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林森
这天,外孙女瑶瑶送我一幅她自己创作的画《爱的家园》。她悄悄地告诉我:“这画的是你老家,一个小屋,周围是菜园,路边上长着向日葵,飞舞着的是蜜蜂和蝴蝶,也寓意着菜园主人的爱与勤劳。”我突然感到外孙女长大了,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我弄不明白的是,瑶瑶回老家的时候还是幼儿,后来上了小学的这4年就再没回去,怎么会对老家也有忘不了的记忆与情感?
老家菜园的主人是我的母亲。菜园不是一块整地。我和两个兄弟都远离老家,在城里工作与生活。平时,老家的3处老房子都空关着。母亲不仅帮助我们兄弟3个看着房子,房子四周的零星空地也成了她耕种的菜园。要是算起面积来,母亲的菜园不会小于一亩三分地。菜园就是母亲的岗位,她在这个岗位上耕耘、坚守,乐此不疲,任劳任怨。
母亲最常种也是种得最多的一种菜是黑青菜。老家人说,3天不吃肉可以,3天不吃青菜身子就会不舒坦。这种墨绿色的黑青菜,长得可人,见了诱人,吃了养人。母亲把地挖一遍,再把泥块敲碎,地面整得平平正正,洒上一把黑青菜籽,十来天之后就能够吃上黑青菜苗。黑青菜一年可以种好多茬,秋天种的那一茬可以从霜降吃到来年的清明。先是吃小黑青菜,可清炒、可做汤,还可用盐揉一揉,再加点调料,就成了凉拌菜。移栽之后菜长大了,一棵黑青菜能够炒上一大盘。清明前后的黑青菜苔,嫩滑爽口、清香回甘,更是不少人的最 爱。
稀有品种的菜,母亲也种得不少。先是栽了一片小竹林,雨后春笋,嫩嫩的白,脆脆的鲜,味道好极啦!房子边上的几棵银杏树,每年都能够结出几百斤银杏果,谁喜欢送给谁。大蒜、小葱、藿香、香菜、芹菜、韭菜常年不断。丝瓜、长豇豆、扁豆等到处攀爬。门前有块高出地面80多公分的水泥场,每年都爬满了扁豆藤,扁豆花绽放是一道风景,扁豆角成熟是一道美味。
母亲种那么多菜,她自己吃不了多少,其实主要是为了我们而种。自家菜园有菜,我们什么时候回到老家都有菜吃,这是母亲藏在内心深处的种菜目的。母亲种的菜多了,也常常与左邻右舍分享。她说,与人分享才会生活得有意思,有着落。
回到老家,吃到自家菜园里的菜,我们高兴,母亲写满岁月沧桑痕迹的脸庞也会露出满足。晨起,在自家的菜园里摘上一把豌豆苗,再掐上一把茼蒿菜,冲洗之后用农家的菜籽油炒一炒,早餐桌上就有了两盘嫩嫩的、绿绿的、香香的新鲜蔬菜,色香味让我们的胃口大开,心情也会变得大好,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去啦。
喜欢吃母亲菜园里的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家的味道已经让我刻骨铭心,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与之相比。知子莫若母。这一点,母亲比我更清楚,也理解得更深刻。
那年在老家,发现河边有块闲着的10来平米的水洼地,我稍加平整后就在里边栽上茨菇芽。栽茨菇的活儿,小的时候母亲教过我。母亲告诉我,茨菇好长,有水就能活,有肥就会长得好。有意思的是,一个茨菇芽栽下去,能够结出12个茨菇。茨菇的个头有大小,但数量不会差多少。这是我第二次在老家栽茨菇,灌水、施肥、除草的活儿只能由母亲代劳。年底我回到老家,母亲说:“你栽的茨菇,收得不少,都给你留着哩。”
女儿还在中学读书的那年暑假回到老家,她透过厨房的窗户,看见窗外黄瓜藤上悬挂着一根鲜嫩的黄瓜,开心得蹦了起来。女儿立马钻到瓜棚下,把黄瓜摘了下来,到水井边用井水冲冲,一边把黄瓜送进了嘴里,一边说:“我是第一次见到黄瓜长在藤上,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黄瓜了。”早晚,女儿喜欢在菜园边上晃悠,盯着蔬菜的多姿多彩,满足她的一份好奇。
多年之后,女儿带着她的女儿,在老家的菜园里逮蝴蝶、找蜻蜓,看蜜蜂采花粉,切身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的道理。这次回老家,外孙女瑶瑶还带着一个本来用于阳台种花浇水的手压式喷壶,从早到晚不停地要帮助太奶奶到菜园里给菜浇水。
母亲种菜的日子,也是她等着子女回家的日子。一茬菜能吃了,母亲在盼我回家,盼他回家。哪个子女回到家里,哪个子女吃到她种的菜,她都觉得开心,因为于她而言没有什么事比种菜更有意义。
我特别喜欢吃老家的红薯和芋艿,几次回老家红薯和芋艿还没有成熟,母亲也要挖回来一些让我尝个新鲜。等到收获的日子,母亲还要在家门口空地上挖个大坑,把红薯和芋艿分别储藏起来,给我们兄弟几个各留一些。年前,因为有事我们回不了老家,母亲竟给我们快递来了一箱红薯、一箱芋艿,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一份念想。
我们离开老家的时候,母亲会把我们自驾车的后备厢装满。绿叶菜带到城里,冷藏起来可以吃上个把星期,晒干了的花生、黄豆、芝麻等则能够长期储存、随时食用。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
一年365天,母亲天天在菜园子里忙碌。一年复一年,母亲在菜园里已经忙碌了近70年。之前,她还耕种自己的一亩多口粮田。母亲的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在我们几个兄弟的再三劝说下,她才勉强同意不种口粮田,但仍坚持要力所能及地种点菜。
母亲说,自己种点菜,吃起来方便。不打药、不施化肥的菜,还吃得放心。自己能动,就闲不下来。什么都不做,人一懒,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就会更多。母亲这样坚持,我们也只好如她所愿。如今,86岁的母亲依然在菜园子里忙个不停。
母亲不肯放弃她的菜园,耕耘的是一种爱,坚守的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