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雅婷
(广州市黄埔区水务设施管理所,广东 广州 510000)
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既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水务建设品质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仅影响城市水环境、水安全体系的健康发展,还关系着水务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后,水务工程范围有了新延伸,涵盖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涵闸泵站、水库除险、碧道建设、市政给(供)水、污水处理、水质净化、海绵城市等涉水民生工程。由此,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涉及面变广,监督任务增多。然而,政府监督工作尚未完全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节奏。广州是新发展阶段的主战场之一,本文以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为重点,围绕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监督现状,对新发展阶段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策略进行分析,为今后政府开展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多元化思路。
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要一环,具有公正性、权威性。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水务工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水利工程,而是建筑、市政、给排水、水利工程等的交叉综合,其质量安全监督涉及住建、水利等多个部门。国家层面上,住建部设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司指导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水利部设有监督司指导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均未设置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专职部门。我国各级政府水务部门的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机构设置也不尽相同,大致有2类:第一类,如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江苏等地专门设有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第二类:如北京、陕西、重庆、浙江等地未单独设置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而是由建设或者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承担并执行部分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任务。广州市属于第一类,专门成立了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11个行政区根据各自实际,监督机构设置情形同时有第一类和第二类。
当前国家未专门出台水务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有关文件,水务监督部门实际工作中常以住建、水利等部门的规章制度为参考,水务工程类型涉及庞杂,不同类型的水务工程不同阶段标准不一[1],具体到某项水务工程往往难以界定用何种标准开展质量安全监督。
广州市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设置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广州市黄埔区等9个区设有区级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或挂其他下属单位二次牌子;天河区、越秀区等2区则未设置专门的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相关职能或职责由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实施。
表1 广州市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设置情况表
显然,受监督的政府投资水务工程项目业主直接就是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是同一机构,开展监督工作时会相对弱势,这种机构设置对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开展工作有所制约,难以发挥真正的监督效能。
政府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主要依靠监督员实施,各区实际开展的监督工作中,受人员编制限制,人才较少。市级层面看,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是参公事业单位;区级层面看,设有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9个行政区中,除黄埔区是参公事业编制外,其余8个区均为纯事业单位编制。由此可知,广州市开展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工作人员中,只有少部分是正式政府工作人员。截至2022年1月底,全广州在建水务工程项目共1565宗,经济实力较强的黄埔区、南沙区2022年1月底在建水务工程分别有51宗、105宗,而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参公管理编制人数仅36人,黄埔区、南沙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现有编制人数分别为2人、8人。显然,监督机构监督人员配置与水务工程数量严重不匹配,监督人员专业力量难以同新发展阶段大规模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2]。
2021—2022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经费支出预算见表2。广州部分区因财政紧张,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经费预算支出较少,支撑不起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所需费用,只能靠监督机构仅有的内部人员来开展工作,受制于人数,执行监督效果有限。部分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来辅助开展安全评估、质量抽检、现场监督检查等工作,而第三方人员鱼龙混杂,部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整体专业性良莠不齐,实施监督工作时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无法真正做到第三方的公平公正。
表2 2021—2022年广州市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经费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近年,广州市水务局直属的广州市水务信息技术保障中心初步开发了广州市的水务工程安全质量巡检信息系统,但该系统开发时间较短,投入使用率较低,广州市及其11个区水务工程监督普遍采用的是人工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跟踪督促来开展监督工作。人工依赖性强,且主要监督过程资料均靠手写记录,信息化程度不足,履职材料以纸质为主,而纸质档案易破损或丢失,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严重,声像、影像等工作过程资料保存管理难度大。而目前,整体水务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介体未能跟上数字时代智慧化发展趋势,导致监督人员监督任务繁重,资料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不高。
参照国务院2019年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广东省、市出台指导文件,明确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是依法执行职务、履行法定职责[2],以此强化突出水务监督机构的主体地位,激发政府监督潜力。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监督方法经验,完善标准化指导文件[3]。针对水务工程监督管理内容复杂多样的特点,从顶层设计入手,各部门互相衔接,借鉴各个领域建立的标准化经验和成果,根据水务工程政府监督对象和内容的流程特点,构建一套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水务工程监督管理发展标准化体系[4]。
鉴于现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等强调技能型、实践性监督人员,广州市可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紧扣时代需求,从职业教育切入,优化学科设置,培养质量安全监督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充盈监督人员后备队伍。加强现有政府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频次,开展跨地区交流,着重监督人员培养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建筑材料检验、工程实体抽检、危险源评估等第三方技术检测和评估结果关乎水务工程生命线,为此,必须加强对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人员的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广州市可建立技术服务单位不良行为从业人员“黑名单”,纳入企业市场行为诚信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建立第三方人员考评制度,强化约束,督促其切实做好本职工作,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同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尽职履责的技术服务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广州部分区财政应增加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经费预算,同时拓展经费渠道,引入多方资本,加大经费投入,以保障新发展阶段水务监督工作需求。建立完善水利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制,强化资金监督检查,加强水利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确保水利项目资金有效使用。
集约化是监督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搭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前沿技术,整合水务工程业务数据流信息,共享共用;对需跟踪整改的水务工程不定期推送提醒监督员,优化整改督办流程。综合运用5G、GIS等技术,对现场作业人员、危险作业点等实时定位监控,构筑全覆盖监督网格,实现水务工程“一张图”[5]。积极推广智慧水务建设,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不同水务建设场景,预知质量安全监督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在线化、可视化决策分析,促进广州市水务工程政府监督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6- 8]。
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紧密相连的,通过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广州市完善政策指导文件、构建标准化监督体系、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等建议。新发展阶段下,广州市积极应对时代之变,以顶层指导、完善体系、优化管理、科技引领等为策源点,逐步形成标准化监督管理,壮大监督管理人才队伍,拓展数字化监督管理平台,形成智慧、高效、专业的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政府监督网,更有力地推动广州市水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