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阳,银 峰,刘 洋,姚慧茹
(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天津300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 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明显,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0%以上[1]。因此,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
长期以来,基层都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017 年12 月,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网格化管理、直通式服务、多元化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基层网格化组织体系。2020 年2 月,应急管理部、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加快协同推进各级信息员队伍建设。天津市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市编办印发街道和乡镇政府职责清单,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纳入清单内容,实现了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法定化。现有研究表明气象信息员队伍普遍存在管理难、经费少、制度不健全等问题[4]。目前关于气象信息员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农村地区[5-6],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城市气象信息员工作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十四五”期间,天津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对气象信息员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气象信息员队伍现状及其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制定相关发展计划提供思路,为加快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的气象信息员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天津市气象信息员信息库,由各区气象和应急部门联合汇总,每年入汛前备案更新。同时,基于全国智慧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获取气象信息员工作数据。该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自动向气象信息员发布本地预警,具备预警信息转发、灾情信息上报、多方会商通话等功能,并实时记录信息员各项操作数据。本文针对人员属性指标和工作指标进行分类统计,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分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
天津下辖16 个市辖区,全市共有246 个街道(乡镇),5 042 个社区(村)。截至2021 年底,全市气象信息员共5 300 余人,已实现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全域覆盖,为气象信息传递通往“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人员保障。为进一步了解人员队伍的地区差异,分别从性别、学历和年龄3 个方面统计各行政区信息员构成比例情况(图1~3)。天津中心城区包括南开区、红桥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和和平区,考虑到市内六区毗邻集中,各行政区面积均较小,在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等方面具有高度同一性,故合并为一个“大区”进行统计,以下简称“市区”。
图1 天津市各区气象信息员性别比例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ratio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volunteers in various districts of Tianjin
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市气象信息员男女比例约为2.5∶1。女性在全区信息员中占比一半以上的仅有市区(不包括和平)、滨海新区和东丽区。静海、宁河、武清、宝坻和蓟州5 个外围辖区男信息员比例均超过75%,其中蓟州区男性占比最高,达到93.6%。由于外围辖区相对辽阔,人员密度低,信息传播手段与城区相比不够多元化,信息传播的人力成本更高。同时,农村耕地面积大,气象灾害风险易损性和抗灾能力较低,特别是蓟州兼有山区、森林等下垫面地貌,伴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风险,对信息员应急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体力更好的男性可能更容易胜任这些地区的气象信息员工作。
图2 天津市各区气象信息员受教育程度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volunteers in various districts of Tianjin
图3 天津市各区气象信息员年龄结构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age structure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volunteers in various districts of Tianjin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市气象信息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8.5%,高中、中专及大专学历为26.0%,本科及以上学历为5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高依次为东丽区、市区、滨海新区和西青区。近年来,天津加强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吸引高学历人才涌入;东丽区、北辰区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7]。相应地,这些区域的基层人才队伍也得到了强化。
年龄分布上,全市气象信息员总体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结构。30~60 岁为气象信息员“主力军”,占比82.2%;以10 岁为一档,各年龄段人数接近,比例相差不超过1.5%。不过,各区信息员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市区及东丽区信息员队伍最为年轻化,40 岁以下人员占70%左右;其次为北辰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其他各区中,蓟州区信息员最偏向老龄化,50 岁以上人员占比62.1%,这可能与当地年轻人口大量向城区流入有关。
总体而言,天津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气象信息员的平均水平,但年龄相对偏大。市区及滨海新区、东丽区和北辰区信息员素质较高,年龄普遍较低,可优先考虑作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试点地区。蓟州区气象信息员大多为中年男性,熟悉当地环境,实践经验丰富,适合开展救灾工作,但在通过现代化手段传播信息方面应给予更多指导帮助。
近年来,为强化对天津市气象信息员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充分发挥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作用,市区两级气象部门采取线上讲解、线下面授、发放培训视频与学习材料等方式对辖区内气象信息员开展集中培训和轮训。培训内容涵盖了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各灾种防御知识和应急措施及智慧信息员平台使用方法等,并结合当地天气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021 年,全市气象信息员培训率达到95%。
为了解天津市气象信息员履行职责情况,依托全国智慧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对气象信息员工作的活跃度指标进行了统计。该指标综合了预警浏览、预警分发、灾情上报、通知公告、培训、有效登录共6 种操作记录数据,通过设定权重和加分项计算每一名信息员操作数据的加权总和,以及按月统计全市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浏览、分发总数和活跃度平均值。以2020 年为例(图4),全年气象信息员活跃度平均值为49.8%。各月活跃度呈逐渐增长趋势,4 月开始活跃度有明显提升,说明入汛前后广大气象信息员的警觉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从具体履行工作来看,信息员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浏览量较多,主要集中在5~8 月,特别是8 月,超过5 000 人次;预警分发的频次变化趋势与预警浏览基本一致,但对预警分发的主动性还比较欠缺,各月预警信息分发率(分发次数/浏览次数×100%)在41.3%~56.7%之间。另外,灾情收集上报的实际反馈数量较少。
图4 2020年天津市气象信息员活跃度统计情况Fig.4 Statistics on activity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volunteers in Tianjin in 2020
从全市气象信息员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到,仍有半数人员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农村地区气象信息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薄弱。基层防灾减灾涉及知识面广,结构复杂,部分人员的知识储备可能不足。同时,信息员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敏感性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预警信息和应对灾情险情。在日常培训中缺少应急演练活动,信息员防范应对灾害的实操能力有所欠缺。进一步提升气象信息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信息员在基层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研发现全市街道(乡镇)气象信息员一般由街道公共安全办科员或乡镇政府民政助理担任,社区(村)信息员则以社区综治主任、网格员、村主任、支部书记等为主。由于气象信息员多为兼职,故更多时候需要靠个人责任感和主动性推动工作。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更替频繁,部分信息员在发生工作调动、离职、更换手机号码后未能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于是造成了管理上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另外,现行相关标准、规范一般仅从原则上对信息员的工作提出要求,对于气象信息员履职尚缺少一定的刚性约束和标准化规定,对不同灾种的防范手段和应对措施也缺乏较为细化的工作指南。截至本文成稿前,全市气象信息员工作尚未纳入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考核,影响了信息员队伍的稳定管理。此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气象灾害承载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也随之提高,而目前针对大城市的信息员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还比较欠缺。
气象信息员在传播预警信息、上报灾情和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等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费用,这些费用目前大部分由信息员个人承担。对表现优秀的信息员缺少一定的激励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稳定建设、管理和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员管理财政保障制度,所需经费主要依靠气象系统自筹,地方政府投入较少[8]。
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应结合本地实际,以及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约束和规范。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动沟通,将气象信息员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同时,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组织管理,结合城市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因地制宜地完善气象信息员工作机制,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标准化要求和工作指南,建立相关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不断规范气象信息员工作。注重完善人员信息的收集、更新备案,即时动态更新,保证通信渠道的有效畅通。
针对气象信息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村气象信息员学历较低问题,建议气象部门将专业知识通俗化、简单化,编制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教材。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教育。建议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活动,培训方式可采取现场授课、远程培训、灾害应急演练、发放相关影视书籍教材等,使气象信息员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能力。同时,增进培训期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评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9]。
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气象信息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相关考核和激励政策,对履职尽责、表现优秀、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气象信息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树立正面典型,以进一步激发气象信息员的工作热情[10]。
气象信息员工作是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气象信息员发挥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生力军”作用,是“打通”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承担着让广大人民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重任。2021 年7 月,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与市气象局7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天津市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新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将气象信息员职能和灾害信息员整合。这是建立“多元合一、一员多用”信息员融合发展机制的有效尝试,同时对新形势下气象信息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如何推进“多员合一”真正落地,使广大灾害信息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是未来的思考方向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