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对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热作为可再生资源,对于加速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构作用。四川作为我国地热资源大省,受制于空间距离、地理地质环境、气候特征、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等客观因素影响,开采、转化、利用等环节水平不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发利用总体滞后。《“双碳”视域下四川地热产业的发展路径》着眼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四川实际提出摸清地热资源底数,抓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强化产业配套,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推进示范项目落地见效等建议,以期因地制宜推进四川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教育信息化在加速未来教育发展变革、构建教育新生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我国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力。《借力教育信息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结现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乡村学校信息技术“重建设、轻应用”、线上资源与教学的融合不够深入、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建设薄弱、教育扶贫体系内技术融合待整合、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待提升等问题,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引擎”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借力新技术健全教育返贫防控的长效机制,推动未来教育发展变革,提升脱贫地区教育质量。
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内外氢能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河南的路径选择》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态势,客观评估了河南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据此探讨了河南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立足省情稳慎进行顶层设计、针对短板加快开展自主创新、基于需求努力拓展应用场景、找准抓手积极融入全国大市场、把握机遇有效嵌入全球产业等,从而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面临着比过去更加复杂的环境,承担着比过去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更多的社会期待。为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加快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制度》提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安全财政、功能财政、绩效财政、整体财政等理念,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全面建设我国现代税收制度;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深化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