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珊,郭三平,江心怡,莫红梅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症。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头晕、乏力、耳鸣、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为主。此病若持续加重,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其健康。因此,尽早明确贫血的诱发因素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1-3]。按红细胞的形态学分类,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贫血等类型。其中小细胞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正常值的一类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现阶段,血液检查已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检查结果可为贫血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血细胞形态检查是指通过显微镜、自动化数字图像分析系统等仪器来观察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大小、形态、结构的一种检查手段[4-6]。本文主要是探讨血细胞形态指标在小细胞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 例小细胞贫血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 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60 例小细胞贫血患者设为贫血组,将其中60 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贫血组患者的病情符合小细胞贫血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或体检资料完整、真实、有效;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均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有大细胞性贫血或正常细胞性贫血;病历资料或体检资料不全。在贫血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1 例、29 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1 岁,最大者为64 岁,平均年龄为(44.16±3.17)岁。在贫血组健康人中,男性、女性各有30 例;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0 岁,最大者为67岁,平均年龄为(44.17±3.1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方法是:在检查开始前,告知患者于受检当日维持8 h 以上的空腹状态,之后对其采血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依据无菌操作原则采集其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2 mL。将血液标本储存于真空采血管中,并详细标记血液标本的基本信息。血液采集完成后,将血液标本制成相应的血液推片。在制作推片的过程中,首先于载玻片两侧分别用彩色标记笔划线,之后将血液涂片标本置于染色架上,并滴入瑞氏染色液直至血膜被完全覆盖。将上述血液标本静置2 min 后,滴入等量的缓冲液,并将其与染色液充分混合。之后将血液标本置于温度为22℃~24℃的环境中静置10 min。染色完成后,用蒸馏水将多余的染料冲洗干净。待推片完全干燥后,将其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各项检验数据。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计数、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红蛋白(Hb)。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健康人RBC 计数、MCV、MCH、RDW、Hb 水 平 的 均 值 分 别 为(4.79±1.01)×1012/L、(9 1.4 6±6.0 4)f L、(3 9.4 6±4.1 6)p g、(13.16±1.77)%、(124.35±17.19)g/L ; 贫 血 组患者RBC 计数、MCV、MCH、RDW、Hb 水平的均值 分 别 为(3.45±0.74)×1012/L、(71.46±5.11)f L、(2 0.4 5±3.0 7)p g、(2 1.4 9±1.9 4)%、(84.16±7.79)g/L。贫血组患者的RBC 计数、MCV、MCH 和Hb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其RDW 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细胞形态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细胞形态指标的对比(± s)
组别RBC 计数(×1012/L)MCV(fL)MCH(pg)RDW(%)Hb(g/L)对照组(n=60)4.79±1.0191.46±6.0439.46±4.1613.16±1.77124.35±17.19贫血组(n=60)3.45±0.7471.46±5.1120.45±3.0721.49±1.9484.16±7.79 t 值8.29019.58128.48124.57017.996 P 值 <0.001<0.001<0.001<0.001<0.001
贫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该病的诱发原因主要包括红细胞生成障碍、受损或丢失过多等。贫血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可明显降低,易导致其机体缺氧,并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系统性功能障碍[7-8]。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输血的方式治疗贫血,以有效补充患者体内Hb 的数量,快速缓解其机体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状况。但这种治疗方法仅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无法彻底消除贫血的诱因。因此,临床上应尽早明确贫血的致病因素及类型,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9]。小细胞性贫血是指外周血中MCV 低于80 fl 的一种贫血类型。小细胞贫血在临床上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其一为缺铁性贫血,其二为地中海贫血。在现代医学检验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血细胞形态检查等血液检查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及鉴别诊断小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方法。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可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WBC)、RBC、MCV、MCH、RDW、Hb 等指标进行观察,来鉴别其贫血的具体类型[10]。缺铁性贫血作为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应用障碍、红细胞丢失过多等。此类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相对较小,MCV 多低于80 fL,MCH 多低于2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多低于320 g/L。当患者的MCV、MCH、MCHC 均处于上述范围内,则可基本判断其存在缺铁性贫血[11]。小细胞贫血的另外一种常见类型是地中海贫血,其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珠蛋白合成障碍等有关。此类贫血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查结果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小细胞贫血,由此可尽早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治疗[12-13]。本研究中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RBC、MCV、MCH、Hb 和RDW。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的RBC、MCV、MCH、Hb 均显著高于小细胞贫血患者,而RDW 则显著低于小细胞贫血患者。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贫血组患者的RBC 计数、MCV、MCH 和Hb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其RDW 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小细胞贫血患者的RBC、MCV、MCH、RDW、Hb 等血细胞形态指标均异于正常人,上述血细胞形态指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小细胞贫血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