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珊珊 杨 林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2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一流本科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环节。同年,教育部把“金课”第一次写入教育部文件,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在双重影响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成为现今高等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信息时代促使数字经济以全所未有的态势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产生巨大的数据池,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已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亟须信息分析类专业人才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数据分析人才,提升学生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多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统计模型等,使学生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但是目前课程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较差,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思考,通过教学改革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满意度。
在笔者所在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该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类课程,先修课程为“应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开设学期为大学第三学期。但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传统课程讲授是以教师讲解原理、演示操作,学生跟着练习的模式进行。学生对于统计方法被动式学习,不能对统计方法形成深入认识。许多学生对课程缺乏热情,对原理的学习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究每个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各类方法不能融会贯通。
该课程是面向经管类大三学生,学生大部分以文科为主,对先修课程“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在学习SPSS软件上存在一定难度。软件学习是基于统计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学生统计基础薄弱,势必影响本课程的学习进度。基于课程学时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统计方法理论部分进行深入讲解,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增加。
在以往的教学反馈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但是对于为何选取该分析方法、参数的选择、结果的分析等不能说清楚。学生只会对实验步骤动动鼠标,照葫芦画瓢,而不知其所以然。SPSS软件学习的目的不是对实验案例的简单复刻,而是能够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找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在数据结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对策。而以往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这一目标。
学生对于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只停留在较浅层次。对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具体反映在只会在题目给定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去做分析,对于材料背景没有指定分析方法时,学生不能很好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另外我们还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会拿给定的现成数据文件进行分析,当数据形式变化,比如对于Excel表格文件或者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学生不能转换成SPSS软件要求的数据形式来进行分析,导致分析结果错误。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分析方法时,严重依赖老师给定的实验文件,而没有对方法本身要求的数据变量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对方法的适用环境、数据形式、前提条件等理解得不够透彻,对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融会贯通能力弱。
传统的“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各种分析方法在SPSS软件上的实现,并让学生能够分析软件运行结果。在分析方法的具体学习上,一般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数据文件和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报告。但经过了解,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比较低,对实验报告敷衍了事,对课程投入精力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1)学习资料电子化。教师建立线上资源,将分析方法的理论和软件操作部分制作成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及反复观看。
(2)案例的真实性。课程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实际数据需求为例,展开分析方法的学习。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案例,让学生在学习分析方法时更有真实感。案例尽可能多地交代背景,侧重企业的存在问题。给定的数据也应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体现数据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分析时要能够通过思考,筛选出需要的数据。不能为了学习某一分析方法,而只提供少量单一数据,使学生学习僵化,产生惰性。
(3)综合化案例。为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在课程学习后半段,给学生提供综合化大案例,培养学生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4)教师项目+竞赛驱动,增加学生实战性。在课程中引入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增加挑战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5)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本课程要培养学生在数据分析全过程的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会使用分析软件。从数据的前期搜集到对数据的处理与筛选,再到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能够对运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最后能根据结论提出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对策,形成以问题为导向,对数据分析全过程能够精通并应用。
(6)课程思政元素的体现。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课程思政元素:①从分析方法的发现过程、统计学者的生平简介出发,一种分析方法的发现需要学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积累,使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不断学习、保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②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企业问题带来的社会价值,聚焦行业典型案例。③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安全问题的突出,强调在数据分析时增强安全意识。④不同数据方法分析得出不同结论,强调学生学会辩证思维。⑤数据错误或分析结果错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强调学生要有严谨的态度。⑥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不出假数,遵守数据分析人员的职业道德。⑦根据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⑧问卷设计与展开统计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
根据前期总结的传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必须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课程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分梯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两性一度”要求,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课前活动。在建立线上资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前学习第二天的视频内容和案例材料,可以记录下预习中疑惑的地方,上传到学习通留言平台,供课中研讨。
(2)课中活动。学生已经自学了分析方法的理论及操作,有一定基础,课中教师不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讲授中,主要是将学生在课前疑惑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首先通过同伴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无法解决或者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课堂中主要通过案例导入和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进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分小组进行项目式学习分析方法,并需要完成自己的综合案例。在课程后半程,每组成员需要将自己的综合案例大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从选题到数据搜集再到数据分析及结果实现,要求学生将分析方法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掌握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展示也是和其他小组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另外,在课中会更加注意强调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融到课堂中。
(3)课下活动。课下要求学生将课中讨论得到的启发或者对分析方法的感悟、感想进行记录,将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要求学生为每个分析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对方法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学生还需完成实验报告与综合案例大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比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学生优秀大作业和学科竞赛材料,通过整理,加到课堂案例中,不断充实网络在线资源。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将传统授课形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将学生评价分为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及所占比例为网络资源占10%、课程报告占30%、课堂讨论占20%、综合案例大作业占40%。
(1)网络资源。学生需要观看学习通在线视频及案例。
(2)课程报告。每个分析方法留有若干实验题,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
(3)课堂讨论。本课程注重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讨论主题主要包括学生无法自己解决、出错较多的知识点及新的角度对问题的解决等,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每组讨论次数及质量进行综合打分。
(4)综合案例大作业。在课程结尾,每组成员需要提交并上台演示综合案例大作业,打分要点包括作业质量、表达流畅度、分工合理性、选题创新性与实用性等方面。大作业的评分组间评分占50%,教师评分占50%。
通过教学改革,本课程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
(1)以目的为导向,用企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教学过程化,从前期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结果、问题与对策方面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全过程训练;(3)教学模式创新,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项目引导结果;(4)学生能力全面培养,课程关注学生理论能力、实操能力、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持续改进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监督上。学习通提供学习数据监督和预警,每位同学的实时学习情况都会显示在平台上。教师通过每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是学习进度、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重点关注在平均分以下的同学,通过聊天询问的方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对每位学生做到关注,而不是无差别教学。不断总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改进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以2020—2021年第二学期营销184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通过成绩分布可以看出,优良占比达到93.75%,学生成绩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良好。班级课程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班级成绩分布
对课程非常满意的学生占91%,很满意的学生占6%,说明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较高,得到学生的高度赞许。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度如右图所示。
课程整体满意度图
具体来说,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能力提升五大块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3。
表3 班级分项学习效果分布
学生对学习主动性和能力提升这两块评价度稍低,课程后续会继续总结经验与教训,对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持续跟踪与改进。
本课程在国家大力提倡本科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考虑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自身基础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进行改革上的试探。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大模块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为其他院校学习统计类软件课程提供了教学思路。本次教学改革学生反馈较好,对课程改革较为认可。但是在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培养上还是有所欠缺,后续会对课程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