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娟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正常的供血状态受到影响,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低血压以及休克等,情况严重的会伴随着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在临床中通常采取急诊介入手术进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急诊介入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本文主要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9.18±2.12)岁。60例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例;心肌梗死引发窦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异位心率型心律失常患者20例;把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其中女9例,男21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59.11±2.12)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例;心肌梗死引发窦性心律失常患者16例,异位心率型心律失常患者14例。对照组30例,其中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59.01±2.33)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例;心肌梗死引发窦性心律失常患者24例,异位心率型心律失常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急性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判定。临床确诊为AMI实施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②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异常;②存在语言功能障碍;③在手术介入过程中出现死亡。
对照组:30例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负性心理情绪进行检测,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病房的日常消毒并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风,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等。
研究组:30例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干预的方式,具体包括:①急诊介入治疗前护理:由专科医生领导成立专业的加强护理小组,制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加强护理健康手册》,介绍已完成造影病例,解除顾虑;介绍从事该项治疗的专家及技术现状及导管室硬件设备;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给予患者精神与经济上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材料构成和性能,设计系列脑血管内治疗的图解,供患者阅读,最好能让患者接触实物,感受它的柔软和弹性,从而接受治疗,增强心理安全感;根据患者的身体机能状态、手术项目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根据了解询问发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比较少,通过采取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可以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给患者简单的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的护理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群或公众号,耐心解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疑问,定期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另外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缓解患者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保障治疗的顺利开展。②急诊介入治疗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术后卧床3 d,避免过早离床活动。控制收缩压在150 mmHg(1 mm Hg≈0.133kPa)或平均动脉压在75~93 mmHg,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量。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的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①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ADL评分):采取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分析患者的生理职能、心理职能及社会职能三个层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0~56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焦虑状态越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0~66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高。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分,使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100分之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在80~100分之间为满意,对护理分值在60~79之间为较满意,护理分值在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前,两组的HAMD、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 (,分)
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 (,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AMI是一种急性疾病,男性患病人数往往高于女性,但女性患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临床对于AMI通常采取急诊介入治疗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辅助。临床对于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从患者的疾病状况出发,进行有效的指导,但缺乏有效的护理,患者的依从性比较低,因此效果不佳。而采用加强护理的方式,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全过程进行干预的方式,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普及,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以及康复训练等方式,从患者本身出发,提升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治疗的有效顺利开展,因此临床效果较好。在患者开展急诊介入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度,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能够重视疾病治疗,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对疾病过度担心等原因产生的负性心理情绪,同时也能够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使患者更愿意配合临床干预。在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身体指标监测并给予患者药物及胸外心脏按压等干预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在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等的护理主要是为了针对患者身体所缺营养进行补充,使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使身体能够得到充足的休养,对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等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研究组的HAMD、HAMD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分析患者的ADL评分可见,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可见,研究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常规干预措施,急诊介入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并能够有效拉进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更信任医务人员,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有效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治疗后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对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干预的方式,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