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年,恰少年
——中国动画、上美影与我

2022-10-25 03:03文/速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动画创作

文/速 达

今年恰逢中国动画百年华诞,也恰是我的“知命”之年。回顾前半生,自己有幸见证了中国动画“探民族风格之路”艰辛历程,也目睹了中国动画是如何惊艳了半个世纪,更亲历了中国动画厚积薄发、涅槃新生的蜕变。从百年艰苦奋斗中走来的中国动画几经风雨、历尽千帆,如今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的我和上美影的“老顽童”

五十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创造的无数“奇幻、风趣、秀美”的动画作品在我幼小的心中埋下了热爱的种子。与此同时,刚从历史风雨中走出的上美影在十年里爆发式创作出了200余部长短美术片,热情高涨的上美影首任厂长特伟和一代创作者们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贯彻始终,如今看来这十个字更是不断进取创新的“中国精神”。

后来,我的父亲受上美影之邀共同创作木偶片《小鹅与红房子》。在这种创作氛围下,我和上美影的“缘份”就此开启。

1990年,在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报到前,我父亲正在为上美影的《魔方大厦》做美术设计。跟着父亲,我第一次踏进了万航渡路618号——上美影的所在地,也是创作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的神奇地方。记忆中,当年的厂房略显老旧,几间高大的一楼摄影间里各有一台神秘的钢架摄影机,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忙碌不停。那时,《魔方大厦》的镜头线稿正在检验仪上检验动作,循环播放的是两个角色追逐的场景。年轻的我被眼前神奇的一幕震撼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动画片的制作原理,那些妙趣横生的作品竟是用单线条在纸面上绘制而成的。与此同时,上美影的创作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午间休息时,线拍仪老师一边打着毛衣一边播放样片给我们看,大家的状态专业自信却又格外轻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影动画专业,让我们成为继承中国动画之志的一批学子。彼时,动画班六年招收一次,全班只有8名同学,师资却一点不差。上美影退休的老先生们受聘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天书奇谭》的钱运达导演、《骄傲的将军》的设计师浦家祥先生给我们上课,前来客座讲座的还有动画大师方明、方成,漫画家缪印堂等老先生。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一代动画大师们和我们同吃同住,一同讨论的却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动画工作中的所见所想。因为那个年代观看动画作品资料的渠道很有限,很多著名的动画作品都是在老先生们“生动有趣”的描述中学习的。而那些老先生们头脑之活跃、思维之年轻,和他们的年纪相貌有点“格格不入”。可能是动画人这个特殊的职业,让创作者们始终童心未泯、永远年轻。这种朝气勃发的创作状态,时至今日影响着我的创作。

上美影艺委会的老先生们至今都在辅导上美影年轻一辈的创作者们,他们的沟通毫无代沟,甚至理念更具创新性。在即将和观众见面的《中国奇谭》系列动画短片创作过程中,《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的动画师、《宝莲灯》的导演常光希老师,《邋遢大王奇遇记》《阿凡提》系列的编剧凌纾老师在认真阅读了分镜剧本后提出了“视觉感受荒诞又可信”“次要角色要有特色,可以更加虚幻神秘……”等针对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上美影的老前辈们身体力行,给动画后辈指出了前进的道路。

探民族风格之路,文化自信实践先驱

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上海放映,正式拉开百年序幕;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首任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自此,众多前辈艺术家开启了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艺术实践,中国传统美学在中国动画中被广泛运用。自1961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问世起,上美影不断尝试融合运用剪纸、皮影、国画、木偶、折纸等中国元素,让“美术片”成为中国电影独有的称谓。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更是将中国古代民间年画、庙宇建筑、佛像雕塑等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为一体,成就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

在“探民族风格之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民族风格,“中国学派”成为享誉国际的动画流派。

在《大耳朵图图》系列动画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一直秉承在坚持中国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健康引导的新时代动画使命。2017年,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讲述的是中华美食文化,关注食品安全;去年国庆档上映的《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则涉及了敬老爱老养老等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时事热点。在创作中将积极的思想传递给大众,《大耳朵图图》系列作品始终将传播“正向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模仿别人”的角色设计坚持中国式开脸,挖掘民间艺术中的拙趣,用纯真的童趣和适合儿童的中式审美,参与了一代年轻观众的童年记忆,希望能“润物细无声”地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如今图图的小观众已经长大,更有人加入了上美影的大家庭继续将“大耳朵图图”系列发展下去,让图图陪伴新一代孩子快乐成长。

“四有”理念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逐渐对经典IP和上美影厂牌进行了升级,在保留经典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更新调整。新设计的厂牌Logo抽象结合了孙悟空形象和“上美影”文字,彰显了年轻化方向,各个经典IP形象也在适当调整后更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

今年,我们在纪念中国动画百年历程的同时,积极回顾总结老一辈中国动画人的创作经验。中国动画核心竞争力,即“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在上美影的一代代艺术家们用生命与热爱铺就的“民族风格之路”上,中国动画实践了何为“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新时代,上美影将延承前辈艺术家的创作之志,努力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用“四有”创作新理念赓续中华文脉并结合时代语境创新。所谓“四有”,即新时代的中国动画电影人需要“有根、有美、有为、有魂”。“有根”,指要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不断探索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风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国动画;“有美”,即以“匠人精神”精雕细琢每一个作品,坚持以创作优秀作品作为立身之本,坚持弘扬中国艺术美学内涵,创作高品位高品质的作品;“有为”,即勇挑时代重任,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多出反映时代、服务人民的好作品;“有魂”,即令中国动画代表中国精神、表现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立足民族风格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情感打动人。

上美影前辈们留下的经典动画是座丰厚的宝库,也为现代中国动画提供了参考学习的范例,同时具备了天然创作优势的上美影也从未间断过创作力量。代代传承的丰富创作经验、厂牌和动画的形象焕新、与高校及年轻艺术家的合作均为上美影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的艺术探索方向。只要有好的机制来配合动画创作,有适合创作的土壤与氛围就能够诞生出更多新时代的经典。

今年我们也会推出十位导演共同创作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向中国动画百年致敬。也希望年轻艺术家的全新作品让大家眼前一亮,进而也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新时代的艺术追求。数字技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复兴,让大家对国产动画产生了更多期待。如今,上美影十多部影视动画作品正在如火如荼创作中,希望未来能为中国动画的精品之路增添新的耀眼光彩。

我的前半生和中国动画紧密相连,后半生也将继续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尽我所能。珍惜黄金时代,在传承创新、博采众长中砥砺奋进,在探索实践中理解并参透文化交融,在坚持民族性与独特性中不懈奋斗,每一位上美影人将以“四有”理念为指导,与全体动画人共同绘出中国动画新传奇。

百年峥嵘,一幕幕梦圆图景绘尽往昔;

美美与共,一代代同学少年书画未来。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动画创作
Jazz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动画总动员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