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三,李斌,胡芳东,刘晓,袁其峰
1.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沭 276712;2.日照市岚山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日照 276800;3.山东万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12;4.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山东 日照 276800
自南茶北引以来,山东省所产茶叶以“叶片肥厚,耐冲泡,滋味浓,香气高”的特点,受到省内外茶叶爱好者的青睐,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但随着茶树种苗引进,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也被带到山东茶园。茶银尺蠖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茶树为害较轻,但2005—2007年,该虫在山东茶区发生较重,特别是5—6月份,个别地块茶树叶片被食光,茶叶上布满茶银尺蠖虫粪,芽叶污染严重,失去经济价值。2007年冬季至2008年早春,山东茶树冻害严重,由于缺乏食物,2008年春季,茶银尺蠖越冬幼虫大量死亡,以后年份始终处于较低发生水平。同期的福建、四川等省份,个别地区茶银尺蠖爆发成灾。
以前报道,茶银尺蠖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浙江、湖南、四川、贵州、江苏、安徽等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植保研究室1977年对茶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过较详细研究[1];胡文静等[2-3]对茶银尺蠖雄蛾触角扫描电镜观察并研究了2个不同发育阶段茶银尺蠖雌蛾性腺超微结构;耿书宝等[4]研究了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与补充营养的影响;张伟等[5]报道了四川省2009年茶银尺蠖爆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但未有山东茶区对茶银尺蠖的详细研究,为此,笔者于2005年开始对该虫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开展观察研究,以期对山东茶区茶银尺蠖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试验茶园位于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陡沟村,茶园面积15.34 hm2,品种为安徽群体种,管理较粗放。
在常年田间观察基础上,于2005年9—10月田间采集茶银尺蠖幼虫126 头,室外放于茶枝上水培饲养,茶枝放于饮料瓶中,每7 d 换1 次水,每3~5 d 换1 次茶枝。根据茶银尺蠖幼虫活动范围小的特性,选有分叉的茶枝,根据枝条情况,每瓶茶枝饲喂幼虫2~3 头,统一编号观察幼虫龄数、龄期及蛹期,根据幼虫发育情况,每天进行2~3 次观察,关键时期2~3 h 观察1 次。成虫羽化后,雌雄配对,放入带小网眼的自行车筐内,里面放水培茶枝和棉球,棉球每天加1 次水,每天更换茶枝,观察车筐及茶枝上的产卵量及卵历期。根据越冬虫态的不同,分别饲喂幼虫100 头以上,同时对不同代数、龄数幼虫的龄期进行统计,找到各代各龄幼虫最长和最短历期,同时用该龄所有数据计算其幼虫的平均历期。按照此方法,计算其他虫态历期。于2018—2019年在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进行验证性观察,同时对越冬代卵的孵化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研究。
据笔者2005—2007年在山东临沭茶园观察,茶银尺蠖在山东茶区每年发生6 代,以蛹和幼虫在茶树叶片上越冬。以蛹越冬的茶银尺蠖,吐丝将单张叶片或相邻叶片结成薄茧,在茧内越冬;以幼虫越冬的,由于幼虫抗冻性强,多在叶片正面活动。茶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见表1,各代各虫态历期见表2,各代各龄幼虫历期见表3。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由于越冬代跨越时间长,2个虫态的卵、幼虫、蛹历期受气温影响,历期差异较大。
表1 茶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
表2 茶银尺蠖各代各虫态历期 d
表3 茶银尺蠖各代各龄幼虫历期 d
茶银尺蠖成虫大多在傍晚至上半夜羽化,以晚上20:00—23:00 时较盛,少部分也有白天羽化的。成虫羽化后,白天立即藏于叶片背面,时而躯体做上下俯卧撑状动作,翅立于体背,状如蝴蝶,约0.5 h 后,翅达到最大。羽化1 h 后,翅由直立变为平展,以后静止时都是翅平展藏于叶片背面。成虫趋光性强,身体较弱,常受风的影响而随风飘移。成虫在傍晚时活动较盛,并根据性信息素寻找异性交配,21:00 后活动减弱。成虫一般在羽化后第二天傍晚交尾,第三天傍晚开始产卵。第五代和越冬代成虫寿命较长,其他各代寿命较短。成虫产卵量以第五代和越冬代较多,一般在177~221 粒。茶银尺蠖卵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黄绿色,近孵化时呈浅灰色,个别体表有凹陷。未经交配的雌成虫可以产卵,但不能孵化;卵多散产在芽腋处和枝条叶腋处,一般每处1粒或数粒。
卵一般在上午6:00—9:00孵化,以7:00—8:00 较盛;幼虫孵出后即吐丝飘移,不取食卵壳。幼虫畏光,在茶芽上或幼嫩的叶片背面停留,风大时紧贴芽的基部或藏在未展开的叶与芽之间,无风时,幼虫尾足固定在芽上,呈拟态状翘起;初龄幼虫只取食叶芽下表皮和叶肉,有的将茶芽食成孔洞,头钻进茶芽取食,可以吐丝飘移。2 龄后主要取食茶芽,有的还取食芽下一二叶,幼虫数量较多时,被害芽被食成很多微小(直径不足1 mm)的孔洞,芽尖变暗,无光泽,有时会造成芽头萎蔫,失去经济价值。
在进入3 龄前3~5 h,2 龄幼虫停在叶片背面或叶缘上,身体倒挂或稍倾斜。3龄幼虫可吃掉蜕皮,将茶树幼嫩叶片沿叶缘吃成缺刻。
进入4 龄前,幼虫都在叶缘上或叶柄上,腹足和尾足抓住叶缘或叶柄,呈拟态状,20 h 左右进入4 龄。4 龄后幼虫食量较大,将叶片食成缺刻。4龄幼虫进入5龄的蜕皮时间为10 min,头壳先剥离,后从胸部向后蜕皮,头部用时较长,自胸部开始到蜕皮全部完成只需要2~3 min,蜕皮到达第一对腹足过后,身体由倒垂变成由胸足和第一对腹足支撑,最后尾足挣开将蜕皮留在枝条上。蜕皮完成后,幼虫立即吐丝与枝条相连,呈拟态状休息,1 h 左右幼虫将蜕皮吃掉。进入5 龄后,幼虫进入暴食期,常将叶肉食光,剩下主脉和叶柄。
由于茶树叶片老化,第五代和第六代(越冬代)幼虫大多取食花蕾、花蕊和嫩叶,因取食花蕾和花蕊导致幼虫身体呈黄绿色。越冬代幼虫抗冻性较强,2007年12月18日在临沭茶园捉到幼虫7 头,其中有5 头是在茶蓬面发现的,有3 头在取食花蕾,说明在天气较冷时,幼虫多在茶蓬上部叶面活动取食以照射到阳光。即使在最寒冷的12月下旬至1月份,幼虫还可以缓慢爬动,幼虫由于较长时间不取食,体型消瘦,体表无光。2021年1月7日日照岚山区极端最低气温达到-15.68 ℃,但在2021年早春仍发现有越冬幼虫存活。
茶银尺蠖进入预蛹状态时,将相邻两个叶片吐丝粘住,在叶片内只是吐几根丝,幼虫基本是裸露状态。以蛹越冬的预蛹期很长,一般在16~62 d。化蛹时,从幼虫胸部纵裂,并在胸足处开裂,蜕皮在蛹的末端,化蛹时间在10 min 左右。蛹初为翠绿色,后变为黄绿色,近羽化时蛹翅芽变白色,翅面上有1 个明显可见的黑点,胸足变为红褐色;以蛹越冬的蛹初期为暗绿色。
茶银尺蠖在浙江等南方茶区以幼虫1 种虫态越冬,在山东茶区则以蛹和幼虫2 种虫态越冬。山东茶区温度较低,茶银尺蠖以休眠状态越冬,温度适合时就可以继续发育,因蛹抵抗低温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幼虫,故在山东茶区可以蛹和幼虫2种虫态越冬。在杭州,茶银尺蠖1~5 代卵、幼虫、蛹的总历期分别是37.3 d、88.5 d、51.6 d[1]。山东茶区以蛹越冬的茶银尺蠖1~5 代卵、幼虫、蛹的总历期分别是40.7 d、87.2 d、47.1 d;以幼虫越冬,其1~5 代卵、幼虫、蛹的总历期分别是36.2 d、85.5 d、48.1 d。杭州1~5 代卵总历期比山东以蛹越冬的卵的总历期少3.4 d,比以幼虫越冬的卵的总历期多1.1 d;虽然在杭州茶银尺蠖1~5 代幼虫、蛹的总历期都多于山东2 种虫态越冬的幼虫、蛹的总历期,但相差不大,分别多1.3 d、3.0 d 和4.5 d、3.5 d,说明不同纬度的茶银尺蠖1~5 代发生情况变化不大,而第六代(越冬代)各虫态受温度影响,历期有很大差异。2007年12月25日前化蛹的,预蛹期15~27 d,平均21.22 d;蛹期85~93 d,平均88.11 d。2008年2月8日后化蛹的,预蛹期51~58 d,平均54.33 d;蛹期38~46 d,平均41.50 d。2007年12月25日前化蛹和2008年2月8日后化蛹相比,其预蛹期和蛹期的总天数多15 d 左右,羽化时间集中在2008年3月中下旬。2007年12月25日到2008年2月8日间没有幼虫化蛹,而这个时期也是山东最冷的时期,2007年进入预蛹的时间是5月23日,也说明了这种情况。以幼虫越冬的,抗冻性很强,2008年1月20日临沭积雪达8 mm厚,上午9:00后,太阳照射下,茶枝上的幼虫还在缓慢活动。关于茶银尺蠖各虫态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等,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笔者于2019年11—12月对茶银尺蠖越冬代卵的抗冻性做了对比试验。将2019年11月9日产的卵分成3 组,第一组在室内自然状态下,于11月25日孵化,卵历期15.5 d;第二组卵,放在室外,由于受到低温冰冻,表面变灰白色,其间有4 d最低气温低于0 ℃,分别是11月18日、19日、20日、25日的-4.40 ℃、-6.84 ℃、-3.60 ℃、-5.09 ℃,于11月25日移入室内自然状态下,幼虫于12月9—16日孵化,卵历期29.0~36.2 d;第三组卵,持续放在室外,其间有17 d 的0 ℃以下低温,最低温度-9.19 ℃,于12月10日移入室内自然状态下,于12月20—26日孵化,卵历期41~47 d,说明越冬代卵的抗冻性较强,但其能否以卵越冬仍有待今后研究。
在山东茶区,茶银尺蠖世代重叠严重,除1月和2月外,其他时间茶银尺蠖4 种虫态同时存在。茶银尺蠖越冬代的虫态是否随不同虫态历期长短发生改变,也待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