和战略视角的顺序归纳出组织即兴研究视角的演化逻辑[5];黄勇和彭纪生指明了组织即兴的触发条件与时间压力、不确定性相关[5]。即兴综述的定量研究目前只有高鹏斌等人的研究,他们采用文本挖掘和信息熵等方法分析了即兴研究的作者分布、研究主题和演化规律,并预测即兴研究将在创新创业、组织变革、战略管理和信息管理等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6]。可见,现有研究综述均在10年以前,年代久远,且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没能展示近10年的即兴研究热点和主题,也缺乏对即兴研究演变规律的科学梳理。

本研究以1998~2019年为时间窗口,利用知识图谱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国外即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考虑到期刊的权威性,本研究以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为数据来源,对即兴研究的1072 篇国际文献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发文量、作者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等全面厘清了国外即兴研究的发展脉络、覆盖领域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可能发展趋势,给我国的即兴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及科学图谱方法,运用Citespace,通过使用其合作网络分析、作者共引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突变率检测等功能,并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分析结果,分析即兴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期深化研究内容,为即兴研究的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提高即兴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

1.2 数据来源

SSCI 数据库覆盖全球权威性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其强大而丰富的检索功能成为本研究的研究首选。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检索界面中设置数据库,类型为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主题词为“improvisation ”,文献类型为“article”,年限为1998~2019,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1日,检索完成后,对以上文献进行复查,剔除无关文献及重复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072篇,确定其能够覆盖即兴研究的主要成果。

2 即兴文献发表趋势研究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即兴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及时序规律,本研究以时间(年)为横坐标,文献数量为纵坐标,对1072 篇即兴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见图1)。整体上看,即兴文献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高峰,2019年略有回落。按照即兴文献的数量趋势,可以将1998~2019年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快速成长期。

2.1 起步阶段(1998~2004)

这一阶段的文献量相对较少,每年均在20 篇以下。研究集中于即兴概念的界定及测量,如Weick 提出即兴是一种即时策略,是思考与行动同时进行的循环式创造,它要求组织采取实时的适应性行为[7]。Vera 和Crossan 提出团队即兴的测量方法,强调创造性和自发性是即兴行为的重要维度[8]。

2.2 发展阶段(2005~2010)

从2005年开始,即兴研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更是达到60 篇左右。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关注即兴的结果,即兴对新产品开发或组织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断得到证实。同时,一些情境变量或中介变量开始引入即兴研究。如Moorman 和Miner 测试了环境动荡、实时信息沟通和组织记忆在即兴与新产品开发中的调节作用[9];Vera 和Crossan 指出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质量、实验文化等都有助于即兴和创新间的积极联系[10]。另外,这一阶段创业情境下的即兴研究也开始成为热点。

2.3 快速成长阶段(2011~2019)

即兴研究从2011年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于即兴应用,如音乐和舞蹈教育,以及认知发展领域。即兴被看作是一种学习模式。音乐即兴教育可以提升参加者的认知能力,动机控制能力和创造力[11]。即兴教育也能应用于管理领域,比如Christopoulos等人发现,巴西政府公务员通过实验学习提升了即兴能力,并因此提高了其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水平[12]。即兴逐渐成为社会教育治疗项目中研究最多的方法之一。

3 即兴文献的研究主题和趋势分析

3.1 文献共被引分析

高被引文献反映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是探究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的重要依据。将即兴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得到即兴共被引文献图谱(图2)和即兴共被引文献频次排序(表1)。

表1 1998~2020年即兴研究共被引文献频次排序及中心度对比

表1显示了1998~2019年即兴研究领域的前10位高被引文献。结合表1和图2可知,Vera(2005)、Miner(2001)、Weick(1998)、Limb(2008)和Crossan(2005)这5篇文献是具有高中心度的枢纽节点。其中,Weick 一直处于显著位置,他首次将即兴引入组织管理领域,并在借鉴爵士即兴的基础上对组织即兴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但是,通过爵士隐喻仅能获得对组织即兴的直观感知,且在单一爵士即兴或戏剧即兴基础上构建的组织理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系统的复杂性。随着即兴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于即兴的界定也从隐喻分析逐渐转移到对组织实践的关注[2],如Moorman和Miner 将组织即兴概括为“创作与执行在时间上的融合”[9]。Baker 和Nelson 指出创业者面临资源约束时会即兴应对挑战,因此资源约束被视为即兴创业最主要的激励因素[13]。Crossan 和Vera 更是认为即兴是个体自发地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和专业知识来处理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机会[10]。可见,即兴是自发性和创造性的结合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响应。

此外,有学者从认知角度研究即兴,如Limb 和Braun 指出即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虽然是在意识和意志控制之外发生[14],但它也可以通过即兴练习不断提升其发生频率,这暗示了即兴具有习得性的特征;Norgaard(2011)则直接证实了即兴练习的有效性,提出课堂上的即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行为[15];Beaty(2015)认为即兴是创造性行为最清晰的表达方式之一,并且进一步证实了即兴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开发这一观点[11]。

3.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分析即兴研究的核心作者,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即兴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在Citespace 中设置Node Type 为Author,years per slice 为8,其他值为默认。此次处理共有212个节点,14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64,得到即兴研究的主要作者合作网络。由图3可知,即兴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状态,以Balachandra 为中心点形成了三个规模相当的子网络,其中,以Vera 和Crossan 等学者为中心构成了联结高产作者最多的子网络,以Ringstrom 和Barrett 等学者为代表构成了合作最密切的子网络。

3.3 关键词及热点聚类分析

高频关键词是指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术语,表征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向。再次运行CiteSpace,设置Node Type 为Keyword,其他值默认,并对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删除,最终得到即兴研究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表。表2显示,即兴研究文献中频数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有improvisation(即兴/即兴能力)、performance(绩效)、creativity(创造性)、management(管理)、innovation(创新)、knowledge(知识)、product innovation(产品创新)等,这表明了即兴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

表2 10个高频关键词词频及中心度

为进一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对上述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图4),共得到314 个结点,2033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414,Q 值为0.3979,Mean Silhouette 值为0.5968,表明该共现图谱聚类结构合理,各聚类同质性较好。

图4表明了即兴关键词的6 个聚类,包括:突发事件、创造性、沟通能力、音乐治疗、意义建构以及关联的精神分析。每个关键词聚类都有代表性词语,如创造性这一关键词聚类的代表性词语包括音乐即兴、角色扮演、发散性思维测试、认知储备等等,这意味着即兴中有关创造性的研究可能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即兴的起源研究,如音乐即兴和戏剧即兴(角色扮演);二是从认知角度研究即兴,这为即兴练习与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上述关键词及热点聚类分析看,围绕组织和管理领域的即兴研究始终是主流。另外,即兴音乐治疗近几年也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归纳出即兴研究的4个热点主题。

3.3.1 即兴与创新

即兴与创新的研究从始至终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关于即兴与创新的关系,主要包含两类观点:一是证实即兴对创新的积极作用,比如Magni 等认为即兴能够帮助组织响应激烈的环境变化,进而提升绩效水平[1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即兴既可能带来创新,也可能导致混乱。大量的即兴会使组织成员承受较大压力,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与心理倦怠,从而导致创新失败和管理混乱[2]。从组织角度看,如果将即兴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规手段,可能引起组织对即兴的重度依赖,反而会导致管理的恶化,不利于组织创新[10]。

如果把即兴看成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案,管理者可能低估了创造一个支持即兴的情境的必要性[17]。因此,对即兴情境的研究进入我们的视野。实验文化和最小结构常被提及。实验文化源于戏剧即兴表演的“是的并且”原则,它要求即兴演员在舞台上接受、支持而不是否定搭档的想法。当组织成员感知到的环境是无威胁的和宽容的,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就愿意承担风险做出即兴努力,进而促进了创新相关行为的产生[1]。最小结构来源于爵士即兴,是指表演者在极少的音乐模式和现场规则的约束下表现出创造性和一致性,是自由与控制的结合[18]。自由可以释放自发性和创造力,控制用来约束自由避免混乱,因而最小结构是即兴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3.3.2 即兴与创业

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即兴如何促进创业:一是即兴为创业者快速行动和创业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决策依据,避免因资源约束导致创业机会的丧失或失败;二是创业导向会触发企业即兴行为的产生,促使创业主体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时能够做出更快速及时的响应。

即兴受到创业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源于其为创业企业克服资源缺陷以有效应对多变环境提供了可能。资源是新创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关键,但由于新创企业的“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导致资源约束无处不在,因而必须对已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和利用,即实施资源拼凑。事实上,即兴行为本身就包含资源拼凑的涵义。如Weick 在1993年曾以16 个消防员对曼恩峡谷火灾的扑救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组织即兴和资源拼凑在角色结构形成及组织规范互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将拼凑理论引入即兴研究领域[19]。很多学者在研究创业与即兴时,都提到了资源短缺与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吴亮和刘衡研究发现企业进行资源拼凑的程度越高,越可能带来创新绩效[20];Baker 和Nelson 认为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将就”与重构,新创企业能够突破资源约束,以应对新的创业机会或挑战,获得竞争优势[13]。

3.3.3 即兴与教育培训

在以信息的即时获取为特征的知识社会中,学生脱离了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教育的创造者,即兴教育适用于所有层级的学生,有学者甚至指出一切教育源于爵士即兴[21]。

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即兴的目标在于开发某种特定的技能和知识。很多学者都把即兴看作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认为它既能激发创造性、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又有助于上述能力的应用。如Beaty 发现音乐创作能够自动促进大脑的思维网络,从而证实了音乐即兴教学有助于创造力开发[11]。Jordanous和Keller利用计算语言学技术发现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关键是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22]。另外,即兴教学能够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23],这无疑增加了学习迁移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开发应变能力。Balachandra 提出即兴教学也可用于创业教育。他认为学习即兴表演理论有利于培养准创业者的敏捷思维和适应能力[24]。

除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即兴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还包括受训者即兴能力的培养,研究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证实培训能够提升即兴能力;二是探讨如何进行即兴能力开发。Crossan 和Vera 首次验证了培训能够增加即兴行为的发生频率,为组织成员通过培训获得和提升即兴能力提供了初步证据[10]。Ratten 和Hoge 总结了即兴培训的3 个领域即任务技能、人际技能和自我技能[25]。Christopoulos 等认为可从培训环境条件、培训转化动力以及受训者对即兴情境下意义建构的反应3个方面帮助员工获取即兴能力[12]。

3.3.4 即兴与认知障碍治疗

与其他类型的复杂认知过程一样,即兴涉及到整个大脑皮层不同区域之间的动态交流,是刺激大脑不同区域的创造性活动。即兴治疗认知障碍主要体现在音乐即兴方面。研究表明音乐即兴可能会挖掘出个体在一般创造性认知领域的差异,帮助他们提高认知和心理能力,[14]。音乐被证明可以改善严重认知衰退者的一般认知功能和神经精神症状,因此音乐即兴常用于认知障碍的治疗[26]。

一些研究指出音乐即兴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体精神病、抑郁症等的症状改善以及其幸福感提升有着显著影响。Biasutti 和Mangiacotti 证实了音乐即兴疗法可以改善具有轻度和中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23]。Degli Stefani 和Biasutti 研究发现,接受团体音乐治疗的病人要比那些未接受音乐治疗的病人在用药剂量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改善[27]。

3.4 突变词分析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的相关功能和分析,得到即兴20 个突变词列表,清楚展示了突变词的年代分布和突变强度,表征了即兴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结果如图5所示。

对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的分析得知,在即兴研究前期,竞争优势(3.3615,2003~2010)、组织即兴(3.3033,2005~2011)、组 织(4.1327,2006~2009)、知 识(3.9008,2006~2013)、文 化(3.3148,2005~2012)、组 织 惯 例(3.716,2014~2015)、学生(3.6603,2011~2015)等是主要突变词,近5年内音乐即兴(4.4902,2015~2019)、合作(3.2366,2015~2017)、教师(3.7248,2015~2016)、团队(3.9887,2017~2019)、专业知识(3.4714,2016~2019)、干预(3.8014,2017~2019)等成为突变词。这种突变词的变化反映出即兴研究主题的变迁,也证实了即兴研究在组织领域的广泛应用。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即兴研究领域近20年经历了起步(1998~2004),发展(2005~2010)和快速成长(2011~2019)3 个重要阶段,2017年后每年的发文量均达100篇以上,主要集中于即兴应用领域,理论成果及实践应用价值愈发明显。

第二,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显示,即兴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即兴的爵士隐喻、组织即兴的界定,即兴的认知视角研究与即兴练习等。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的结果也响应了上述研究主题,Balachandra、Vera 和Crossan、Ringstrom 和Barrett 形成了3 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团队,分别在即兴研究的上述细分领域有所建树,研究成果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状态。

第三,通过即兴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围绕组织和管理领域的即兴研究始终是主流,4 个热点研究领域为:即兴与创新,即兴与创业,即兴与教育培训,即兴与认知障碍治疗,其中前3 个热点都与组织和管理相关,即兴与认知障碍治疗尽管侧重于如何使用音乐即兴改善个体认知功能,但也可以移植到即兴教育和培训领域。突变词分析也反映出即兴研究主题的变迁。

4.2 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即兴研究目前正处于高峰时期,很多研究主题相对成熟,研究结论相对稳定,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首先,团队即兴仍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价值。这是因为动荡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分工合作是诱发团队即兴的沃土[2]。现有研究分别探讨了团队凝聚力、组织文化、组织记忆等组织情境因素对团队即兴行为的激发作用[16],并认为团队即兴促进了团队灵活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而推进新产品的有效开发[17]。由于领导者和参与者均是即兴创作过程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团队即兴中的领导力和受众参与度等也是团队即兴领域值得重点探讨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团队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团队即兴的影响。

其次,音乐即兴在教育教学中将会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创造性科学领域。这是因为音乐即兴能够培养发散性思维,从而有利于创造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音乐即兴对个体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促发机制还值得进一步探讨[28]。因此,如何在实践中借鉴音乐即兴,进而优化组织即兴,以增强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第三,即兴离不开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效即兴的背后往往包含很多准备工作以及学习。即兴不等于临时性的问题解决,它是以“模式化和经验化的行为”为基础,是一种“以创新的方式对模式和经验进行重组的微观行为倾向”[29]。即兴就是要在结构化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能否平衡则主要取决于即兴主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验证专业知识对项目推进、新产品开发等的影响,也可纳入其他环境变量因素以揭晓专业知识与即兴创作间的“黑箱”。

最后,即兴将会在组织培训领域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即兴的习得性特征意味着即兴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得以提升[15]。学者们借鉴了戏剧即兴的剧场游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即兴培训的原则和主体内容,并验证了即兴的培训效果[25]。但是,现有即兴干预的有效性验证,大多采用操控情境的实验方法,研究手段单一,这可能会影响受训者的积极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解决问题、反思和人际关系能力[30]。未来可结合问卷、访谈等多种手段,采用结构化的评价标准,以更科学准确地衡量即兴培训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造性领域文献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视野(2014年17期)2014-08-25 0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