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全球教育体系应对在线教育挑战的思考

2022-10-22 02:35:28陈新光彭沁园
中国国情国力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学

陈新光 彭沁园

在线教育(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最早在美国兴起。1998年以后,从北美、欧洲迅速扩展到亚洲地区。在线教育,现行概念中一般指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型教育方式提高了学习的可行性和效率。5G网络和AI技术的到来,掀起了教育快速数字化的浪潮,以技术赋能教育,激发了最具前瞻性的想象力与可能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人们出行受限,各国开展全球教育体系深度合作,利用在线平台等进行“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以维持教学正常进行。同时,快速发展的教育数字化带来的“知识鸿沟”正在形成,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各国需勇于面对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关注教育资源不公平等问题,开展全球教育体系深度合作,促进全球教育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疫情时期的全球在线教育

(一)全球在线教育演绎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部分中小学校就尝试运用伊利诺伊大学开发的PLATO系统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是在线教育的萌芽。1989年,凤凰城大学成为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的教育学校,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为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学习服务,拥有9.6万名学生,分布在美国28个州134所学校里,一度被称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创新典范”。2012年,美国三大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Udacity、edX横空出世,在线教育模式愈加丰富,新的商业模式也迅速萌芽,截至2018年,在线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推动了美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

1998年以后,在线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IT技术+教育”战略规划。亚洲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在线教育市场。在一些关键领域,包括游戏化教学、移动学习、基于社交的学习产品方面,亚洲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2018年,亚洲占全球电子学习市场份额的25%,其中排名前列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越南和泰国等。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机器学习(M-learning)的市场也得到飞速发展,从2014年的23亿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23亿人次。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19年10月,我国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在线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3.42亿人,市场规模达到4328亿元。全球在线教育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涌现出沉浸式学习的VR课堂、各类细分课程等新的教育模式,迎来了在线教育市场新的发展方向。

(二)疫情时期全球在线教育快速发展

自2019年12月下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全球出行受阻、经济受到一定扰动,给教育也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191个国家的学校停课,影响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15.8亿儿童和青少年,占全球在校学生的91.3%。为了做到“停课不停学”,联合国发起成立全球教育联盟,以支持各国推广最佳在线教育的学习方案,一些世界著名科技公司加入该联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成立了紧急特别工作组,旨在支持各国的应对措施并分享有效政策,重点关注最脆弱国家,使得全球在线教育呈现爆炸式发展。2020年6月,G20(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与会代表呼吁各国政府通过增加对教育领域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线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信息沟通,同时拓展技术应用、共享优质资源,以此建立更强大和灵活的全球教育体系。

2020年3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全球高级别教育官员视频会议,来自中国、法国、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等72个国家的代表分享了在线教育方法和最佳实践。主要国家在线教育经验可以总结为四类:一是实时发布与教育领域相关的疫情走势及对策(如美国、德国、意大利);二是对教师和校长的远程工作进行培训(如中国、意大利、英国);三是大规模部署在线课程(如中国、法国);四是建立并培训支持家庭辅导(如美国)。这些应急举措所涉及的学校,既有全球范围内的(如中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也有区域范围内的(如法国、德国、葡萄牙)。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芬兰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英国大学的在线学习是将文理工科的在线学习分类对待。文科课程由于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行全方位在线授课模式,在线平台的选择上比较灵活;工科类课程则是实行在线仿真教学。法国采取了统一部署、全国动员的在线教育模式,停课学校的校长及教师需通知学生家长,在远程教育中心在线教育系统进行注册,确保每个学生建立账户,保证学业正常进行。德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促进数字化教学活动开展,帮助各州和学校通过数字化课程维持教学。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了支持“家庭学习”的政策措施,开设支援学生“家庭学习”的门户网站,提供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资源、教科书电子版、实验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享,以便于学生居家学习。韩国教育与科研信息服务部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分门别类的开放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为教师提供交流课程计划和活动以及电子教科书。

(三)教育快速数字化对全球教育体系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应运而生,其内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美国等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重点把IT技术的应用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制定了“IT技术+教育”战略规划,致力于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多方开放式教学理念,而开放教育体系的基础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美国、法国等在线教育的发展程度基本反映了当代教育数字化国家的先进水平,孕育了“教育大数据”和“AI教育翻转课堂”等教育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鲜事物,随后这些理念也涌入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

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使智能教育快速发展。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的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现已居世界第一,课程数量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在普及范围方面,除了各大城市,农村也实现了教育数字化。我国98.4%的农村学校(含小规模学校)实现网络接入,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从2014年的58.2%提高到2020年的93.1%。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个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随着5G网络和AI技术的到来,促使在线教育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教育运用,是教育数字化的加速器,掀起了在线教育的另一波浪潮。

在线教育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如将VR/AR技术运用到教学设施中,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形象化,打造全真虚拟环境,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沉浸式教学氛围,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壁垒以及缓解了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也为在线教育增加了趣味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连接。教育快速数字化借力民用商用数字化技术的前沿与繁荣,以技术赋能教育,激发了最具前瞻性的想象力与可能性。除此之外,注重“人”本身在新科技革命时代的“数字化素养”,使得师生在技术浪潮中共同成长。教育数字化使得技术与教育相互促进、彼此成就,技术激发教育的潜能,教育反哺技术的可持续优化。

疫情使在线教育海量般资源空前公开,并通过多元手段集中释放,这些都为国际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研判,在线教育现代化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全球各国努力将优质的课程内容与互联网教学平台技术相融合,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跨时空地呈现。由此也带来各国网络终端的普及,让在线教育向下沉市场空前渗透成为必然。

二、教育快速数字化给全球教育体系带来“知识鸿沟”

(一)在“网课”背景下,因数字技术不平衡带来 “数字鸿沟”

“网课”背景下,一些深层次教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数字技术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突出。G20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呼吁,各国应增加对远程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信息沟通,同时拓展技术应用、共享优质资源,以建立更强大和灵活的全球教育体系。据美国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于2020年5月7日—17日对不同地区的英国公立学校中的1233名学校负责人和1821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因疫情对最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这些学校学生的网课参与度较低。有23%的学生受技术限制不能参加网课;有33%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成固定的学习内容。

(二)校园维护和服务减少或关闭带来“数字鸿沟”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所做的调查显示,疫情对教与学的主要影响是在线教育的增加,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流行形式。调查显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各国高等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干扰,影响到全世界2.2亿多学生,导致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校园维护和服务减少或关闭。

由此可见,在线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它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网络作为支撑;二是老师和学生分别位于网络的两端,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三是缺乏互动,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老师无法监督学生言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弊端尤为明显。有关研究揭示了一些国家如何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国际合作,将教育快速数字化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但教育数字化的普及还有待各国政府的努力,针对欠发达地区,教育政策制定者应该关注薄弱学校和优势学校在数字设备和网络配置上的不均衡,实现教学公平化。

(三)发展与技术水平不均引起的“知识鸿沟”

“数字鸿沟”正在拉大“知识鸿沟”,落后地区因失学潮、辍学潮引发社会动荡。非洲、拉美、南亚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远程教育工具和技术。

以非洲为例,技术水平不均引起的“知识鸿沟”问题不容忽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近90%的学生没有家用电脑,82%的学生无法接入互联网。在技术基础方面,非洲、拉美、南亚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缺乏在线教育工具和技术限制导致网课参与度低;在电力储备方面,非洲国家只有不到10%的地区能够用上稳定电力,电力短缺成为教育快速数字化的一大挑战。在教师培育方面,非洲有大量教师没有在线教育经验和技能,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64%的小学教师和50%的中学教师接受过最基础的职业培训,因此为了教育数字化的顺利完成,相关教学培训和实践指导势在必行。非洲一些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落后,教育数字化不能顺利推行,“数字鸿沟”引起的“知识鸿沟”将使得社会教育出现不公平现象。

三、全球教育体系积极应对教育快速数字化

(一)化疫情危机为发展机遇,促进全球教育体系合作

当前,随着在线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技术迭代升级,教育快速数字化成为全球趋势,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既是抗疫的有力工具,也在成为“疫情后”反弹的新经济增长点,寻找下一个创新点推动在线教育转型升级也将成为占领未来全球教育制高点的关键。

为此,全球教育体系深度合作对教育数字化快速普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借鉴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相关经验,如为教师专门搭建进行网上教学的培训平台;二是借助全球在线学习的有效平台,作为各国学校大规模在线学习的基础,可以在区域内共享相同学科教学的视频与学习资源,实现全球各地区高品质课程和师资力量共享,极大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三是落后的欠发达地区,数字设备方面存在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全球各国政府应考虑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尽早实现教育数字化的普及。各国应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把握全球教育快速数字化的潮流,实现教育的跨阶梯式发展。

(二)将在线教育视为常态,深化全球教育体系改革

全球在线教育发展方兴未艾,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的空间,教师也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评价者,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各国政府应该顺势利导推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全球教育体系改革。要看到,在组织变革中,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在全球教育深入改革中,基于智能终端的教育模式,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满足学生对沉浸式学习环境、自然人机交互方式的需求,推进教育数字化顺利转型。

人工智能正在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创造新的教育生态:一是对于教师群体,在数字化时代,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思想都应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要继续加大对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绝非是简单的“教科书搬家”,而是制定个性多样的教学方案,着重提高教育质量,将数字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二是对于教育机构群体,应将资源聚焦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在线教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创新办学模式,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特点,整改学习资源,探索教学模式,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三是对于在线教育企业,应该抓紧发展机遇,不要拘泥于短期效率而要注重长期发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突破创新瓶颈,寻找下一个创新点推动在线教育转型升级。四是对于各国政府部门,应该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现状,加大教育数字化改革力度,通过资金、人员、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加快建设数字化网络课程库,保障教育数字化的顺利推进。同时,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与技术德行。四是对于学生群体,要培养其形成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意识,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身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关注“数字鸿沟”,实现全球教育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今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和互联网发展基础的差异较大,致使在技术设施、环境条件和师资队伍上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各国政府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网络环境,逐步消除教育信息化网络分布不均衡,让全球各地区都有条件享受教育信息化资源;二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大教育数字化改革力度,加紧改造数字化教室、加快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库,加快培育更多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师资力量,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师资力量保证等角度保障教育数字化的顺利推进;三要在全球深化教育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设备和网络配置等,形成互助共同体的观念,使教学真正达到有效融合。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生态,达到教育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楚天极目|朱静/摄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