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景
(灵川县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299)
尖锐湿疣(CA)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此病多发生于肛周、外生殖器黏膜和皮肤等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1]。近年来,受同性性行为增加、性伴侣数量增多、性接触年龄降低等因素的影响,CA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阿昔洛韦、重组人干扰素α-2b 是临床上治疗CA 的常用药。用此类药物治疗CA 虽然可缩小患者皮损的范围,但其整体疗效并不理想,且其病情易复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是通过光化学反应有选择性地破坏病变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组织选择性好等优点,且治疗时对病灶周边的皮肤损伤较小,可避免传统治疗技术所导致的腔道狭窄、皮肤瘢痕、穿孔等问题[3-4]。本文主要是探讨用ALA-PDT 疗法治疗CA 的效果。
选择我院接诊的210 例CA 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入组时间为2017 年9 月至2021 年7 月。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5]中关于CA 的诊断标准;进行醋酸白试验的结果呈阳性;年龄>18 周岁,性别不限;对本研究目的知晓,并已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梅毒或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对光敏剂成分过敏;中途退出本研究;入组前接受过激光治疗;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无法及时复诊。随机将其分为比对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105 例。在干预组患者中,有63 例女性、42 例男性;其年龄为21 ~69 岁,平均年龄为(45.62±8.04)岁;其病程为4 ~19 个月,平均病程为(11.52±3.65)个月;其疣体直径为0.82 ~1.95 cm,平均直径为(1.35±0.22)cm ;其体质指数(BMI)为19 ~27,平均BMI 为(23.62±1.11);其中,疣体位于肛周、尿道、冠状沟、包皮、大阴唇、小阴唇的患者分别有15例、12 例、20 例、6 例、21 例、31 例。在比对组患者中,有60 例女性、45 例男性;其年龄为23 ~68 岁,平均年龄为(45.58±8.01)岁;其病程为6 ~18 个月,平均病程为(11.59±3.61)个月;其疣体直径为0.89 ~1.91 cm,平均直径为(1.39±0.21)cm ;其BMI 为20 ~27,平均BMI 为(23.66±1.07);其中,疣体位于肛周、尿道、冠状沟、包皮、大阴唇、小阴唇的患者分别有17 例、14 例、18 例、10 例、20 例、2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次服200 mg,每天服5 次;局部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 软膏,涂抹范围需超出创面边缘2 cm,每天用药1 次。在此基础上,用ALA-PDT 疗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常规消毒疣体周围的皮肤,将浓度为20% 的盐酸氨基酮戊酸溶液滴到棉球上,并敷于疣体上,注意避光3 h。之后用光动力治疗仪对疣体进行照射,波长为632 mm,能量密度为100 ~150 J/cm2。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疼痛感,则需降低输出功率,但应保持输出功率>150 W,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每周治疗1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 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痊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完全消退,3 个月内无新发皮损。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消退>50%,无新发皮损。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PV-DNA 载量。收集患者病灶部位的脱落表皮细胞,采用荧光定量生物学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的HPV-DNA 载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其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分离出血清,将血清置于-28℃的环境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TNF-α 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 个月内病情的复发率。
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如HPV-DNA 载量、血清IL-8、TNF-α 的水平)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的总有效率、病情的复发率)用% 表示,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频数<5 则采用连续校正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38%)高于比对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PV-DNA 载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HPV-DNA 载量低于比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V-DNA 载量的对比(×105 拷贝量,±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V-DNA 载量的对比(×105 拷贝量,± s)
组别HPV-DNA 载量治疗前 治疗后比对组(n=105)8.65±1.493.95±0.76干预组(n=105)8.62±1.521.06±0.26 t 值0.14436.867 P 值0.885<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清IL-8、TNF-α 的水平均低于比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 水平的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 水平的对比(± s)
组别 血清IL-8(ng/mL) 血清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比对组(n=105)58.62±6.2548.62±3.6278.92±9.3469.26±6.52干预组(n=105)58.55±6.5141.26±1.0579.01±9.2554.62±3.04 t 值0.07920.0090.07021.451 P 值0.937<0.0010.944<0.001
治疗后3 个月内,干预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2.86%)低于比对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3 个月内病情复发率的对比[例(%)]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90% 的CA 是由HPV6 型与11 型感染所致。近年来CA 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高。据统计,年轻人群CA 的发病率高达1%[7]。CA 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病变部位(肛周、会阴部)皮肤黏膜损害,初期以皮肤出现小、淡红色丘疹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丘疹会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并向周围蔓延,而患者通常无特殊感觉,但其病变部位会出现恶臭,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8-9]。根据疣体的形态,可将CA 分为丘疹型、乳头型、菜花型、鸡冠型等。目前,临床上治疗CA的目的是将肉眼可见的疣体清除,避免疾病复发[10]。研究表明,临床表现不明显的CA 疣体周边组织也可能存在HPV 感染,而实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亚临床感染病灶,故易导致CA 的总体治愈率低下、复发率高。文献报道,CA 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1]。IL-8、TNF-α 均属于炎症反应标志物。其中IL-8 是趋化家族中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当机体发生创伤或感染时,会释放大量的IL-8,造成细胞功能损伤。TNF-α 属于多功能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产生,可介导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机体产生持续性的炎症反应。CA 患者由于机体的病毒清除能力和免疫功能均明显减退,因此会导致大量的IL-8、TNF-α 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炎症反应失衡,导致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DNA 载量、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和病情的复发率均优于比对组患者。提示用ALA-PDT 疗法治疗CA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究其原因主要是,ALA-PDT 疗法以光敏剂为介导,通过特定波长的照射,可生成大量的单态氧、活性氧等物质,选择性杀死增生过度的细胞,进而实现靶向性杀灭疣体组织的目的,且不会损伤疣体周边的正常组织[12-13]。ALA-PDT 疗法的覆盖面广,在杀灭肉眼可见疣体的同时,还可清除潜伏的感染病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加快炎症因子的消退,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14-15]。
综上所述,在对CA 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ALA-PDT 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其HPV-DNA 载量和病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