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等获得“八一勋章”。这是一种旌表,更是一种宣示:为祖国奉献的老兵,配得上至高敬意。
建军95 周年,一代代老兵或战死沙场,或逐渐老去,但其精神不灭。聆听老兵往事,追忆峥嵘岁月。
89 岁的李代相至今还记得入朝作战的情景。1951 年4月,他随志愿军第47 军入朝到达顺川郡,主要任务是防止敌军从西海岸登陆以及抢修机场。
1951 年9 月29 日至10 月22 日,美军发起秋季攻势,第47 军奉命阻击美军进攻。李代相所在的416 团2 营5 连需要守住可俯瞰公路的严岘山,他们的对手是美军王牌——美国骑兵第一师。
严岘山的战役持续了3天,敌人兵分三路,在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进攻严岘山的主要阵地。战斗两天后,5 连180 人只剩下了60 多人,他们举行了一个宣誓会。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的幸福,他们坚决和敌人战斗到底。
战斗的第三天,从上午8点多打到下午4 点多,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全排只剩李代相一人坚守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5 连只剩下18 人,一共打退敌人进攻29次,消灭敌人1200 余人,该连荣立集体特等功,李代相荣立一等功。
走下战场后,1954 年4 月,李代相被保送到重庆第二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 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李代相被抽调前往支援建设。援建结束后,他留了下来成了一名解说员。他乐于讲述曾经的故事,他想让年轻一代明白昨日之血泪,更想告诉年轻一代,他曾经用铿锵热血去追求的美好愿景,今日已经成为现实。
95 岁的施光礼和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从1951 年2 月3日至1953 年7 月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经历了5 次轮战,施光礼所在的空4 师12 团是唯一全程参战的飞行团。
最危险的一次是施光礼正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4 架敌机在他前方。与此同时,还有4架敌机跟在后方。是先打前方还是摆脱后方?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的选择:“我二话没讲,首先对准了前面的4 架飞机,想把他们打下来。对方也打我,我一个动作猛冲下来,到了一个很低的高度,顺利摆脱了他们。”
“不怕牺牲”的勇猛之下,是冷静与沉着的智谋。施光礼说,空战形势千变万化,一个动作做好了,有时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加快速度和爬升高度,是通常占据优势的方法。
有时,地面高炮也能“帮忙”。发现自己处在不利的位置时,施光礼往往会将飞机90 度翻转,“钻到敌机‘肚子’底下,这样的话,一般他们打不到,之后找准时机打他们”。
在抗美援朝空中战场上,施光礼共击落敌机4 架,被授予一等功,被誉为“中国之鹰”。
战后,施光礼调到了沈阳。直到离休,他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人成为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有的成长为中将。
近年来,从中国空军“歼”字系列战斗机到国产大飞机C919,施光礼看到中国在飞机制造上不断突破,由衷地感到自豪。
提起坦克时,92 岁的孙才语气中总是充满了感情。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装甲兵,孙才17岁参军,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战车大队。靠着收缴日军的坦克和零部件,队伍不断壮大。
抗美援朝期间,孙才跟随坦克1 连入朝,在铁原方向支援第47 军419 团。由于每团只有40 辆坦克,分散在3 个方向作战,因此只能配属步兵。然而,步兵出击时会因暴露目标遭到敌人纵深炮火狙击。炮兵射程短,有时没法压制敌人,于是便研究怎样利用坦克打间接射击。孙才回忆,一次,炮兵参谋告知他,发现敌人有四五百人集结,需要坦克协助。“我们照他说的方向打,敌人死伤150 人左右,我们高兴坏了。”孙才说,“之后,我们就时常配合步兵打间接射击。我们一开火,敌人的炮兵阵地就成‘哑巴’了。”
归国后,孙才在装甲兵学院任职。1965 年,他被调去装甲兵核武器效应试验大队,参加第三次爆炸试验,主要验证核爆对装甲兵作战的影响。
执行任务时,作为战术组组长,孙才要乘坐装甲牵引车指挥坦克小分队。他隐蔽在距爆心10 公里处,是距离爆心最近的人之一。随着倒计时结束,爆炸的声音和冲击波一起到来,孙才塞着耳机都能听到巨大的响声。
这个场景也成了孙才军旅生涯里最难忘的时刻,“那时,我们的心里是火热的,为了国家而奋斗,是无上的光荣”。
无数为我们铸就铜墙铁壁的老兵,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勿忘老兵、珍视老兵、不负老兵,理当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自觉。那些关乎老兵事功的坚硬内核,也将在一次次纪念、缅怀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路标,指引后来者望远处,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