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古诗词教学,感受其中力量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2022-10-23 19:41:46杨晓燕
考试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词

杨晓燕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注重学生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积累,会不断推动学生的进步,也会加速让学生在课堂中增强感悟。语文课堂内教师要认识到完成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同时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实践环节的基本现状,针对性地完成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尝试探究,才能够巧妙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进而,让其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古诗词中蕴藏的深刻思想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流与讨论,为学生的多角度知识探究创造平台条件。

一、 初中语文课堂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会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其合理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真实魅力。其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通过有效的古诗词学习能够进一步地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的发展也会拥有自己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文化世界。

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形式会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能够推动学生的综合进步,也会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促进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加速形成。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化学习能力。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有效感知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词句、字词等不同内容的理解,会让学生善于使用文字表达自身的情感意识。端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态度,让学生善于造句、用句、用词,使用文字增进连贯性。连贯文字应用能力的形成会促使学生整体学习素养的强化提升。

最后,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古诗词实际上是一种文字艺术的体现,诗人通过不同的字词组合成诗句,或者是通过文字的描写形成精美的词句,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合理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不断夯实。在此契机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究会全面夯实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

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要点分析

(一)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过多的重视教学成果的显现,盲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背诵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和学生的真实感受,导致学生对诗词中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模式。各项策略的运行均要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进而推动学生的综合进步,让其在不断的发展中感受诗词魅力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

(二)要求教师善于应用优秀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多样化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完成古诗教学的实践中应秉承一定的“挖掘原则”,即,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模式与语文课堂中的诗词教学相融合,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在实践学习中的感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综合指引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会充分显现先进的教学手段助力日常教学带来的综合成效。

(三)要求教师敢于面对不足,主动进行策略调整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应用的方法是否科学。此时,就要求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充分考虑自身所应用模式的正确性和科学程度,正确地认知自我,及时地纠正错误,才会在不断的方法调整和策略整改中推动学生的综合性进步。

教师的自我认知实际上也会为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作用,会让学生加深理解,在学习中充分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科学地完成学习。进而,在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策略调整下完成高效的古诗词学习。

三、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呈现的问题分析

(一)“以考定教”,缺乏趣味性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考定教”。即,考试中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就会在课堂中着重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主要采用“填鸭式”或者是“硬性灌输”等手段,让学生盲目完成相关重点的记忆,导致学生没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趣味性,也未真正参与其中。难以理解古诗词中蕴藏的不同道理,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发展,成为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一项较大阻碍。缺乏趣味性的引导模式,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导致学生未做到对知识构建系统化认识,致使语文课堂中的诗词教学呈现出了表现化的现象。

(二)“主次颠倒”,学生未真正参与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以自身为中心。即,教师以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或者是所谓的教学重点为中心,指引学生完成古诗词的学习。第一步,教师讲解古诗词知识。第二步,指导学生熟读并完成古诗词中重点内容的了解。第三步,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利用上述模式意图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

但是,上述呆板的模式让学生逐步丧失了主体位置,古诗词的学习欲望也会由此减少,直接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授课环节中,教师没有认清自身的位置,盲目要求学生完成硬性化的学习,实际上阻碍了学生对古诗词相关内容的挖掘,也不利于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过分教学解说”,忽视诗词意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仅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完成诗词内容的教学和解说,同时硬性对其内容进行剖析和介绍。随后,让学生完成学习和记录。最后,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古诗的反复阅读,意图让学生加深印象,实现背诵。但是,上述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缺乏基本的生机和活力,导致学生对诗人表述的情感理解不到位,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弱。未真正理解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上述不足教师应引起重视,解决现实问题。

(四)“机械化教学”,忽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完成古诗词的教学,仅重视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即,让学生精准背诵古诗、善于默写古诗,同时对课后注释实现准确记忆。但是,上述形式使得学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学习成效,但是其成果过于基础和机械,学生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审美意识没有得到增强。另外,也未在实践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真正含义,成为诗词剖析中的“机器人”。在实际学习中的成果不够明显,对文字的审美能力也相对较差。

四、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进教学趣味性

为改变教师“以考定教”,课堂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环节中可以运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即,基于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相应重点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模式,转变教师“灌输式”和机械化的引导方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完成趣味性的知识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欲望同步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课堂中,当教师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为让学生理解作者描写的画面,课堂内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展示视频的方法,进一步缩短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教师要为教学情境活动的开展提供道具,引导学生将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以情境剧的方式演绎出来,另外也可以演绎作者当时的处境。结合古诗词中的相关内容,教师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会让其明确学习的方向。教师为学生准备古代人的服装和扇子,让学生完成情境剧的演出,模拟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演绎作者古诗中描写的画面,学生会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动力,感受其趣味性。进而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和综合魅力,高效地完成古诗探究。

(二)组织实践活动,显示学生主体地位

实际上,初中语文课堂完成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求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教师要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知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词,同时,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举两得地完成古诗词的探究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

例如:课堂中,当教师讲解《登飞来峰》时,为让学生体会作者描绘的古诗内容,教师可以首先以王安石为入手点,让学生探索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文字描写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与王安石同一时期的诗人的其作品内容。仔细分析《登飞来峰》古诗中用词的精湛之处,分析其广泛流传的原因。随后,让学生以“探索古诗词、认知王安石”为中心思想不断地通过网络查询、书籍查找等不同的方式完成古诗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知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知识的探究,让古诗词教学过程显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诗词学习素养。

(三)融合信息技术,探索诗词意境

在完成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古诗词,让学生合理完成知识的探究,才会总体推动学生的进步。在实践发展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模式,改变以往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激活学生的动力,让课堂教学充满体验感。

例如:课堂中,当教师讲解古诗《登幽州台歌》时,为让学生了解诗人笔下描写的画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作者信息,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此首古诗描写时作者的心境和境遇等。完成基本情况的了解之后,随之完成文字的剖析,学生的思想感悟会更加地深厚。与此同时,教师指引学生完成古诗的学习,采用不同诗句配备不同图片,或者是一句古诗内容展示一段视频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化的实践活动,根据此时期作者的作品和其他时期作者的作品,或者是相同题材下不同作者的描写角度进行深刻的讨论,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另外,也可以在合作交流、讨论互动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强化,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字的剖析更加客观理性。

(四)优化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断融入,使得教学的过程不再仅限于基础知识。不仅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步要塑造学生的多样化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方法,要将国学经典以及古诗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剖析,感受文字的力量和承载力。

例如:教师在完成古诗教学的实践中要多应用有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古诗《望岳》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所表现的一种豪迈之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古诗的初步学习,并在课堂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基于“诗词鉴赏”的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完成讨论。自主学习收集相关的知识,并在小组中完成分享和汇总,在课堂中有效表达。随后,教师完成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在自学时总结的经验和搜集的不同内容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合理分析古诗题目中的“望”字应用的精干之处。同时,让学生分析古诗中“割”和“钟”字的灵活性及生动性,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分享,相互点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教师全面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才会增强学生的文字审美意识,在此基础上让教学过程更具活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主动打破原有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不足,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引导会让其感知诗词中的重点。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分析其意义和教学现状,针对性地调整计划和方法会促进学生获取全面性的进步,也会在此契机下引导学生逐渐明确学习方向,真实感悟学习重点。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此背景下有效感知、强化理解、明确方向,让其在探究中和综合实践中获取不断地发展,增强学习感悟。另外,也会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之情。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