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初期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供给力分析

2022-10-26 04:10李金华
社会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独角兽十四五强国

文/李金华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筑牢工业基础,增强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调整制造业结构,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推行绿色制造和品牌建设,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将中国建设成制造强国。此后,中央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围绕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行动纲领或技术路线图,推动战略的落地实施。2021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规划纲要用了一章的篇幅全面部署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未来的5年间,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重要任务是,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同时,要在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在“十四五”开始时期进行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客观状况,即供给力,并据以思考“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方向。这里需要界定的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供给力,是指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已经累积的客观现实基础和条件,具体包括先进制造业的规模结构、拥有的先进技术、创新型企业以及生产制造能力等。

先进制造业园区与国家创新中心

先进制造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吸纳和引入了先进计算技术、数字技术之后由传统制造升级而成的制造行业;另一类是直接由新兴科学技术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后所形成的制造行业。制造强国需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强劲的工业基础,全球顶级制造品牌,较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等,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加大力度建设先进制造园区,建设创新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成为后续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供给力。

(一)先进制造业园区

先进制造业园区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前三甲,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随其后。2021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分布在全国的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苏拥有的数量最多,达22个;广东省第二,有10个;浙江省有9个,排名第三位。中国先进制造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

进一步的资料显示,东北地区是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也是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北部沿海地区是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是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功能制造业中心,颇具竞争力;南部沿海地区是最重要的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黄河中游地区是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长江中游地区是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大西南地区是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集聚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集聚区,也是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旅游用品”生产基地;大西北地区是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也是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

(二)国家创新中心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2020年3月)的通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推动科学转化为技术,为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在源头上提供技术支持,为科技型企业、创新企业提供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2018年1月)指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旨在整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开发、推广、应用战略性领域颠覆性创新技术、先进适用产业技术,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确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目标是面向制造业的重大需求,瞄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实现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前述的文件,阐明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这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行动。

从2016年起,中国陆续建成了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行动工程,国家在战略性或先进制造领域还建立了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旨在联合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地方等创新平台,广泛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出资、协作研发,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建设两家产业创新中心,一个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另一个是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同时,国家还成立了3大技术创新中心。2016年9月,国家在青岛设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12月,国家在北京成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4月,国家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企业与“独角兽”企业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中国还出台一系列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方案,以促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明确提出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即“四基”实现突破,培养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又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总目标是,推动IT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运营技术(OT)的深度融合,创立制造生产新生态,实现5G在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广泛应用,构建全新的制造技术产业体系,推动网络、平台等制造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可见,开展新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有竞争力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也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步骤。

(一)创新企业

2021年6月,福布斯发布“2021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TOP50,这一榜单从商业模式、研发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及自身成长性等维度出发,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评估企业的创新力,最终确定出每个领域中最富有创新力并持续成长的企业。2021年的榜单共计推出了50家中国最具创新力的企业,覆盖新基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农业、高铁等10个领域。2021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5强榜单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十分突出,入榜的5家企业中中国企业独占4席,分别为铁建重工、海瑞克、中铁装备、中交天和以及上海隧道,铁建重工集团更是位列榜首,而只有1家企业来自德国。这反映出中国先进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独角兽”企业

2021年8月,韩国经济人联合会发布了各国独角兽企业培养和投资生态现状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诞生了291家独角兽企业,即企业价值超过1万亿韩元的初创企业,其中美国企业最多,共有169家,占58.1%;中国紧随其后,共有26家,占8.9%。2021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中国251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29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共有“独角兽”企业171家,占比将近70%;约90%的“独角兽”企业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4个城市群。在细分领域上,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数字文娱、智慧物流、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新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创新药与器械、产业互联网等行业均拥有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而网红爆品、商业卫星、智能充电、AI制药、半导体材料、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数字医助、在线教室、数字健身等领域也出现了“独角兽”企业。

先进技术突破与优势产能布局

(一)先进技术突破

在进入“十四五”前,中国在先进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新材料、计算机等领域。在航空航天科技领域:2020年1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完成了可靠性试车,中国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填补了中国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自行研制大飞机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在新材料领域:2020年3月,“硅-石墨烯-锗晶体管”研发成功;12月,中国首次将石墨烯电磁屏蔽涂料通过双组份喷涂应用于屏蔽工程,作为绿色涂装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在计算机领域:2020年12月,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诞生,它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我国在十分广泛的先进制造领域,技术的突破还不普遍,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重大技术的突破还较少,某些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也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建设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始终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难题。

(二)优势制造产能布局

中国制造强国的建设,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推动了产业转移和优势制造产能的集聚。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些先进的产业集群,构成了中国优势制造产能空间格局。现时期,中国先进制造的优势产能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也集中了一定数量的优势制造产能,这些地区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这构成了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现时期中国优势制造产能分布很不均衡,西北、西南地区的先进制造产能还较薄弱,且主要是依托地区的资源优势,技术密集、资源密集的产业还较少。

政策思考

“十四五”时期,中国应该加快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培育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企业和领军企业,加快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一)加快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

要以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先进技术落地应用为目标,聚焦制造业基础性短板,集中力量开展先进制造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力争取得颠覆性技术、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建成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建设制造共性技术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如平台企业、服务企业、制造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要加快计算技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基础设施体系。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发展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利用5G、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突破智能制造装备短板,提升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培育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企业和领军企业,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要加快培育先进制造领域更多的创新企业和领军企业,形成创新企业方阵,做大做强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要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改赋能,以智能化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要根据先进制造业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生产线为特征的智能化改造、信息化改造和迭代改造,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产品高端化水平。

要加快建立企业培育大数据库,跟踪监测创新企业、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要推动领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多渠道上市,支持重点企业依托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优化整合产业链上的关键资源,提高企业的发展层次。

(三)加快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依托项目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建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产业链的集群化、产业集群的链条化。要培育集群的领军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要将先进制造集群建设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结合起来,组织技术联盟,集中力量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卡脖子”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要鼓励支持集群企业、协会、研究机构进行实质性全面合作,支持集群内企业制定领先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打造出广泛认可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提高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知名品牌方阵。

猜你喜欢
独角兽十四五强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独角兽”沈晖
秦晋争霸
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