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武汉城市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在科技现代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化教学、智能科技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便利,也凸显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及学习自主性低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也提供了教学发展的多重方向和可能。而在高职教育日益被重视和得以大力发展的当下,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就业走入社会及职场的首要诉求,成为教师及教学改革者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我校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为临床培养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在教学中面临的是学生人数多和相当比例的学生入学前就读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弱,加之护理学课程大多艰深难懂,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更好地在课程中应用智能科技等条件进行教学和改革探索,是众多职业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校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医学基础和临床护理课程外,还包括人文类和药学类课程等,涉及范围广泛,这是临床对护理人员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决定的。这些课程中,药理学是唯一的一门药学课程,它以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临床课程的基础学科,起着重要纽带作用,尤其对护理人员临床的合理用药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理学药物种类多样,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需要运用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其重点难点进行解读,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往往很难学好该门课程。我校高职高专护理学,安排的药理学课程学时少,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课程开始时可能就会产生畏难心理,难以产生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学生囫囵吞枣,难以消化课程重难点,也不可能形成稳固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此,也更需要教师克服难题,不断在教学中探索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并加以展示的工具,能在对知识的梳理中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大脑加以思维训练。这一工具早期用于头脑开发和思维培训中,现在已经不断发展并成为教育领域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它运用图示,重于知识潜在的联系而非表面化的呈现,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自觉用知识间的连接形成知识网络和系统化的体系。有研究将思维导图法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此方法可将零散的药理学知识系统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教师认为,思维导图法除了在研究中能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也会在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应用该方法。
科技不断发展下,各种思维导图在线制作网站及软件持续出现,代替了传统的手绘方式,为该方法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可借助电脑网络的思维导图在线制作网站,或在手机直接下载各种软件来运用。虽然这一工具使用已较多见,但在研究前的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对此工具的了解极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均未进行过任何思维导图的学习或训练,因此,在上一学年教学中,笔者选择以本校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上学期的药理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教学,并跟踪学生在下学期的学习中继续应用此工具的情况,在研究完成后对工具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本校高职高专的护理学称为高级护理,2020级高级护理专业有3个上课大班。学期开始前教师随机取一班为对照组,三班为实验组。两个大班分别为174人和173人,每个大班各20个男生,性别比例相同。每个大班内中职生源学生各为80人,所占比例相同。两组学生前一学期基础课程生理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学生所用思维导图软件均从手机中下载,包括“思维导图”“Mind思维导图”“MindMaster”等免费软件,教师则参考应用部分在线网站制作窗口。工具应用效果包括学生成绩、教学效果及工具应用持续度三个方面。
课程学习结束一周后进行期末考试,成绩输入学校教务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显示学生的各项成绩数据。本研究对两组学生的卷面成绩包括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学习能力两部分指标。教学满意度由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完成作业、考试纪律组成。先给予每位学生100分的满分分值,按减分制来确定学期末最终分值。减分项包括缺勤或迟到、作业完成的不同等级、课堂中不专心、考试违规等,分别扣减相应分值。涵盖学生自主学习度的学习能力问卷在研究前制订,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总结能力等,每个方面从强到弱分5个等级,问卷总分为200分,分值越高,代表学生学习能力越强。教师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30名学生,完成第一学期始和学期末两次该问卷调查。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样本数或指标特点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或χ2检验,P<0.05,则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工具应用持续度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态度,工具的使用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是否会持续使用工具三个大类共二十三道题目。在第二学期期中针对实验组完成该项调查。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学时数、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等教学安排均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包括PPT讲解、课堂讨论、辅以笔记记录和习题集方式的作业练习等。实验组除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外,按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布置使用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并加大学生完成情况在该学科总成绩中的占比,优质的导图予以公开展示和对比,实行平时成绩奖励,在课上及时反馈学生作业并提出意见。
在教学中,重在利用思维导图法明确四个内在联系,包括药理学与其他学科、药理学与生理学、药理学每章知识点及药理学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为本次研究前,学生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工具。因此课程的前四章总论部分,老师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讲授时,会将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熟悉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在后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教学,以免学生直接照搬,重在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药物的作用机制需要生理学知识来解释,因此在药理学的各章节,生理学知识占据很大篇幅,要理解并记忆药物作用,须具有扎实的前期学习基础。笔者在一些两学科联系特别紧密的章节课前,向实验组学生布置下次作业为绘制部分生理学知识思维导图,可巩固生理学,也利于课中理解药理学的难点。课后,再指导学生将两科有内在联系的部分用思维导图工具展示出来,完成知识的发散。
绘制思维导图虽然是一种图示法,但却不是将知识进行简单罗列和展示,它包含思维方式和过程,要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发掘。如果学生作业只是简单的图示,教师会给出不同的平时成绩,同时,将不同作业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对比,学生可以从中判断,思维导图与简单的图示不同之处,在制图过程中并不需要简单地照搬知识,而要用逻辑思维挖掘知识间的关联,既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也体现出知识系统的纵深。
药理学阐述各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章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联。如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第六章至第九章,内容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其他同一系统类药物以及作用有相同之处的药物,这些章节间的联系,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点明,再让学生自主完成对关联章节的互联,促使学生不局限于章节内的深度,也进行横向比较,使知识深度和广度继续强化,在知识的连接中不断自觉形成由点到面再到网络的体系。
教学满意度的各项数据中,学生出勤率由学习通软件完成签到和数据统计,作业完成情况也在该平台完成统计。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分值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两份三次问卷调查均用手机小程序完成。
学生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分别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明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的班级考试成绩和及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 学生成绩分析表
对教学满意度两组数据采用u检验,结果P<0.05(表2)。表明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更高。
表2 学生教学满意度分析表
学期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进行第一次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对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P>0.05,两组学生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期末,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t检验结果P<0.05(表3)。表明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法后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表3 学期末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表
第二学期期中完成对实验组学生的该项调查,有77人参与并提交了该项问卷的结果。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对三类问题中的七个问题给出了正向的回答(表4)。说明学生对工具使用的掌握度、认可度较高,持续应用的可能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4 问卷部分结果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学改革人员开始注重教学中教与学的深层次关系,提出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不是简单提出的概念,它们已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出现,不断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展。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现代化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学,而不是教师的简单的填鸭式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面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人群其学习自主性差的难题,教师如何把握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本研究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开学生的学习,而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以作业即任务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工具,利用工具对知识的整合会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层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和逐渐的熟练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轻松感和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习的难度降低,增加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概率。从先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提供方法来促使学生被动地学,转化为放手让学生掌握学习工具和方法而主动去学。
本研究中,工具的使用除了促使学生更多的学,还达到了几个目的。一是巩固了前期课程,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成绩,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二是药理学课程以往一直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度高于其他课程的学科,工具使用后有不少学生改变了这一看法。三是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笔记记录、软件使用等动手能力,素质教育体现在了实际中。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模式,将之内化固化成一种学习能力,变自己动手为自主动手,并用于以后的学习中或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应用。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部分评价指标的量化精准度需要提高;其次,研究对象基数较大,学生的工具使用情况无法做到深度了解。这些不足的存在也为教师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不断将新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工具,从而优化本课程及更多课程的教学,将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