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言 彭庆红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应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义。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时代的发展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为破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难题,北京科技大学彭庆红教授牵头的团队提出数字马院的概念及整体设计方案,并开发投入实践应用。数字马院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简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性举措。2017年彭庆红教授首次提出数字马院的概念,并进一步推动数字马院落地生根。2018年6月,全国首家数字马院示范中心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并入选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年7月,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建设研讨会召开,北京科技大学牵头成立全国数字马院联盟,有近400所高校马院加盟。数字马院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的新举措和新趋势,其发挥的作用和效能正在改变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的发展思维和格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看,构建一个学校之间互通互连、人员之间交流互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更有利于汇集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开创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局面。
数字马院的建设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设计规划。方案内容既要将有关马院建设文件要求落到实处,又要遵循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一般规律;既要发挥出北京科技大学的主导优势,又要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面积覆盖;既要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又要实现众多院校马院的共建共享。因此,厘清数字马院的建设思路、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至关重要。
数字马院的建设思路主要在于要突破“一校一室(教研室)” 的建课局限,“开门办思政课”,以开放式的数字化思政课教学平台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机构的合力,努力实现“数字搭桥、学院联通、人员互动、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新型发展模式。
具体实施中,要强化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运用数字化手段,秉持共建共享原则来统筹汇集各类教学资源,分步骤建设覆盖全国高校并衔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数字马院首先要转变理念,要打破“一人划桨难独行”的局面,着力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北京科技大学正是本着服务意识,着力营造数字马院平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为全国高校马院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公益为本、精准服务、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四个方面。公益为本,是数字马院建设的根本基点,数字马院的创立,最根本的还是要以服务马院建设为宗旨,而这种服务活动是以不营利为前提。精准服务,是数字马院建设的服务理念,要对马院及其师生的需求进行分类分层分群调查分析,有的放矢开发服务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共建共享,是数字马院建设的运行模式,要汇聚众多马院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营造一个数字马院平台,同时又通过平台向众多马院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服务。循序渐进,是数字马院建设的推进步骤,数字马院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改革的建设与探索。自2012年起,学院开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筹建数字马院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2016年,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与应用,初步打开数字马院的探索大门。2018年6月,在各种技术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北京科技大学与文华在线教育合作建成了全国首家数字马院平台,并牵头成立数字马院联盟。以开放性、协作型和数字化为路径,加强高校资源整合和协同联动,实现各方优势互补,达到共建共享的效果。具体设计上,以“精准服务”为设计理念,注重实践导向,主要从教师应用、学生应用和管理服务三大模块着手来展开建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和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数字马院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科研资源和工具。通过数字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进而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1. 开发备课资源库,构建集体备课体系
备课资源是教师备课的资料来源。数字马院首先通过自主研发、专项购置与合作共建等方式,逐步推进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找寻备课素材。在数字马院的备课资源库中,主要通过储存功能和分类功能完善备课系统。储存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最前沿资料和素材的收集和转化,将原有的文本信息转化成数字化的资源存储下来,主要包含思想理论动态分析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信息资源库、形势与政策教学资源库及共享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集成平台等。此外,还将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年)、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人民舆情数据库的数字化资源也收入备课资源库,从而集成大量思政课程资源与课程思政相关资源,总容量接近0.5 PB。然后将这些资源通过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建成一个涵盖视频、音频、图片、教学课件PPT、教学讲义、文字资料等立体化的思政课备课资源数据库,方便教师按照每门课程不同章节进行检索使用。同时这一平台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采编储存服务。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独特需求,在线编辑自己需要使用的不同素材资源,创造出个性化的授课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其次,数字马院平台开设了“课研会”栏目。“课研会”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线上集中备课研学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数字马院会定期邀请马工程教材编写组成员、国内知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行专题研讨。广大思政课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到思政课的集体备课和研讨中,方便提高自身的备课水平和授课技能。
最后,数字马院还为思政课教师设置了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通过数字马院开发的红盒和智慧屏两种交互互联的数字终端工具,共同组成数字马院虚拟教研室。其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在此空间的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实现了相同课程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教研室的跨校、跨地区集体备课。此外,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还可以通过数字马院平台面向全国思政课教师进行直播。这种新型的立体化的备课体系,为思政课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整体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备课水平,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2. 加大优质课程资源供给,打造一流金课
课程资源不同于备课资源,它需要针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完整的课程资源。由此,北京科技大学数字马院成立了创课中心,主要承担慕课课程和各类课程的开发、设计、录制、上线、运营和后台维护及管理。这不仅能够满足本校教学需要,还可以开放共享给全国高校马院,为其提供优质的线上教学课程资源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些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建设和开发优质思政课的课程资源。目前通过创课中心,学院已经开发建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形势与政策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法指导》三门课程;面向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二门课程,目前已建成四门国家精品(一流)课程。其中,《形势与政策MOOC》于2017年获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课程)。课程自2016年9月上线至今,累计选课人数突破50万人,课程团队共制作了近60个专题,340多个课程视频、1 000余个相关资源,总时长近100小时。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单学期网上选课人数超过20万,为广大院校开展线上教学解决了燃眉之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于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该课程根据理工科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制作了大量视频课程资源,它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为导引,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和手机APP,建设翻转课堂,探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类)。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全校覆盖面最广、受益面最大、参与度最高的一门实践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不仅使本校学生获益,更重要的是为全国高校马院提供了直接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让一线教师应用于本校的线上教学或混合式教学,减轻了教师录制线上课程资源的负担。
3. 创新技术手段,增强思政课感染力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必然带来技术手段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就必须要注重技术手段的开发设计。北京科技大学数字马院创课中心紧跟时代发展,先后设计开发了精准扶贫虚拟仿真实践系统和全息投影互动教学系统。精准扶贫虚拟仿真实践系统是以北京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为原型,聚焦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点,配合交互式、自主式、研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生动还原了学校在秦安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虚拟场景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帮扶工作中的诸多困难,深刻理解国家开展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重要成就。全息投影互动教学系统则是通过5G传输技术+4K超高清和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低延时状态下多校区实时互动全息教学。在此技术下,授课教师在某个校区上课,其他校区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数字马院平台看到教师全息授课影像,并可以与老师实时互动交流,成功解决了跨校区授课的难题。同时为了测试此项技术,数字马院创课中心还开发设计了《李大钊与青年学生的跨时空对话》体验课程,让教师充分理解技术的核心及带来的课堂改革。该技术通过虚拟出李大钊先生全息影像,与学生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备受师生好评。
4. 开发辅助工具,优化思政课教学管理
线上教学除了要搜集大量的备课资源和课程资源,还需要有相应配套的教学管理系统,因此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产学合作数字马院设计开发了SPOC教学云平台、无纸化考试、教学监测评价系统等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工具,为教师优化思政课线上线下管理提供了便利。
SPOC教学云平台是集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构建属于个性化的线上课堂和对应的班级;按照课程和班级管理选课的学生,安排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自主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发布课程作业和教学辅导资源供学生课后自行学习。借助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进度情况;借助平台的手机APP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手机进行签到、投票、分组讨论、抢答等课程互动环节;借助平台的综合测评功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作业、考试、实践等成绩纳入到平台整体的考核体系中,对学生考核评价更加量化客观准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期末考试组织难度和阅卷工作量都很大,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数字马院开发的无纸化考试工具可以较好的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实现所有学生在线完成考试。除提供考试工具外,数字马院还开发了思政课考试题库,其中包含多级题库、多种题型、近万道试题,并且持续进行更新,充分满足了不同类型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借助人工智能出卷,考前仅需数分钟即可创建一套试卷,考试中系统可以进行试卷自动分发,学生可以借由手机端或者PC端参加考试,考试后系统会自动完成试卷批阅工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考试效率,大大减轻教师出卷和批阅试卷的工作量。
考试系统测评完成后,需要对整个教学环节开展质量监测评价,数字马院为此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通过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大数据,开展量化分析并综合学生、督导、同行、社会等多维度评价,最后得出课程最终评教结果。这一测评系统相比较之前的单一由学生评教或者督导打分测评,显然更为全面综合。通过质量监测评价系统给出的评教数据支持学校、学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并全面评估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总体来看,依托这些教学管理工具与平台,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师实行过程化管理,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查看学习成绩,完成小组考核和成果记录存取等,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实现全流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教学组织管理灵活高效。
5. 扩大交流合作,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数字马院平台也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的新态势,49岁以下教师占到77.7%,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此,数字马院平台开发了如下项目,提供了多种资源平台,采取多项举措,帮助一线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一是开展覆盖全国思政课青年教师培训的“青苗计划”。旨在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找准职业定位,提升核心素养和授课技能,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培训由思政课建设和师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教学法和基本技能、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五大模块构成。在微格训练单元,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过程并录制视频,在学员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基础上,邀请富有经验的教学名师对学员的教学过程进行“一对一”的点评,找出其教学中的优缺点、做出诊断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在参与中完成自身的技能培养。整体来说,“青苗计划”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让其对自身以及对教学都有清晰的定位。
二是开设科研素养提升培训班。科研素养提升培训则主要是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让青年教师不仅能够上好课,还能够做好科研。该培训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教授、编辑等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究选题和思路形成、论文写作原则和技巧等七讲课程内容,面向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成员、全国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等学习者开放,为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和工作者提供一个公益性交流学习平台。
三是开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公益研修班。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公益研修班重要就是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数字马院平台以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形势与政策课、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及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如何开展等多方面,主题涉及提升思政课教学能力的思考与实践、新技术新媒体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如何上好思政课、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比赛比什么等青年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培训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加思政课教学比赛的实战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依托数字马院平台建设,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他们荣获各类国家和省部级思政类奖励22人次。数字马院研发团队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能手3人,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获奖者及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以上获奖者共7人。
《意见》指出,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依托马院管理的学生理论社团青年学生骨干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来源,也是数字马院学生应用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数字马院平台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探索。
一是开设线上“读书会”专栏。数字马院为青年学生开设在线“读书会”专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共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行业名家的名作,交流学术观点,探讨名家哲思。同时与《思想教育研究》主办的青年德育论坛相结合,形成一个基于网络的青年学术沙龙,提升马院学生的理论素养,让其读好、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使命感。
二是开发线上学术研讨专题课程。数字马院创课中心制作开发的《小马教你做学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从0到1》,是专门激发马克思主义学科类研究生如何开启学术之门的线上课程。该课程是以教师与研究生对话研讨模式,将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选题与热点进行深度解析,并就如何查阅资料、如何阅读经典著作、如何利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学术规范等进行逐一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与学术论著写作的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为进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开展马院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数字马院聚焦这一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着重提升马院研究生公文写作、新媒体素养、演讲与授课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同时,数字马院也提供相应平台,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掌握的实践技能进行实习实训,固化所学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为全国马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意见》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列为所在单位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这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马院管理服务平台是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管理而开发的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内容涉及学院基本情况、党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降低行政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管理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筹建中,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是先强化院系基本管理功能、学生管理服务功能和党务管理功能,再满足专门工作的需要。院系基本管理功能主要对应的是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党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建立党员信息统计动态数据库,解决适应现阶段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员理论学习记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学生在学期间的各类行为数据和评价,可以解决学生奖学金评选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专门工作管理服务主要是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模块和科研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协助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排课调课、课时统计、教学评价管理等。科研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协助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统计,课题及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等。基础数据库可以根据各个管理模块需求随时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解决学院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统计的数据工作。
数字马院的开发建设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趋势,并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社会生活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数字马院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及时融入新技术元素,才能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局面。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将最新的精神和要求融入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建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这为新时期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方向。遵循“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方针,数字马院要敢为人先、主动作为,大胆运用新技术、构建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局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数字马院,已经开发了精准扶贫虚拟仿真系统和全息投影互动教学系统,下一步就是要将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8K超高清、元宇宙等新技术新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改革中,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技术和内容方面同步共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其次,推进内涵式发展,致力于平台资源的丰富和服务项目的拓展。数字马院的优势就在于资源共享和服务至上。在数字马院早期的投入中,资源库的建设就是重中之重,先后建立了备课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操作的课程资源。在今后的发展中,数字马院将遵循思政课不断更新的特点,持续拓展平台资源,让教师能够实现常备常新。数字马院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服务至上。从成立之初,就本着服务的原则为,开发了系列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系统,组织了种类多样的培训课程,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数字马院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日常管理系统,为马院的管理减轻负担,提升行政效率。
最后,注重循序渐进,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数字马院建设。数字马院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人财物和强大技术支撑才能完成,因此必须要有循序渐进的耐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北京科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先后编制两个教学条件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建设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同时,数字马院配备有专门的开发和运营维护团队,既能保障系统设计、领航示范,又能统筹安排、层层推进。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数字马院仍然要宏观部署,微观推进,提升数字马院的品牌效力,持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贡献力量。
整体来说,数字马院发挥了充分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7月,数字马院联盟成立,截至2021年底,加入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的学校已有446家。同年12月,教育部在京举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数字马院列入现场教学观摩项目,作为教学改革典型向全国高校推广。现今,数字马院建设方兴未艾,探索仍将继续,作为全国性联盟,数字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平台将保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好地为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服务,为培育时代新人出力。